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3500万粉丝、作品累计播放60亿次,意公子说别去追风口

结缘艺术,真是意外大家可能觉得,我和艺术相互成就,但是在我入这行之前,我的人生和“艺术”这两个字没有任何关系。

其实我刚辞职出来创业的时候,很希望能够做一个情感类的自媒体,但是我的合伙人就跟我说,“这个没有搞头,我给你一个我已经调研好了市场,你去做艺术吧。”我就开始做了。

其实很多事情,似乎有一个冥冥中的注定。上天不会让你无缘无故就进入某一行,可能是背后其实已经准备了很多很多的因素在里面,那一刻只是一个契机被点燃。

艺术?那我做什么呢?我们花了一段时间一直在做艺术圈内的媒体,拍卖、画廊,但是我无比地痛苦。那个痛苦就在于,我一个很不喜欢化妆的人,我必须要化,而且要穿一个高跟鞋,端着一个红酒,在画廊里面看着我看不懂的画。

我记得我当时就问旁边那个媒体朋友,看得懂吗?他说他没看懂。所以,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我都没有找到我自己入门的那个东西。

直到后来我就问我自己,我如果是一个病人,需要艺术什么?需要,并且需要给我讲懂。所以我才开始去做艺术普及这件事情。

我的三年至暗时刻

其实我有过三年的至暗时刻,那三年里开过很多项目,但是开一个黄一个。

2017年之前,我们其实也算是有一点成绩:在分领域也算是头部,融资也融了四轮,然后投资人背景也不差,所以其实那个时候还是有那么一点点所谓的天之骄子,创业者的那种自豪感。

但是我那三年至暗时刻的总结就是,当时凭运气融来的钱,都在那个时候凭实力亏掉了。

所以那三年的至暗时刻对我来说,第一很迷茫,第二很焦虑。我们公司团队的高管、合伙人都不断地在问我一句话就是“我们到底是一家什么公司?”我就突然开始思考,到底我们要做什么?

那个时候,就听到了李善友教授说的“以美入道”。所以我就回过头来问自己,“艺术,真正打动我的是什么?”

我回忆起,我看到王希孟的生猛,我哭了;我跟蒋勋对话之后,我恨不得跪下来,不是跪他,是跪这片土地,我就觉得我应该和这片土地有更深的连接。

这就是艺术,我首先要被打动,被召唤,我做出来的东西才是有灵魂的,我才可以同样再去感动别人。

所以我发现“以美入道”重要的是道。美虽然重要,但是美其实是通道,你只有入道,你才有美的巅峰体验。

道是什么,道就是当你在享受那个过程的时候,结果自然呈现,成功只不过是一个附属,重要的是你活得真的很幸福。

所以领悟到这一点之后,我反而砍了很多项目,只去做有心流,会打动我的东西,这个时候,那个所谓的“成功”自然而然就来了。

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结果自然呈现

虽然大家看到我的短视频号在 2021 年一年涨粉200万,抖音号一年涨粉600万,但是其实我还没有一套方法论给大家,我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

找到一个人,击穿他

我从2013年创业,到2021年才火,其实是经历了一个迷茫探索的阶段的。最后的爆发的点,其实是在讲苏东坡的时候。

那个点是在于,从原来的我可以讲所有人,缩减到我只讲在艺术史上感动我的人,再缩减到中国艺术、中国人,然后再缩减到中国艺术的某一个人。

最后那个人,是苏东坡。

为了要讲他,我们不仅要读他的全套文集,要读北宋那个时代横向发生的事情,我们还要去从苏东坡往上追溯至少四代,苏家是怎么在眉山生根发芽的,他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的,然后他的老婆是什么样,他几任老婆,他有没有红颜知己,他的人生经历是什么样子的……

沉浸之后自然有神明

第二个很关键的事情,其实是把事情做小,自己沉浸。原来是整个编辑团队写稿,但是到后来变成我一个人写稿,我关在我们家楼下星巴克一个月的时间写了15万字。

最关键的是,当我沉浸到那个事情里,我真的兴奋的那个点在于每天都有好多的艺术家在放料给我,这帮艺术家天天给我打电话。

就比如说苏东坡,我以为我已经做完了,然后他就给我打电话说,“你知道吗?我还有很多料没有放给你。”

“你可以看看我妈,真的是一个非常厉害,很有包容力的女性;你可以看看我爸,我爸到了27岁,人到中年都不好好读书,但我爷爷纵而不问。于是27岁之后,我爸腾飞了,他变成了一个大儒;然后你知道吗?我除了有两任老婆,我还有一个红颜知己叫王朝云,我为什么那么喜欢她?我觉得她特别特别的懂我……”

他天天就有很多的料放出来。而且你会发现,我们在生活里面的很多面相其实和他是一样的。

所以其实我觉得人类是共通的,真正打动我们的那个部分,其实在苏东坡身上有,在曹操身上有,米开朗基罗身上有,很多很多人身上都有。

那个就是灵魂共鸣的部分,是非常治愈我的部分,我把它表达出来,也同样和观众之间有共鸣。

结合天赋,找到热望,创造更容易到来

其实我算是比较幸运的,我做短视频会火是因为我发现分享和表达其实是我的天赋,大家很喜欢听我说话,这就让我很容易进到心流当中。

那么大家可以怎样寻找天赋呢?我也看了很多书,上了很多课,分享一个方法就是,写下人生中的高光时刻,然后在这个高光时刻的累积里面,也许能找到一个冥冥之中的共性。

你需要回到你人生过程当中,那个一次又一次,别人没做成功,但你做成那个东西,然后在那个过程里面去寻找到共性。

我的每一个高光时刻的时候都是我在讲话,别人愿意听我讲话,这也是天赋。

不用去追风口,人因为不同而不朽

这里还想讲的一个点就是,不用去追风口,真正基于自己的热爱以及天赋去做事,而不是去追。

就像我最喜欢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并不是因为追风口才不朽的,而是因为独特才不朽的。

比如他很著名的代表作《大卫》。文艺复兴时期的那些画家,很多时候都是命题作文。比如说“大卫打败巨人歌利亚”这个神话,有很多大画家都在雕刻大卫提着歌利亚的头。

但是为什么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会如此不朽?除了大卫整个人体线条真的极美,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不是去描述大卫打败巨人歌利亚之后的事情。

米开朗基罗抓住的那个瞬间是,大卫准备要投入战斗的那个瞬间,定格住。它描述的是战争之前,而不是战争之后。

这很有意思,大家知道战争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数。反而因为未知,所有的生命能量在那个点上冻结了。这种生命的爆发力会让你觉得很迷人,那个结果的不确定性,让你悬着一颗心的那种感觉,也很迷人。

还有一幅作品《哀悼基督》,很多人雕刻的都是圣母玛利亚,一个老妇人的形象,在痛苦地哭泣。但是米开朗基罗的版本里,圣母玛利亚是一个少女的形象,并且眼神里只有平静。

那个平静穿越生死,有一种巨大的抚慰人心的力量。

人都是因为不同,才不朽。

回到自己,才是最好的商业模式

很多小伙伴创业也好,在职场也好,可能会遭遇失败,其实找到内心笃定的力量非常重要。就是我究竟要怎么活,才能更像我自己。

李善友教授讲寿司之神小野二郎、讲一个人的冬奥梦,这里面最迷人的一个点就是回到自己,那才是商业模式。

创业,我觉得创始人无比地重要,企业95%的问题都是创始人的问题,企业的瓶颈和天花板,都是创始人。所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解决创始人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如果你是创始人的话,最重要的事情是我们真的要变得更好。变得更像自己,变得更绽放。

只有自己变得更绽放,所有的商业模式才能够为我所用,我找到的所有人才是对的。

管理上的理论就是,当你的振动频率足够高的时候,你自然可以带动团队中的其他人。焦虑会相互传染,笃定也会。

心中有佛,见谁都是佛。我见青山多可爱,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找到自己的“道”入“道”,“道”最重要。“道”就是时刻活在喜悦状态里,活在创造力的源头里。不用去追求风口,而是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天赋,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生态位,都可以创造自己的成功。我们的能量和频率是最最重要的事情。一家公司的创始人的能量和见识决定着这个企业的天花板和瓶颈,所以继续提升自己的能量,调整频率。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道”。

常见问题

意公子是谁?她有什么成就?

意公子是自媒体内容创作者、意外艺术创始人,专注于中国传统文化解读。她在全网拥有超3500万用户订阅,其原创视频内容累计播放量达60亿次,在2021年,其视频号一年涨粉200万,抖音账号一年涨粉600万。

意公子是如何进入艺术领域的?

意公子表示其进入艺术领域是‘意外’。她最初创业想做情感类自媒体,但合伙人建议她去做已调研好的艺术市场。在经历了一段痛苦的在艺术圈内做媒体的时期后,她通过自问‘如果我是病人,需要艺术什么?’从而找到了做艺术普及的切入点。

意公子经历过哪些创业挑战?

意公子曾经历过三年的‘至暗时刻’,期间开设的项目大多失败,她形容为‘凭运气融来的钱,都凭实力亏掉了’。这让她感到迷茫和焦虑,并促使她思考公司的本质和方向,最终通过领悟‘以美入道’找到了新的路径。

意公子成功的核心秘诀是什么?

意公子认为成功的核心在于‘入道’,即沉浸在创造过程中,让结果自然呈现。她强调‘成功只不过是一个附属’,重要的是在过程中活得幸福。具体方法包括找到能打动自己的人物深入钻研(如苏东坡),并沉浸其中,达到心流状态。

意公子如何看待‘追风口’?

意公子主张‘不用去追风口’。她认为真正的不朽源于独特而非跟风,并以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为例,说明其伟大在于选择了战斗前的未知瞬间,展现了独特的生命爆发力。她鼓励人们基于自己的热爱和天赋去做事。

对创业者或职场人,意公子有什么建议?

意公子建议创业者或职场人‘回到自己,才是最好的商业模式’。她认为企业的瓶颈和天花板往往是创始人自身,因此创始人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量和见识,变得‘更像自己,更绽放’,从而带动整个团队,因为‘焦虑会相互传染,笃定也会’。

什么是‘以美入道’?

根据意公子的理解,‘以美入道’中‘美’是通道,重要的是‘入道’。‘道’是指当你在享受创造过程时,结果会自然呈现,成功成为附属品,核心是活得幸福。她通过反思艺术真正打动自己的时刻(如被王希孟的生猛感动)领悟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