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寅:阿那亚是一个手工活,而不是一条流水线。它需要你投入更多的时间、情感、精力,才能够打造出来。
白刚:社区实际上是越运行越形成强关系,而强关系带来的交易价值,远远高于社交的流量。阿那亚的产品逻辑告诉我们,你要做用户洞察,而不是促销。在消费转型时代,通过有效的用户洞察来满足人性在情感和精神层面的需求。乔布斯也曾提醒,做产品的思想,要在技术和人文的交叉点上。那么,阿那亚充满人文气息的用户经营方法和思维,是只能听听?还是可以一步步习得、为我所用?
1. 怎么找到传说中的那个人文精神需求?
马寅:北京其实是新的移民城市,主流人群都是新北京人。他们受过高等教育,这意味着北京是一座有高竞争压力的城市。对这里的人来说,往上走其实特别困难,往下绝对不甘心。所以内心有巨大的压力和焦虑。这个城市的中产阶层跟苦逼是划等号的。问题在于他们找不到出口把这些东西释放出去。这也是为什么到了周末,所有向城外走的高速公路都堵车的原因。人是需要调节的,哪怕有一点点的业余时间,他们都要逃离这个城市。逃离到阿那亚,发现这个地方的价值观,审美满足了他们对生活的需要。所以,有了这样的空间,有这样的氛围,这样一群人,自然而然就发生了化学反应,内心得到舒缓。这也就是为什么阿那亚99%的客户全部是在北京居住的人。而天津人不会成为这个项目的客户,虽然天津同样也是20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它的房价均价也在4万以上,交通还更方便:比北京去还快一个小时的高速公路路程。但因为天津还是个本土化的城市,不是一个纯移民的城市,这个城市不容易产生压力,它呈现出的本身就是一种休闲文化。所以,阿那亚整个社区的运营,不是一开始就以一个完美的模式去构建的,而是从对现实的思考迭代出来的。
2. 找到后,如何连接起你的用户?
和用户建立起连接,最重要的是要去做一些跟交易无关的事情。阿那亚围绕着顾客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创造出很多活动。马寅去把孟京辉请来,把崔健请来,把单向空间书店请来。不仅是请,马寅花30万补贴单向空间,但他花了钱以后,顾客对这个地方的喜爱度呈指数级增长,这是通常花30万的费用远远带不来的。就像他说的,不是谁想来演话剧、想开音乐会我都让你开的。
要找到共同价值观,并且守着共同的价值观,因为这是共同的生活方式。
3. 如何连接更多的人?
当你始终贯彻这种共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客户就会主动帮你去拉一些人,来维护这种共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管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消费者呈现一个正态分布——有首用人群,早期用户,中期用户、晚期用户、尾随者。社会学中有一个六度空间理论,LinkedIn正是基于这种理论诞生的。
当你服务好了你最初的顾客,他就会把他的社会关系链当中的人拉来了。
4. 连接以外,怎么让你的用户成为你事业的一部分?
光有人还没用,要将用户的这种连接变成不止是社交关系,而是一种信任关系。通过什么方法呢?阿那亚通过办超过1500场活动来持续运营。而这1500场,多达一半是用户自发组织的。所以,重点在于激发用户的兴趣参与感,让用户自己去组织社群活动。1500场,如果是马寅自己组织一个团队,会把他折磨死。在社区的运营过程中,其实阿那亚往后退了一步,把用户开始往前推。导演是用户,演员也是用户。这个时候马寅不是CEO,是个服务者,是督导者,马寅需要帮助他们建立共同的行为准则,而这种准则都是在相互讨论中建立的。自组织,是社会学当中讲的最重要的概念。当你做到这种状态,它会自然地产生默认一致的行为。大家自然而然地会去干同样的事情,因为这些事情本身,都是从你们共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出发的。社区的运营不是企业到用户的单向参与,而是复杂的交互关系,企业——用户、用户——用户。当你做成这样的一件事情,你会发现企业的商业模式都改变了。社区实际上是越运行越形成强关系,而强关系带来的交易价值,远远高于社交的流量。所以说,这个时代不是粉丝经济,而是社群经济。
5. 所有行业是不是都应该强调用户运营?
如果你理解了上面的内容,你会发现所有的行业都适用深度用户运营,举两个例子。
小米的用户黏性
早年黎万强主管小米营销的时代,他强调参与感,他做的就是用户的重度运营。就是持续不断的找一个事儿,然后让用户去参与。参与完之后我帮你分群分类,喜欢玩游戏的,在这就能够找到喜欢玩游戏的人;喜欢唱歌的,在这里能找到跟你讨论唱歌的人。然后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了用户的粘性。
西贝的亲子体验营
西贝莜面村也在用阿那亚相似的方式做用户运营。它开始免费地做亲子体验营,邀请父母带孩子免费到店做莜面。这时父母发现,一家子来没意思,于是幼儿园的同学、妈妈的朋友圈都来了。并且那个时段,10点到11点都是西贝的非运营时间,活动完到11点该吃饭了,你还会换一个地方或者回家吃饭吗?并不会,在这儿就把饭也吃了。过去的一年,他们居然做了接近12000场免费活动,带来的效果是什么呢?18万顾客,现在排队愿意花钱去体验。所以,其实所有的企业都适合这样干。但值得强调的是,你不仅要自己重度运营,更要去推动顾客的自组织,激发顾客的参与感,这是非常重要的。
6. 运营过程中,遇到坎是绕过去还是迈过去?
要做重度用户运营,意味着要提供最好的服务,跟用户在互动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困扰,甚至危机;在团队内部大家也可能有不同的声音。这种问题不可避免。马寅曾遇到过一位业主反映网络问题得不到解决,结果他就在大半夜把工程部、设计部的人都叫过去,最后发现是插座有问题。事后这些高管来找马寅,说马总你不能这么宠着客户,这样下去我们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儿了,那我们还能不能干好本职工作?这么多琐碎的事情如何处理?关键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所反映的态度。第一,你要有爱。解决方式永远有人说好有人说坏,当你展现这种爱,它就容易在大家之间产生共识和好感。第二,马寅说,他不是紧急灭火的。如果住户不停地抱怨,就要始终耐心回答。在企业内部也是这样,不论是下属还是家人,你认为他错了,但你也要听他把这事讲完。社会学中,这样的行为会促进人的反省跟教化,然后用户和下属才会在过程中逐渐地产生共识。共识不是靠写靠鼓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等,一定是在共同的生活过程当中逐渐习成,然后总结出来的。
7. 阿那亚的方法可以复制吗?
一年多以前,这个项目刚刚有一些名气之后,很多的同行表示想和阿那亚合作。于是马寅去看过无数的项目,南到海南岛,北到新疆,看到今年年初的时候,他突然间有点敬畏心,觉得自己不能盲目膨胀。因为这个项目成功是有它偶然性的,不是把这事干成,就可以复制无数个阿那亚的。本质上讲,阿那亚是一个手工活,而不是一条流水线。它需要你投入更多的时间、情感、精力,才能够打造出来,那么你的时间、情感、精力到底能够匹配在几个项目上?这件事是你要思考的。第二,你的真正客户是谁呢?马寅觉得北京人才是他的客户,所以他的战略收缩到了北京周边,只围绕北京周边做两到三个有山有独特景观资源的、类似于阿那亚的项目就够了。所以,当你去复制的时候,它不是一个工业品。实际上你能用的是这套逻辑而不是具体方法。什么逻辑呢?就是用户洞察,深度地理解了一群人,然后再一点一点地去迭代。这种用户洞察是没办法省略掉的。
*根据马寅和白刚在混沌研习社的对话整理而成,转载请联系授权。文中部分图片源自unsplash.com、pexels.com。↓扫码免费学习完整课程视频编辑:chengjing投稿:[email protected]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企业团报咨询:tuanbao@hundun.cn如需转载请在微信后台输入"转载",获取《转载须知》所有行业都强调用户运营👇 修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