网红直播平台也能这么玩?| 平台战略打天下

如何为该行业打造一个有价值的平台?

吴越老师讲的关于抖音平台的增长案例,非常棒,讲出了增长因,以及增长面临的困境,及如何破解困境,为我们的创业平台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好的借鉴模板,当然我们不能仅仅是按图索骥,我们更要结合自身企业实际情况,找到增长点,实现连续性增长,为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更大的价值。

接下来我以我们在做的"网红直播"平台为例和大家做一下探讨:

首先,分析一下行业问题

自从2017年,网红直播卖货开始兴起,到年双Ⅱ,马云和李佳琪现场比赛卖口红,把网红直播经济推波助澜,现在己经发展到近千亿规模。仅以淘宝直播为例,李佳琪单场销售量都在百万以上,行业潜力巨大……

另一方面,问题也很大,网红直播的网红水平也参差不齐,从业门槛不高,造成了很多行业乱象,对售卖产品的质量也不好把控……

而这些乱象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机会,谁能更好的把直播网红的水平提高起来,同时又能给他们售卖产品把好质量关,同时又是网红粉丝喜欢的产品,谁将获益!优宜佳直播平台就是这样诞生的!

其次,平台的增长策略

优宜佳直播平台一方面是对接淘宝网红直播,抖音短视频,快手直播等大型直播平台,为其提供高水平的网红直播选手,另一方面寻找当下最流行的爆款产品,通过让最合适的主播,把最好的产品推荐给他的粉丝,实现"人,货,场"的最大化成交,提高效率。

平台成立初期还是单边趋动,主要重点放在网红主播的签约和培养上,通过爆品低价来圈粉和培养消费群。一方面和大牌网红签约合作,另一方面自己培训输出,和学校合作,做定向的培训班兼职合作。

随首公司发展,公司重点转向双边趋动,一手抓网红直播主播,一手抓好产品源头,从源头上堵住了假冒伪劣产品的入市,改变了行业鱼龙混杂,劣币驱逐良币的不好风气。

最后,行业困境

第一,行业存在网红之间存在同侧竞争

网红越来越多,但是平台资源有限,谁的资源多谁就优势大,针对这个情况,平台制定了按照粉丝数和单场成交额的排名赛,以BATTLE来决定排名。

第二,行业也存在信息过载问题。

卖口红的有几百个直播同时在卖,同质化严重,消费者难于选择,平台制定了行业准入制度,直播中同类产品不超过5个,每月按销量未位淘汰制,毎季度更新品牌。

第三,信息不对称问题。

有时候,一边是好产品找不到好主播,找不到好的坑位,就无法实现导入,一边是平台上网红沒有好东西卖,针对这个情况,我们成立了吃货俱乐部,专门寻找好品给网红主播输送炮弹,保证好品卖对的人,实现精准对接。

宜优佳平台还在探索中发展,希望能得到更好的助力和赋能,实现好主播卖好产品,好产品满足真需求,最终实现按需求来满足,真正达到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平衡,物尽其用。

用平台战略视角解读vipkid

由于孩子目前在学习英语,突然发现英语在线教育雨后春笋般的一夜之间遍地开花。在这,我以vipkid 为例试着从平台战略视角来粗浅解读。

1. 行业选择

当前市场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学习英语,市场繁杂,良莠不齐,孩子以前是在线下上课的,占用了大量的精力,财力和时间,加上那个班16个孩子,一堂课下来能够和外交的交流机会少之又少,而且外教不稳定,经常更换,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是否有潜力在该行业打造有价值的平台?

Vipkid 抓住了这一市场痛点,全部选择北美有资质的外教老师,口音纯正,而且是一对一线上教育,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价格也优惠于线下教育。

2. 增长策略

该平台都有哪些重要的参与者?

参与者一边是老师,也就是教育的输出端,另一面是K12的孩子,教育的输入端,平台提供对接资源。

早期适用于单边驱动还是多边驱动的策略?为什么?

早期是利用单边驱动,找到合适的外教,对用户进行打折增课补贴,分享增课,老带新等增课的方式吸引用户。

可以设计哪些活动释放局部网络效应?

老学员通过微信朋友圈的分享,让身边的人了解,试听,并在成功报名后,针对新老学员都给予增课。

3. 可能遇到的困境和解决方案

同侧竞争:卖家之间的竞争;

坚持严把课程输入端的质量,班主任实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给予家长及时反馈,好的服务带来竞争力,不同模块的设置,让学生全方位的得到提升。

信息过载:商品数目庞大,选择困难;

班主任老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一对一推荐合适的课程给到学生。不同的内容标示出适合不同的层级孩子,缩小搜索圈。

信息不对称:商品质量难以保证;

老师的选择严格把控,坚持寻找北美的外教,保证口音纯正。

如何在平台型企业更好地运营企业号?

现在很多的企业都在运营天猫京东的店铺、抖音自媒体号等。因此,了解平台的战略逻辑对于企业做好平台电商的运营、做好抖音、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企业就可以根据平台战略落实优化平台电商的运营方案,和抖音等新媒体的企业号运营,从而获取更多用户,获取更多的收入。

结合老师讲的抖音面临的三个负面网络效应以及解决思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分析如何做好企业号的运营。

1. 创作者之间的竞争

抖音通过信息分发机制,很好的分配了流量资源,这保证了即使你现在是刚开始做抖音,只要你做的内容足够优质,也可以获取足够的流量,这样可以让创作者更专注于研究用户,研究如何创作出优质的内容。这样使创作者之间的竞争变的简单,就是优质内容的竞争。

如何创作优质的内容,我认为最重要的三点:

  • 第一,原创的内容。所以作为企业的抖音号,一定要坚持原创,坚持做垂直内容。
  • 第二,符合平台调性,传播正能量。平台调性不去展开说了,传播正能量值得提一下。最近,我看了一个发布抖音短视频的注意事项。包括:切忌危险动作;切忌低俗内容;切忌侵权违规;切忌画面出现大面积纹身、穿孔等。这说明抖音在内容创作上要求越来越高,平台的社会责任和价值越来越高。因此企业运营抖音的时候,切不可触及一些负面的内容,以免前功尽弃。
  • 第三,靠优质的内容,而非刷评价获取流量。抖音平台的信息分发机制,决定了只有做好内容,才能获取更多的流量。靠刷评价,获取流程,效果一般且风险大,同样可能出现前功尽弃的结果,得不偿失。

2. 消费者选择困难

太多的内容,真正能触达同一个消费者的寥寥无几,占到抖音日发布视频数量的比例是很小的。如何利用好抖音的推送机制,让自己创作的内容送达精准用户非常重要。我认为企业应做好以下三点:

  • 第一,做好用户画像。根据自己的企业特点,做好精准的用户画像。用户画像越详细越好,而不仅仅限于年龄、性别、区域等基本的信息。也包括社会属性:收入、家庭状况、是否有小孩等;商业属性:财富、消费、信用等;心理属性:性格、价值观等;消费属性:类目偏好、消费特征、消费周期等;社交属性:兴趣爱好,圈子、互动等。当然,用户标签的完善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 第二,在用户画像基础上,做好用户偏好的分析。研究用户的痛点和需求,做出用户喜欢的内容,实现更好的转化。
  • 第三,选择垂直领域,坚持做优质内容。越垂直的内容,越容易吸引精准的用户,将来越容易实现平台的变现。越优质的内容越能增加用户的粘性,避免今天一篇爆品吸引大量用户,而明天内容质量差,导致不断的掉粉。

3. 低质量内容增加

对企业来说既然低质量的内容产品会困扰着平台和消费者,那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提高内容质量。如何提高内容质量我认为以下三点很重要:

  • 第一,企业建立用户思维,建立以用户为导向的创造流程和运营流程。对于企业来说永远要记住一句话:死磕用户的痛点和需求。围绕着用户,不断的打磨内容,不断的优化,直到整个团队认为满意的程度,才能发布。
  • 第二,组建自己的新媒体团队。抖音的平台战略,可以使企业利用较低的成本创作出优质的内容。企业完全可以建立自己的新媒体团队,其意义和价值,不只是现在低成本创作出优质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建立一种组织能力,让企业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 第三,培养团队追求极致的工作习惯。我很赞同张楠老师说的,极致其实不是一种标准,而是一种思维习惯和工作习惯。有了这种习惯,团队就会不断的去优化自己的产品,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除了抖音之外,企业学习平台战略逻辑也是很有价值。企业利用平台的战略逻辑可以更好的做出运营策略的安排和优化,不断获取好的业绩。

看完同学分析不过瘾?课程免费送给你,快来学习吧~为什么小富即安,也不一定存活?为什么1600多家B2B平台几乎全军覆没?匹配和搜索,平台型企业该如何选择? ......

常见问题

平台战略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平台战略的基本要素包括行业选择、增长策略以及可能遇到的困境和解决方案。行业选择需要分析当前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平台打造潜力;增长策略涉及平台参与者识别和单边/双边驱动选择;困境解决方案则针对同侧竞争、信息过载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优宜佳直播平台的增长策略是什么?

优宜佳直播平台初期采用单边驱动策略,重点签约和培养网红主播,通过爆品低价圈粉。随着发展转向双边驱动,一手抓网红主播资源,一手抓产品质量源头,实现“人、货、场”的高效匹配,改变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风气。

VIPKID如何解决在线教育市场痛点?

VIPKID针对线下英语教育外教不稳定、交流机会少等问题,全部选择北美有资质的外教,保证口音纯正,并采用一对一线上教学模式,既节省时间又价格优惠。通过严把课程质量、班主任实时反馈等举措提升服务竞争力。

企业如何通过抖音平台创作优质内容?

企业抖音号创作优质内容需坚持原创和垂直领域,符合平台调性并传播正能量。具体包括死磕用户痛点和需求、建立新媒体团队、培养追求极致的工作习惯,避免低俗内容和刷评价等违规行为,通过用户画像实现精准推送。

平台型企业在运营中可能遇到哪些困境?

平台型企业常见困境包括同侧竞争、信息过载和信息不对称。例如网红直播平台存在主播资源竞争、商品同质化导致选择困难、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可通过排名机制、准入制度、精准对接等方式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