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多少理论,翻过多少畅销书,听过多少大咖演讲,买过多少知识付费?为什么你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答案将在本文揭晓。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考场,只有战场
我叫郝志中,是混沌大学的郝老师,我今天讲的主题是:成年人的世界,应该如何学习?谈到学习,我们首先要聊一聊教育这个行业。在这个行业里,我们会看到很多百亿美元的大公司,像好未来、新东方,他们都处在K12教育这个赛道里。
但是如果我们思考一下会发现,在成年人教育这个领域里,大企业非常少。一直以来,成年人的教育,是一门吃力不讨好的鸡肋生意。因为,你很难捕捉成年人的时间承诺,除非做成所谓刚需,在他升职加薪的路上,帮他领证。
一直以来以“无用之学”著称的混沌大学,试图打造一个最底层思维操作系统的混沌大学,是教育行业最尴尬的存在,没有之一。
我们,没有证书,不是刚需。
所以,当我们看到很多公司去纳斯达克敲钟、看到有些公司一年坐拥几十亿收入的时候,我们很着急,因为我们还在苦苦地打磨自己的基础创新学科,还在为未来担心。
但在这些现实的背后,我们一转身发现——每周六的早晨,成千上万的混沌同学都会准时来到混沌的直播间来学习;今年6月份,5000名同学从全国各地飞到苏州,去听李善友教授年中大课;今年9月份,又有5000名同学登上了混沌的邮轮,参加混沌创新号训练营。
在这些场景中,我们看到那一双双眼睛,看到一个一个的同学渴望越来越好的这种表情,看到挚爱混沌的这些同学,我们突然又觉得:混沌到底能做多大?或者混沌能有多少收入?其实这些问题好像又不是特别重要了。但是,现在有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那就是在混沌发展这5年的时间里,我们几十万的混沌同学——你们到底学会了没有?你们到底习得了没有?
2019年,你学会了什么?
2019年马上就要过去了,我们所有的人都没有闲着,我们努力工作,努力生活,努力学习。我们买了那么多畅销书,看了那么多爆款文,听了那么多知识付费,但是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真的学会了什么?
答案好像是模糊的。
当我们要写年终总结,要做明年公司战略发展的时候,还是没有头绪。同时,我们时不时还会职业迷茫,“我最近又迷茫了”成为职场人常态。另外,我们看到很多同龄人,很多90后快速成长,留给我们的时间好像越来越少了。我们好像:该没有的还是没有,该不会的还是不会。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我相信一定不是我们的出发点出了问题,我们希望自己越来越好。
我们可以反思下现有的教学模式:从学校毕业进入职场生涯以来,我们是怎么学习的?我们好像:书上写着什么,我们就看什么;录音里放什么,我们就听什么;课堂上老师讲什么,我们就学什么。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好像“只学没有习”,“只听没有练”,“一听就懂,一用就懵”。
所以,成年人都处在了一个学习的误区——我们认为我们看了、听了,我们就学会了,其实不然。混沌的老同学,确实听了很多课程,时不时地能蹦出一些“吓人一跳”的大词,“第一性原理”,“非连续性”,“第二曲线”等等等等。
但是,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能够拿这些思维模型快速去解决它?当我们真的需要创新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拿混沌的理论去实现创新?
有些东西,不是学了就会了,而是真的去用了,才能证明学会了。
为什么“用”这么重要?因为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考场,只有战场。我们学了不是去答卷,而是真正去干,去让我们的生活、工作越来越好,这才是最后的结果。
创新也是如此,为什么创新听不会?因为创新不是知识,创新是种能力,创新是种底层的思维能力,任何能力都是被练出来的。比如游泳,我们不可能站在游泳池的岸边看,就学会了游泳;弹钢琴,我们不可能听音乐老师给我们讲乐理、讲乐谱,就能弹出美妙的乐曲;马拉松,我们不可能看别人跑,我们在旁边溜达,就能跑出好成绩。因此,所有的能力都是练出来的,只学不练,我们就无法将听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不练习就无法习得。
创新,是练出来的。
如何高效学习?
既然练习这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去练习?
- 加入一个高手群体,共同进化。不要自己一个人学,人还是有惰性的,一个人很难坚持,只有找到一个群体,大家一起往前走,互相碰撞、互相激励,我们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
- 刻意练习。不要学太多,逮到什么学什么,而是要有选择性的,根据自己的问题、所在环境、客观需求出发,朝着一个方向努力的刻意练习,来提高自己某一项的能力,一项能力、一项能力的提高。
教育行业有个魔咒:成本和效果的魔咒。我们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投入大的成本,一旦我们降低了成本,我们最后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就会不好,这就是所有我们看到的线下教育机构长不大的重要原因,这是一个魔咒。
用户是两难的,既要学得快,又要学得会。我们所有的人都希望用最快的时间来习得一个能力,但“快”和“学会”两者很难兼得。
在这个双十一,混沌大学要做一件同行不敢做的事——用创新来挑战行业魔咒,用创新来终结用户的两难。
混沌大学的初心是:希望创新的学科能够成为一个大众、普惠的学科,用创新助力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成就不凡。
首先,混沌线上的创新课程推倒重来、推倒重来、推倒重来,反反复复打磨了5年时间。第二,用4年的时间建立了17家有交付能力的分社,从每一个城市选出最厉害的创新者、创业者、有情怀的企业家,成为我们每一个校区的校长,让大部分的混沌同学可以就近入学。
第三,从各个行业邀请、征集、培训、认证了50名创新领教,为我们日常学习提供专业的反馈和指导。基于这三点,我们在2019年岁末的时候,“混沌再开”,正式推出新教育模式。李善友教授曾经讲过,在技术发展过程中,突破性技术的变化会使我们遇到非连续性的窘境,这是一个鸿沟、一个断层,当这种非连续性出现的时候,客户为王已经失效,供给占据主导。
例如,当福特去问用户,“你需要什么?”,用户会回答,“我需要一匹更快的马”。用户想不到车的。
所以,在非连续性时期,创新要由供给侧来引领。5年前,如果混沌是开创了《创新》这一门学科;在5年后的今天,我们要用供给侧的创新来驱动创新能力的习得性提高,我们希望给成年人一个新的学习模式。
线上学习,装载思维模型
通过线上学习李善友教授创新理论,装载底层思维、底层操作系统,来界定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线下练习,用思维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在线下学习中,一方面,领教带领同学学习、练习、打磨、精进。另一方面,同学之间共同学习、进化,通过大量的输出性、实战性的练习,最终习得。
基于此,我们推出【创新训练营】。用14天的思维进化,换未来10年的人生顺遂。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思想史为鉴可以洞悉思考的真相。为了让大家更好了解【创新训练营】——是什么,怎么学,怎么用。混沌大学邀请到有着20年传媒传播、战略运营和产业规划经验的任煜老师,为大家讲述:1. 模型作为通用方法论的起源2. 模型作为思考方式的本质3. 模型思考的优点与限制性4. 模型思考为什么是未来的基本常识?本次课程为现场直播,明晚8点,请大家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刻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