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又撒两亿红包,有用吗?| 你不了解的流量池思维

存量找增量,高频带低频

流量思维指获取流量、然后变现流量,这显然无法解决今天的企业流量困局。而流量池思维则是获取流量并通过存储、运营和发掘等手段,再获得更多流量。

这两种思维最大的区别就是流量获取之后的后续行为,后者更强调如何用一批老用户找到更多新的用户。——杨飞

今晚是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

在春节场景中,除了传统的年夜饭、看春晚、走亲访友等之外,手机移动端抢红包成为另一项常态活动。今年的红包大战中,作为央视2019春晚独家网络互动平台,百度异军突起,用户参与百度APP红包互动活动次数达208亿次。

央视元宵节晚会上——百度决定再发2亿红包。

百度靠春节红包营销,一时间获得巨大的流量,APP的日活从1.6亿冲至3亿,此外,包括好看视频,全民小视频,看多多在内的多个百度系APP冲进各大应用商城前十。

漂亮的增长数字背后的秘密,正是典型的"流量池"玩法。

何为流量池?

Luckin coffee CMO杨飞,是《流量池》一书作者,他曾在混沌研习社的课堂上,详解"流量池"思维和玩法。(扫描文末小程序二维码,可免费学习完整课程)通过这一思维,他将luckin coffee 做到从2018年5月8号正式营业,截止目前在全国开了800多家门店,销售了1800万杯咖啡,在7月份完成A轮融资,估值达10亿美金。luckin coffee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咖啡集团,跟老大的差距正在缩小。

你想了解流量池思维为何物,如何用?杨飞如是说:

什么是"流量池"思维

2016年开始,几乎所有行业都在为流量红利的消失而感到焦虑不安,流量匮乏已经成为初创企业遇到的刻不容缓的关键问题。

传统企业如何突破流量壁垒,如何借助互联网实现自身转型,如何精打细算地运营好流量,如何让流量带来销量和增长?这些都是我这几年不断发问、不断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我把我在营销实践中探索出来的经验,概括为"流量池"思维。

流量池思维和流量思维是两个概念。

流量思维是指获取流量后然后变现流量,这显然无法解决今天的企业流量困局。

流量池思维则是要获取流量并通过存储、运营和发掘等手段,再获得更多的流量。

流量思维和流量池思维最大的区别就是流量获取之后的后续行为,后者更强调如何用一批老用户找到更多新的用户。

品牌是最稳定的流量池

很多创业者在前期的营销上都会面临一个困惑:"如果手里有1000万元,我是做品牌,还是直接买流量做效果?"

在我看来,品牌和效果投放并不是对立的。从流量池的角度看,品牌不仅是心智占有和信任背书,而且品牌本身恰恰就是巨大的流量池,品牌并没有站到流量池的对立面。

luckin coffee通过三步战略,打开品牌这扇大门,用较低的成本迅速建立起品牌流量池,完成最终的效果转化。

  1. 第一步,找准品牌定位:全新的互联网咖啡品类
  2. 第二步,符号化打造:选择有冲击力的视觉和听觉标识
  3. 第三步,场景化突破:打造互联网的无限场景

那么,有了定位,有了符号之后,品牌如何找到一些场景化的突破,这可能是当下更有挑战性的问题。

场景营销,就是为了你的产品找到具体的消费环境(时间、地点、心情、状态),从而提高购买转化。场景营销也是让品牌这个玄而又玄的东西能够迅速接地气、带流量、出效果的关键。

品牌如果是一把手枪,场景就是扣动品牌子弹的扳机。

比如,百度,聚焦春节这个特殊的场景,进行红包营销大战。但是"春节"这个场景具有特殊性,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常态的消费场景?

星巴克创始人认为,家庭是第一空间,办公室是第二空间,人们需要第三空间来进行社交。社交不应该在家,也不需要在办公室,而应该去咖啡馆。这是咖啡馆能够迅速覆盖全球的一个重要的商业基础理论。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这个观点落伍了。因为这个时代所有人都太忙了,大家需要很多及时的社交。所以今天的社交主要发生在互联网上,发生在微信里。

互联网上的场景是非常多的,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无限场景"(any moment)。无限场景的流量远远大于传统的第三空间的流量。

按照传统的第三空间理论,需要寻找线下人流量最多的地方作为开店场所。但是做了无限场景之后,就不需要支付租金、人力成本来获取昂贵的线下流量,而是通过社交平台的免费流量来大量低成本的获客,这就是我们的商业基础理论。

通过这个理论,我们打造出了一句话:不是人去找咖啡,而是咖啡去找人。这是对咖啡传统行业非常致命的一句话。

裂变营销:最低成本的获客之道

在luckin coffee上线前,CEO问我:"你认为最重要的APP获客方式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回答:"裂变拉新。"

裂变营销是一种最低成本的获客方式。广告的费用是在实际营销结果未知的情况下就把钱付给了广告公司,但是裂变是在已知的情况下,把广告的费用变成了用户福利,是在已经获得用户的情况下再给他补贴和福利,这个钱是非常划算的,成本非常低。

存量找增量,高频带高频

怎样做到裂变营销呢?我概括为:存量找增量,高频带高频。

第一,存量找增量,即利用已有的用户去发展新增用户。

这有两层意思:首先,你得发展出第一批老用户(即种子用户),这个不可能靠裂变,主要依赖广告投放、产品试用以及前期其他推广方式;其次,存量用户基数越大,裂变分享的数量才会越大。因此,存量基础是裂变成功的关键。

会玩的企业,往往同时两手抓:一手抓广告拉新,通过补贴迅速扩大存量用户;一手抓老客户裂变,降低整体获客成本。在存量和增量的不断转化中,一个新创品牌可以迅速引爆市场,甚至成为现象级产品。

第二,高频带高频。

如果产品本身是一个高频使用的产品,比如出行、外卖、社交、直播、热门游戏、大平台电商等,那么用户和你接触的机会多、使用频次多,裂变福利的可能性就大。

企业往往只需要给一些比较小的福利(比如发电子券、免费视听、游戏道具等),就可能有大量用户裂变分享,带来新增用户,高频带高频是很容易的。

裂变成功的三个因素

第一, 种子用户的选择。

裂变的目的是通过分享的方式获得新增用户,所以必须选择影响力高、活跃度高的产品忠实用户作为种子用户。

有了存量用户之后,才有裂变的基础。可以通过广告、地推、体验营销等方式,把基础用户量搞起来。

第二, 福利补贴。

在当前社交媒体丰富、便捷的环境下,广告的创意成本已经大大降低,但投放成本却依然居高不下。如果企业愿意把投放广告的费用分批次回馈用户,让用户养成领取福利的习惯,会让裂变起到强大的流量转化作用。

在福利的诱导之下,再加入一些创意作为分享催化,就会更容易撬动用户的社交关系,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获取社交流量。

第三, 分享趣味的满足。

除了利益刺激,裂变本身的趣味性是决定其发酵程度的重要一环。

对于一些微商、微店来说,有些平台也给你提供裂变的机会,但这些裂变都太单调了,没有趣味性,大家会觉得分享到朋友圈里都有点丢脸。

这三方面做到位之后,裂变的成功率会提高很多。

luckin coffee是怎么做的?

luckin coffee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新零售咖啡,获客的第一步是App下载,推广难度还是很大的。

谁会为了喝一杯咖啡,愿意下一个10多M的APP?

我们采取了几个做法,取得了非常好的裂变效果。

一是首杯奖励。如果你是写字楼内上班的白领一族,很可能在电梯间看过这张海报:代言人汤唯手捧一杯"小蓝杯",热情又温柔地邀请你喝一杯大师咖啡。扫描图中的二维码,下载luckin coffee App,就能免费获得一杯咖啡。

二是拉新奖励。用老客户带来新客户,是流量裂变的本质。luckin coffee App内一直在主推"免费送给好友咖啡,各自得一杯"。只要把链接分享给(非会员)好友,对方下载App后,就能和你各享一杯赠饮。

三是咖啡请客。相比于"简单粗暴"的微信红包,"咖啡请客"位于咖啡钱包里,是以更含蓄的方式表达对朋友的心意。你可以通过"咖啡请客"按钮为好友送上一杯或多杯咖啡,同样享受多买多赠的优惠。

总结

我经常跟我的团队讲,营销不要太八卦太极拳,做的特别复杂。我特别希望大家能够练就一套军体拳。

什么叫军体拳呢?招式不要太多,但每一招都非常实用,非常有价值,能够打出效果。

总结起来,我对营销的理解和感悟,可以概括为三点:

  • 一切产品皆要可裂变。如果一个产品不能提高用户触点和频次,产生裂变,就很难迅速做大。
  • 一切创意皆要可分享。无论是文字、包装设计、图文贴,还是抖音、直播等形式,创意的前提就是考虑到它能够被分享出去。创意本身不是自嗨,不是自吹自擂,是别人看到之后愿意帮你分享。
  • 一切效果皆要可溯源。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系统,提高你对效果的洞察认识,了解你每一个获客来源和成本,知道你的留存提频方向,这样你才敢在营销上投入更大胆一些。

回到一开头的百度例子,尽管获得了惊人的流量,百度红包活动却一直面临流量与争议齐飞,因为大量用户涌入百度APP参与抢红包,但是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反馈体验比较糟糕,引起众多"吐槽"。

糟点1:百度另辟蹊径采取 "应用全家桶" 捆绑发红包,用户获取红包需要下载百度旗下多个APP,领取红包路径太长。

槽点2: "红包没有错过,提现时间却完美错过" , 2月12日百度红包因截止提现引起大量用户不满。虽然百度稍后宣布将提现截至日期延后至2019年2月16日,但仍有不少网友反馈"百度红包提现难"

目前看来,百度烧钱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流量效果,但不清楚百度的后续动作如何进行。它至少面临两方面的挑战。

在裂变拉新之后,如何将在春节红包大战中累积的巨大用户量留存在百度APP内部,即用户参与红包大战之后的转化。春节这个场景过于特殊,如何找到常态化的场景进行裂变营销?

当然,这不仅仅是百度的难题。流量池思维,仍未完待续。

常见问题

什么是流量池思维?

流量池思维是指获取流量后,通过存储、运营和发掘等手段,再获得更多流量。它与流量思维最大的区别在于后续行为,强调如何用一批老用户找到更多新用户。

流量池思维和流量思维有什么区别?

流量思维是指获取流量后直接变现,无法解决当前企业的流量困局。而流量池思维则强调获取流量后通过存储、运营和发掘等手段,实现流量的再增长和转化。

品牌在流量池思维中扮演什么角色?

品牌不仅是心智占有和信任背书,其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流量池,是最稳定的流量来源。通过精准定位、符号化打造和场景化突破,可以低成本建立品牌流量池。

裂变营销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裂变营销的核心是存量找增量、高频带高频。关键在于选择高质量的种子用户、提供有效的福利补贴,以及设计具有分享趣味的活动形式,从而实现低成本获客。

luckin coffee是如何实现裂变营销的?

luckin coffee通过首杯奖励吸引用户下载APP,利用拉新奖励鼓励老用户带来新客户,并通过咖啡请客功能实现社交分享,取得了非常好的裂变效果。

百度春节红包活动面临哪些挑战?

百度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如何将春节红包大战中积累的巨大用户量留存在百度APP内部,实现用户转化;二是如何找到常态化的场景进行裂变营销,避免春节特殊场景的局限性。

场景营销在流量池思维中有什么作用?

场景营销是为产品找到具体的消费环境,提高购买转化的关键。品牌如同手枪,场景就是扣动品牌子弹的扳机,能让品牌迅速接地气、带流量、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