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有两种商业模式:1.激进模式。我先烧钱海量获取用户,用户被圈住后,再确定未来如何变现。2.服务模式。先通过服务看能不能收钱,再去对应服务的可能是哪些用户,把用户聚拢起来。在流量红利消失的未来,激进的生意正越来越少,垂直形态的服务模式会越来越多的。每一种小众文化都可以圈住一波用户,构成一个小小的洼地。谁可以找到这样一片洼地,就可以建立起这一批用户的生意。
那么,在在线教育这个赛道里创业,如何从痛点出发,完成商业模式验证?在上周六的研习社课程中,授课老师VIP陪练创始人兼CEO葛佳麒老师完整还原了创业公司破局的完整过程:从失败中解题,从0到1构建品牌形象,战略性亏损,持续建立壁垒……
第一步:发现痛点
音乐教育是关于熟练度的训练。一个学琴的孩子,每周要去琴行上一节课,上完课之后,老师会布置一大堆作业,让他回去练习。但是,现在很多80后、90后家长回家都晚上七八点钟了,没时间陪孩子练琴,而且就算陪孩子练,由于不懂也无法给予指导。更何况还有亲子关系,家长都一整天没看到孩子了,总不能一见到孩子就因为练琴吵起来。
因此,我们想象了这样一个场景:孩子在家练琴,系统可以告诉他哪个地方弹错了,应该怎么弹。然后,用户停下来,改正错误,以正确的方式继续练习。
第二步:找到切入点
家长需要的是结果。只要孩子可以真正解决问题,家长就愿意去付费。那么,如何给到这个结果?这里需要解决两个场景问题:第一,孩子不愿意练,我配个人来陪着、哄着、引导孩子练习;第二,练不对我们还能指导你正确的方式。这就是VIP陪练的雏形。
第三步:商业模式验证
从2016年开始,我们决定对这个雏形进行实验。不过,与之前动辄开发一整个产品不同的是,我们决定直接切入交易端,进行最简单的验证。所以,在我们只有9个人、现金流很紧张的时候,我们直接建立了一个交易导向的服务体系,用第三方的软件和表格,让美编做了一个模板,把每天课后记录手动填进表里发给家长,然后用个人微信号收款和服务家长。
第四步:效果验证
有收入还不够,我们需要持续的验证,这个模式到底是一个一次性的生意,还是一个能不断持续增长的事业?
以前,没有人尝试过音乐教育陪练这个模式。所以,我们面临的问题非常细节:每个孩子的进度都不一样,不同的曲目涉及到的问题点也不一样。一个孩子在一周里练一首曲子还是练三首曲子,着重点和细节问题也不一样。
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效果?我们的方式是,标准化。我和我的合伙人都是从小学音乐出身,自己总共上了3000多节课,又花一年的时间培训了80多个老师。然后,我们把累计3万多节课快进播放,每一节课的节点拉出来总结内容,对应如何数据化衡量,什么样的老师是最合格的。
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课前。我们去看这个老师有没有备过课,对学生练习的乐曲是否熟悉,在乐曲的官方示范上花了多少时间,有没有请假和旷课记录……
- 课中。比如说某一个乐曲,在某个特定年龄段孩子练习时,会碰到什么样的典型错误?老师在给这样年龄段的孩子练习的时候,能挑出多少错误? 如果一个孩子一周练习3次,他的错误率有没有在降低?
- 课后。老师多久可以填完课后单,能够给家长什么样的反馈,以什么形式沟通?我们搭出这样一个数据模型,以此来晋升好老师,淘汰不好的老师。
随着业务数据越来越多,技术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可以加入的数据原型点也会越来越多。今天,我们可能有100-200个指标,用以衡量一个陪练老师的价值。
第五步:续费,验证长久的商业模式
有效果,还不够。我们担心,家长会不会是在进行冲动型消费,像我们2015年那次失败的尝试一样,过了两个月就流失,再也不回来了?
所以,在那一整年里,我们都控制着非常低的客单价,验证用户上完课之后会不会持续下单。那时候,我们的客单价差不多是在3000-5000元左右。结果是,我们当年复购率平均达到了84%,这让我们终于相信,VIP陪练是一个健康的生意模型。
在本次研习社课程中,葛佳麒老师分享的内容比文中所介绍的更加详细、复杂、深度,为了方便学员快速理清课程逻辑,混沌大学制作了本节课程的思维导图。(文末有下载高清导图方式哦!)
关注公众号,回复关键词【钢琴】,下载高清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