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硕果独存?其带来的文化思维遮蔽性,又是怎样阻碍了中国工商业文明的发展?科学家是最聪明最客观的,为什么连他们也不能接受新思想?4月21日(本周六)上午10:40,李善友教授将在混沌创新院,结合文化与科学两个领域,进一步剖析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非连续窘境。你将真切地感受到,越是成功的企业或是人,越有所知障。比如,爱因斯坦是有史以来智慧调动最深刻的人,但他依然走不出人类思维固有的思维遮蔽性,何况你、我?所有开创第二曲线的人都是孤独的,人们破除非连续窘境的历程漫长而又痛苦。对这一点,你的认知越深刻,推动你前行的力量就越大。欢迎你来。
精彩观点
1. 一旦市场遭遇不连续性,新的 S 曲线和原有的 S 曲线,性质都不一样,完全没有可比性。越是经验丰富的人,对改变反而越迟钝,对未来的预测越是错误百倍。
2. 日本也是东亚文化,为什么率先实现了工业化?原因很简单,日本没有文化。这个民族非常有意思,能迅速把自己的东西扔掉,谁强就学习谁。
3. 如何建立新的思想系统?两个字,破和立。整个人类文化的进步,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4. 古来圣贤皆寂寞,所有开创第二曲线的人都是孤独的。
5. 科学家是最聪明最客观的,为什么连科学家都不能接受新思想?我认为特别正确的一个解释 ——不可通约性: 当科学革命发生以后,新思想和旧思想不但不能兼容,甚至都不能比较,完全是新物种。
6. 一个新的科学真理取得胜利,不是通过让它的反对者信服,而是通过这些反对者的最终死去,熟悉它的新一代成长起来。
7. 任何针对自然的新诠释,都首先浮现于一个或少数几个人的心中,他们学会用不同的眼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尺度去看待。而这些人有一个特点,他们通常都非常年轻:23岁,牛顿的力学原创思想全部成型;21岁,达尔文踏上了小猎犬号;26岁,爱因斯坦写出了5篇论文;24岁,海森堡写出了量子力学公式;28岁,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奠定了他的江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