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寒冬,你真的懂怎么裁员吗?

裁员绝对是一门技术活,稍有不慎,可能直接导致公司的“休克”,甚至死亡。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视频行业的难度大到从初创到活下来的概率不到10%,我真的不敢挑战。作为早期创业者,我付出了高额的学费,也得到了惨痛的教训。

今天,资本寒冬再次来临。8年前,我们咬牙艰难度过资本寒冬的情形还历历在目,自爆家底拿出来分享,希望能给后来者一些借鉴。

有一二就有三四如果你慢慢调、慢慢裁核心员工会离你而去

2007年后,视频行业迅速膨胀,至少5亿美金投入了这个行业,那时候我们在准备C轮融资。但是紧接着,众所周知的次贷危机发生了,市场动荡,骤降至冰点,VC自身难保。

眼看账上的钱越来越少,融资却陷入巨大困境,同时,竞争对手在危机到来之前完成融资,业务流量从2008年开始,逐渐超过我们。

而那时候,我还是一个不到28岁、刚刚创业四年的CEO,还在犯着非常基础的错误:裁员不当。

上面这张图,是红杉的报告里很著名的一张图,介绍的是2008年,两家不同类型的公司在面对经济危机时采用了不同的裁员措施,之后的发展趋势。

2008年10月份之前,两家公司的业务规模很接近,差别不到20%,2008年11月份经济危机一爆发,两家公司采取不同的措施。

差别在哪里?一个公司的创始人非常有经验,而另外一家非常年轻、毫无经验。

A公司是一家很年轻的CEO领导的公司,他的选择是,哎,市场不好了,我先适当收缩,比如把一些市场费用砍掉,节省开支,钱少花一点。

过了一个月之后发现,市场还是不行。董事会说你这不行,赶快给我盈亏平衡,赶快收缩。

CEO一看,的确是得收缩了,怎么办呢?裁员?不行,肯定会被外面知道的,士气大伤,而且公司还得招能人,都裁员了怎么招到人。

所以怎么办?干脆做一个绩效考核吧,以前的绩效考核都是年底做,今年提前到11月份,末位10%的先淘汰,这样可以压缩成本。

所以,忙了半天内部管理,一个月之后淘汰了,收缩了,但没到10%,因为各个部门都在往前冲,公司就舍不得砍,最后砍掉的,就是在公司没有根基的人,比如校招生、实习生。

收缩了一个月后,董事会一看,说,还是不行,现金流太差了,要继续砍,而且你必须在一个月之内砍到这个目标,不然根本不可能拿到下一轮投资。

于是只能硬着头皮再去砍,这一刀下去就狠了,就是大面积裁员,最重要的是,内部的传言越来越丰富了。什么传言呢?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儿时看到的寓言故事:

一个年轻的猎人租住在一个房子的二楼,楼下的房东是个老太太,猎人每天都要出去打猎,晚上回家后当当当一路小跑到二楼,关上门咣当扔了鞋子,然后开始睡觉。

但是老太太受不了,她说每天晚上你这么大声地扔鞋子,太影响我休息了,以后你能不能轻手轻脚?

猎人说抱歉抱歉,明天一定不会了。

第二天猎人再去打猎,同样深夜10点多回家,然后当当当上楼,关上门咣当扔了一只鞋子,正准备扔第二只时,想起老太太的叮嘱,于是轻轻把鞋子放到地上就睡觉了。

过了一晚,早上不到6点,老太太就气急败坏地来砸门了,说你现在立马给我搬走,房子不租给你了!猎人一头雾水,说怎么了。老太太说,你知道吗?为了等你第二只鞋子落地,我一晚上没睡!

听起来很可笑,但是这就是A公司在缓慢调整时,员工的普遍心态。

员工会想,第一刀美其名曰绩效考核,其实就是变相裁员。第二刀他已经控制不住,直接裁员了,有一有二,就有三有四,这么下去不知道还会怎么样呢。

那个时刻你会发现,已经有人主动辞职了,而且都是能人,他们说既然随时可能被裁掉,那我还是自救吧,主动去找别的工作。因为他随时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外面很多人在找他。

留下的人,大部分都在消极磨工,在等什么时候能够支付违约金、赔偿金。

但是B公司却顺利地度过了那个冬天,就在于它的CEO更有经验,裁员一步到位,用最坏的打算,做最大的努力,虽然损失惨重,但是逐渐在复苏。

我犯了A公司一样的错误豪华团队不到半年土崩瓦解寒冬才是比拼内功的时候

可悲的是,当年A公司的做法,就是我的做法,我犯了一模一样的错误。所以,2008年12月底,我们的现金流不到3个月,纸包不住火,最终上了新浪头条:PPLive裁员了,融资神话结束了,整个视频行业完蛋了。之前所有光环一瞬间都没有了。我当时都不太愿意去公司了,每一天感觉是被架到刑场一样。这种情况下,内部管理了一片混乱,当年搭建的豪华团队不到半年土崩瓦解。

往往在死亡的边缘,才意识到求生的本能。很多事情不是不可能,而是你没有用心。

比如,我们定位PPLive为技术公司,觉得做技术才是高尚、牛逼的,但是真正到了冬天,才发现我们仅有技术一无是处。公司首先要活下去才有未来,这时候我不得不要做出一系列重要的商业决定。

团队上,我把自己辞掉了,给了与我一样的股份,邀请微软高管陶闯作为CEO加入,重建了整个核心团队。

商业模式上,从PPLive技术平台转向PPTV媒体平台,战术上也重视营销,快速决策。

同时,组成秘密三人小团队研发移动互联网产品。2010年iPad上市第三个月,PPTV移动端APP就上线了,后来能翻盘,实际上也跟当年小团队的布局直接相关。

最后,我们顺利拿到后面的内部融资。当你真正积极面对冬天时,是可以过去的,冬天甚至可能成为你最后胜出的关键时间点。

创业是极难成功的,很多成功者上来之后都在讲,我当年是如何牛逼的,真正的成功者都是卑躬屈膝爬过来的,伟大如BAT皆如此。

没有裁过员的CEO不是好CEO,没有经历经济危机的企业不是好企业,冬天才是比拼内功的时候,如果你足够强,是可以在这个时候和对手拉开差距的。

常见问题

资本寒冬下企业应该如何正确裁员?

根据PPTV创始人姚欣的经验,裁员必须一步到位,用最坏的打算做最大的努力。如果缓慢调整裁员,会导致核心员工主动离职,留下的人消极磨工,最终团队土崩瓦解。2008年经济危机时,有经验的CEO选择一次性裁员,虽然损失惨重但能逐渐复苏。

姚欣在2008年资本寒冬中犯了什么错误?

姚欣承认犯了缓慢裁员的错误:先通过绩效考核淘汰末位10%,主要裁掉校招生和实习生;之后被迫大面积裁员。这种"扔鞋子"式的裁员导致员工心态恐慌,能人主动辞职,团队在半年内土崩瓦解,公司现金流不足3个月。

PPTV是如何度过资本寒冬的?

PPTV通过三方面调整度过寒冬:团队上姚欣辞掉自己,邀请微软高管陶闯作为CEO加入;商业模式从技术平台转向媒体平台,重视营销;同时组建秘密团队研发移动端产品,在iPad上市第三个月就上线APP,为后续翻盘奠定基础。

为什么说冬天是企业比拼内功的时候?

资本寒冬时期,如果企业足够强大,可以在这个时候和竞争对手拉开差距。冬天是考验企业真正实力的时刻,积极面对寒冬甚至可能成为最终胜出的关键时间点,伟大企业如BAT都是经历经济危机后成长起来的。

创业者应该如何看待资本寒冬?

创业者应该认识到创业极难成功,真正的成功者都是卑躬屈膝爬过来的。没有裁过员的CEO不是好CEO,没有经历经济危机的企业不是好企业。寒冬是挑战也是机遇,关键在于如何积极应对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