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式创新》精彩课程笔记回顾(第二篇)

老李飞刀李善友教授将带着他的经典课题《颠覆式创新》来到厦门啦!很多华南地区的小伙伴是第一次听颠覆式创新系列课

整个课程分为五个部分,善友教授以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创新者的窘境》为范本阐述了颠覆式创新。第一部分:颠覆式创新;第二:小公司如何战胜大公司;第三:工商管理的窘境;第四:更换操作系统;第五:互联网思维。

见识比知识重要

教授在开篇序言中提出:见识比知识更重要,边界之内是知识,边界之外为见识。每个独立逻辑自洽的系统一定有他的局限性,有其自我合理遮蔽边界。即是隐喻农业时代的边界之外为工业时代,而工业时代的边界之外正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而每个时代都有其价值网存在的生存结构。在大思兄看来,这就是全天主要观点了,但如果到此讲完,那李善友教授的课程就如有人所抨击的一样:无严谨学术?身为搜狐总编、酷六创始人、中欧教授,哪能靠此般刘二秒大师的几把刷子来混迹江湖,不免落入忽悠之嫌。且听教授慢慢分解。

颠覆式创新,小公司如何战胜大公司

李教授随之以大型计算机到智能手机和磁盘驱动器的案例来阐述颠覆式创新,阐述延续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的区别,同时澄清突破性技术并非颠覆式创新。而颠覆式创新的根本是技术指数级的快速增长,并且是快速于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当技术超过满足市场需求,这必然带来消费者需要支付更高代价,而这也让从满足低端市场开始的新技术,随着增长上来的必然会在某个时间点满足高端市场,从而提供更好、更便宜、更方便的产品来替代高端市场的原霸主供应商,而昔日霸主由于无法逃脱自我的价值网体系变得越来越没有竞争力。无法逃离价值网体系正是因为其陷入价值网产品性能排序,成本结构和组织能力的创新者窘境。

而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教授脑壳或裤兜里不小心一抓一大把:美国钢铁、日韩汽车逆袭、Intel,AMD,ARM的三国大战都是精彩例子。国内的猎豹移动如何以清理大师为单点突破的打击360霸主地位,并且由海外新市场逆袭主流市场,从而进行由点及面的“火车头”带头策略,这也是小公司如何战胜大公司的经典案例。关于这部分,在《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有详细解释,请大家自行阅读哦。

工商管理的窘境

最精彩的是善友教授对工商管理所面临的两大窘境的阐述,一是利润最大化窘境,二是科学管理的窘境。

一、利润最大化窘境,也是资本主义窘境

利润最大化这一理性合理化目标,迫使大企业在追求超出预期的快速增长速度的游戏中,陷入主流客户遮蔽盲区,一味追求高增长利润的资本报表而不顾新兴市场的新兴需求,而即使如当年发明的智能手机的诺基亚、发明数码相机的柯达这样的巨头,仍然不愿意放弃主流市场的高利润客户而进军新兴市场。

PS.最有趣的是,当年柯达的董事会还蛮横的给了克里斯坦森30分钟讲述其颠覆式理论。并于第二年送了一批中层干部给克里斯坦森专门培训和咨询,即使这样照样葬送了柯达在创新者的窘境。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正是大企业陷入了自我的组织能力的窘境里,人人为自保,人人为自我利益和当前利益。这种既得利益集团在集团内部形成巨大隐形改革阻力,并且会极力阻扰突破性创新这只“丑小鸭”长大,而这也是大企业的可悲可怜之处。同时这也正衬托出乔布斯能从自我革命,硬生生把苹果从PC时代成功过渡到互联网时代,简直不可思议,大思兄简直不能再给32个赞了。

这也正是克里斯坦森在最近一期《哈佛商业评论》里撰文提出的:资本主义的窘境。在资本市场等的驱使下,公司青睐能消减职位的效率提升,却对能带来工作机会的市场创造型创新敬而远之,背后原因,误将资本视为稀缺资源。而克老提出,重拾“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客户”这一管理精髓。

但是,闪现如Google这样也靠20%的业务盈利即可养活他80%不盈利的项目,大力研发并投资未来颠覆式技术和市场需求。这样的公司是否能和乔布斯一样神奇?

另:国内的投资人,投钱后正常七嘴八舌干预创业团队经营思路。而国外则不一样,恨不得投完钱都不用管,这种放手信任不干预的“无为”智慧,在中国的投资人中,雷军算是典型风格。傅盛被问及:“金山网络改革转型做猎豹移动时,雷军做了什么?”傅盛的回答是:他什么也没有做!没有做即是最好的做为。无为即是最好的有为。这让我想起一位加拿大心理学导师教授的一句话:看到就是最好的礼物。仅仅只是看到,然后让其发展,不增不减、不催不拉、不扬不弃。而这就是对傅盛、对金山、对转型最好的尊重。

二、科学管理的窘境

在工商管理窘境的科学管理的窘境,教授认为从牛顿时代已经过度到爱因斯坦的量子力学时代,其正暗合了工业时代的确定性特征,向互联网时代的不确定性转换,而面对不确定性的转换,最好的方式是不可知论,听到这个章节,大思兄实在感动,感触颇深。

1、工业时代对确定性的迷恋,由组织如公司演化出对“人”这个个体的控制,背后是基于“物”化前提的假设,而这也潜移默化的造就公司中对员工如机器的对待,家庭中父母对孩子以爱之名义的安排,夫妻以道德名义的绑架,其底层是企业主对不确定性未知的恐惧!对基业长青的妄念。

2、对人最大的尊重就是对不可知性的尊重,我们最大的知道就是我们不知道!真正的尊重是 如是、当下、无为、每一刻,自然流动的能量就能带我们发生该发生的。失控就是最好的尊重。这些互联网底层的三观,正好呼应了新人本心理学“我和你”而非“我和物”的观念。互联网时代,人是种商业模式不再是口号,这两者的呼应让我激动不已、感动,相信如教授所看到量子力学和互联网的呼应那样美丽和动人。

3、技术指数型增长带来产品周期、商业模式周期等等的极速缩短,技术已然如KK所讲,已是平行于动植物的第六种存在形式,而这个“技术生物”的内在驱动力是人这个需求。而人的不断解放正是背后最深层次的驱动力,而如量子力学回到最细微的粒子去考察发现新的定律,正是对自洽的逻辑维度的更深一个层级的深究和突破,而社会也应该回到人最内心的研究。

4、我们现在只用头脑,其实还有身体、情绪等等更细微更深一层纳米层级的研究:即人的需求的研究,回到我是谁?哪来?哪去?孔子、爱因斯坦、老子、牛顿、马克思、奥修或许也都只是基于当时社会存在结构的价值网做出的自洽合理性解释而已。最后一句:以人为本!

尾声:如来:如是而来,来者如是

胡吹胡想,已然凌晨3点多,此份熬夜奋笔疾书,也是被李善友教授感动到,课堂中看到您对互联网思维的罗辑自洽并严谨证明的智慧,也看到您全然热爱,完全投入享受课程时的一份内心呼应的感动!黑眼圈下泛着迷离的眼光表面看起来是身体的疲惫,而在我看来,它却泄露了您已然是精神的高潮!这不正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生命全然绽放的存在状态吗?

常见问题

什么是颠覆式创新?

颠覆式创新并非突破性技术,而是技术指数级快速增长并超过市场需求增长速度。当技术超过市场需求时,消费者需支付更高代价,而满足低端市场的新技术会随增长在某个时间点满足高端市场,从而提供更好、更便宜、更方便的产品替代原霸主供应商。

小公司如何战胜大公司?

小公司可从满足低端市场开始,随着新技术增长在某个时间点满足高端市场,从而替代昔日霸主。例如猎豹移动以清理大师为单点突破打击360,并由海外新市场逆袭主流市场,实施由点及面的“火车头”带头策略。

工商管理面临哪些窘境?

工商管理面临两大窘境:一是利润最大化窘境(资本主义窘境),大企业陷入主流客户盲区,不顾新兴市场需求;二是科学管理窘境,工业时代确定性思维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不确定性,基于“物”化前提假设控制员工,恐惧未知。

为什么大企业难以实现颠覆式创新?

大企业陷入自我价值网体系,受困于产品性能排序、成本结构和组织能力的创新者窘境。既得利益集团形成巨大隐形改革阻力,极力阻扰突破性创新,人人自保且追求当前利益,导致无法逃离原有价值网。

李善友教授对科学管理窘境有何见解?

教授认为应从牛顿时代确定性思维转向爱因斯坦量子力学时代的不确定性思维。工业时代迷恋确定性,基于“物”化假设控制人;互联网时代应尊重不可知性,秉持“我们最大的知道就是我们不知道”,以“我和你”而非“我和物”的观念对待人。

技术增长对社会有何影响?

技术指数型增长带来产品周期、商业模式周期极速缩短。技术已成为平行于动植物的第六种存在形式,其内在驱动力是人的需求。人的不断解放是背后最深层次驱动力,社会应回到对人内心需求的研究,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