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资本刘博:新消费危机真的来了吗?

“做消费品牌最关键的点是什么呢?需求。”随着人群代际的迁移,消费者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新消费的浪潮也应运而生。资本纷纷加注。但2021年6月以来,新消费的热浪却开始冷却,品牌增长乏力、复购下降、拉新成本变高,一场“需求不足”危机似乎正在酝酿。新消费需求真的萎靡了吗?中国的新消费遇到的困局又是什么?如何识别真实需求?如何重塑需求?本周六,清流资本合伙人刘博将做客混沌,带来课程《从600年的需求演变中,窥见中国新消费未来》。通过回溯近600年的需求演变历程,展现社会演进对需求变化的影响。并从潮流、商业、基础设施、治理、文化、天性六个层面,给消费品创业者以启示和建议。

“需求大战结束了,需求叛逆期来了”

过去三年我目睹了一场盛大的需求迎合大战,你会看到不含糖气泡水、低度酒、电子烟……投资人也会觉得,这场需求迎合的大战应该会滋养出很多新的消费品牌。但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在今年,这些需求好像都变样了。很多品牌1到10这个阶段的流量密码失效了, 新消费品标杆型的企业的估值也在往下走。我把它叫做一次需求的叛逆期。

很多人会比较焦虑,需求逆反,到底是短期的,还是说需求长期萎靡了?想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把目光放到再远一点。纵观整个需求在历史上的生长过程,它是一个缓慢的钟摆过程,直到今天这个钟摆其实依旧没有停止。为了解释需求生发的过程,可以用一个很有意思的理论,叫步速层次理论。什么是步速层次理论,需求到底受什么因素影响?点击下方海报预约本周课程。

“品牌壁垒,左手是品味右手是供应链改造”

大家对需求端的理解,有个误区,就是反复在强调购买力。从中产、到Z世代,再到下沉人群这个圈层,我们还是在强调购买力。一味地去追逐购买力,会不会形成品牌的壁垒?不会。品牌的壁垒,左手是好的品味,右手是供应链的改造。

为什么用户能成为品牌的共创者,答案可以浓缩到品味这两个字。有判断事物好坏的能力的用户,是一个品牌最大的宝藏。只有依靠这样一群用户,搭建、成长起来,品牌才不会焦虑,才不会高速发展后,突然发现没有任何一群用户成为复购用户。我们在看消费品牌的时候,对CEO的要求,也包括判断品味这件事,我们会非常喜欢那种有产品定义能力的CEO。那怎样才算定义产品,怎样才算是有产品定义能力的CEO?点击文末海报预约课程。

“D2C模式不适用所有品类”

两年前去看品牌,大家特别爱提的一个词就是D2C(Direct To Consumer),这就是美国过去10年新消费品创业一个主导的模式。品牌直接到消费者,更有效率,也更能把成本降低。但对于品牌创业者来说,第一,这种一体化的模式不会适用于所有的品类;第二,在创业的各个阶段,不一定要在每个阶段都追求这样一体化的模式,在发展的每个阶段,最重要的事情会变化,有的时候是产品,产品过了以后可能是质量控制、客服、零售体验等等,需要根据品牌的发展阶段去判断什么时间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再来考虑哪些由生态圈来帮忙解决,哪些是品牌自身来解决。

那怎么去构建生态圈,经营好加盟连锁业态,和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对消费品创业来说,第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需求的识别,第二个部分是需求的转化,第三个部分是需求的重塑。本次课程,刘博老师将通过回溯近600年的需求演变历程,展现社会演进对需求变化的影响,为消费品创业者解构以上议题。点击海报,扫码预约周六首播课《从600年的需求演变中,窥见中国新消费未来》。

常见问题

新消费真的面临需求危机吗?

清流资本刘博认为,当前并非需求长期萎靡,而是进入了一个‘需求叛逆期’。需求的生长是一个缓慢的钟摆过程,过去三年是需求迎合大战,但现在很多品牌1到10阶段的流量密码失效,标杆企业估值下滑,这属于需求演变中的正常现象。

构建品牌壁垒的关键是什么?

品牌的壁垒在于左手是好的品味,右手是供应链的改造。拥有判断事物好坏能力的用户是品牌最大的宝藏,依靠这样的用户成长,品牌才能避免高速发展后缺乏复购用户的焦虑。对CEO的要求也包括其产品定义能力和品味。

D2C模式适用于所有消费品类吗?

D2C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品类。这种一体化的模式在品牌发展的不同阶段,最重要的事情会变化,有时是产品,之后可能是质量控制、客服等。品牌需要根据发展阶段判断何时由自身解决,何时借助生态圈,而非在每个阶段都追求一体化模式。

消费品创业包含哪几个重要部分?

对消费品创业来说,第一个重要的部分是需求的识别,第二个部分是需求的转化,第三个部分是需求的重塑。本次课程将通过回溯近600年的需求演变历程,为创业者解构这些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