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思辨 | 传统企业转型路上,老用户勿相忘

很多制造型企业升级中最大的问题是他们不是光脚的,是穿鞋的。他们在决策的时候对于存量的依赖很大。解决这些障碍的切入点是“连接存量用户,激活存量用户”。存量用户相比于潜在用户,他们更容易体会到每一次体验的提升,对你的每一次新品会有更多的期待。

很多制造型企业升级中最大的问题是他们不是光脚的,是穿鞋的。他们在决策的时候对于存量的依赖很大。解决这些障碍的切入点是“连接存量用户,激活存量用户”。存量用户相比于潜在用户,他们更容易体会到每一次体验的提升,对你的每一次新品,都会有更多的期待,所以存量用户的价值甚至高于潜在用户。

文|长江商学院教授 张维宁

我在两个月前的节目中,谈到了一些传统企业对接互联网的一些看法,有些朋友基于这些看法,在自己的企业中也开展了不少讨论和探索。我最近又去拜访了一些制造企业,发现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有不少阻碍。

很多制造型企业升级中最大的问题是他们不是光脚的,是穿鞋的。他们在决策的时候对于存量的依赖很大,包括产品存量,组织存量,客户存量等等。毕竟任何变革都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他们不希望“赔了夫人又折兵”。

总结起来,制造型企业升级主要有三个障碍:

  1. 第一,目标是什么样的用户群体?开发新渠道来获得新用户,还是激活存量用户?
  2. 第二,切入什么样的产品?改造现有的产品,还是开发新的产品?
  3. 第三,采用什么样的组织结构?改造现有的组织,还是另外构建一个新组织?新组织的资源从哪里来?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第一个问题,目标是什么样的用户群体。

存量是重要的资源

连接存量用户,激活存量用户本质是做好社群

有些传统企业的朋友觉得存量是个包袱,甚至觉得要抛弃存量。其实,存量也是个重要的资源。解决这些障碍的切入点是“连接存量用户,激活存量用户”。从这点突破,公司逐渐从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变,随着服务比重加大,变成服务制造型企业。公司的产品和组织问题会逐渐解决。

为了说清楚“连接存量用户,激活存量用户”,我想先稍微回顾一下传统企业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的四个步骤的理论。需要了解更多的同学,点这里阅读之前的文章。

  1. 第一步,开放自身价值链中的某个环节,可以是销售,可以是研发,通过互联网与用户和社会化供应链对接,做到+互联网。
  2. 第二步,通过导流量,做内容和增强参与感来形成一个围绕你产品的社群,做到+社群。
  3. 第三步,通过产品多元化和人群多元化,基于社群,扩充自身产品线,打造产品平台,做到社群+。
  4. 第四步,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基础设施,打造与行业其他组织能共享资源,整合流程,提升价值链的平台,就是形成互联网+。

现在大多数制造企业起码都知道在天猫和京东上开个旗舰店,在微信上开个公众号,这个也算是把销售渠道加上互联网了,并且已经形成了大量的买家,或者存量用户。但这些存量用户只是一个简单的购买行为,这些企业不知道怎么能有效连接这些存量用户,最好能形成一个社群,就是做到+社群。

通常“+社群”的过程都需要补贴的,所以一定要能激活用户的多种需求,扩充产品线,尤其是高毛利定制化的产品线,通过社群和品牌营销的力量来盈利,就是“社群+”是原有产品制造的升级,也是新的利润增长点。

所以,“连接存量用户,激活存量用户”本质是做好社群,做社群关键是做好参与感。做+社群要做好产品参与感,做社群+要做好品牌和文化参与感。

存量用户价值可能高于潜在用户

利用技术优势满足用户需求

为了连接和激活用户,企业一定要具备两项能力的至少一项。

  1. 第一,企业在某些品类有技术优势和技术洞察力,他们可以用更高科技,成本更低的方式来满足用户需求,站在技术的制高点通过技术瞭望来创造消费者的需求。

案例1:亨利·福特与汽车

100多年前,福特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先生到处跑去问客户:“您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更好的交通工具?”几乎所有人的答案都是:“我要一匹更快的马”。很多人听到这个答案,于是立马跑到马场去选马配种,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但是福特先生却没有立马往马场跑,而是接着往下问。

福特:“你为什么需要一匹更快的马?”

客户:“因为可以跑得更快!”

福特:“你为什么需要跑得更快?”

客户:“因为这样我就可以更早的到达目的地。”

福特:“所以,你要一匹更快的马的真正用意是?”

客户:“用更短的时间、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于是,福特并没有往马场跑去,而是选择了制造汽车去满足客户的需求。用户需求的本质是快和安全,不是马车,所以他捧出廉价汽车的时候,用户自然就尖叫了。

案例2:乔布斯与iPhone

乔布斯产生做一款手机的想法是在2002年,当时iPod刚刚问世。他看到很多美国人出门需要同时携带手机和MP3,产生了将其合二为一的想法。据称,整个开发耗费了苹果高达1.5亿美元的资金,有200名左右的苹果顶尖工程师参与。2007年6月iPhone上市带给消费者的震撼也绝不亚于发现了一个新世界。

其实用户在考虑需求的时候是缺乏技术洞察力的,他们只能基于能看到的技术能力来提出需求。如果我们的企业可以抓住需求的本质,是可以用技术手段超出用户预期,让用户尖叫的。

而存量用户,是那些曾经消费过你的产品的用户,相比于潜在用户,他们更容易体会到每一次体验的提升,和相对于别的竞争品的体验提升,对你的每一次新品,都会有更多的期待,所以存量用户的价值甚至高于潜在用户。

用更艺术、更情感化的方式呈现产品

在提高用户舒适度的基础上衍生出商业模式

  1. 第二,企业具有艺术创造力,他们可以用更艺术化、更情感化、更舒适的方式来呈现产品,来与用户连接。那么就可以从工业品的制造者变成工艺品的制造者,生产书写消费者内心的产品。并且这类公司可以讲更多的故事,有更深的底蕴,所以在存量用户中更容易形成亚文化,有自己的调性,更容易形成自组织的社群。

通过让用户更舒适的方式来增加与用户的连接。比如一家红酒企业,如果它一款独特口味的红酒,它已经有了很多购买者,这些购买者在企业的平台上可以形成有自己调性的群落,企业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在群里增加内容等方式连接用户,未来只需要根据他们的调性来设计产品,就很容易能激发他们的需求。

在收集大量的用户喜好和相关数据之后,未来只需要根据他们的调性来设计产品,就很容易能激发他们的需求。

当下受到市场关注的场景革命也是基于在充分的挖掘用户偏好,提升用户舒适度的基础上衍生的一系列商业模式。

从一个品类切入,做到单点突破

确定提高用户参与感的方式

激发并满足社群用户的新需求

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步骤来建立参与感,连接和激活存量用户呢?

第一步,分好品类,一般找销量大的和有特点的品类,这样可以突出存量用户的数量和质量。从一个品类切入,做到单点突破。

第二步,确定提高用户参与感的方式。其实有很多方法都可以有参与感,但其实效果都不是很好,主要有这么几个问题。

  1. 第一,不够简单。对于大众消费品,不能要求用户花太多时间和很高的能力来参与。比如,有些儿童服饰企业,在卖儿童服装的时候,特意留了一些配件不做好,比如一个口袋,一个配饰,让妈妈们回家做,有个参与感。但发现效果不好,因为很多妈妈已经没有做针线的能力了。
  2. 第二,参与不够高频。因为大多数产品都不是快消品,比如衣服,怎么能让用户持续参与并且晒单呢?可以考虑“折价回收旧货”的模式来不断地推出新品。

说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家T恤厂,他可以设计一个类似美图秀秀的软件,这个软件可以一键把拍摄到的图片简化,简化到可以印到T恤上。这个参与很简单,并且用户也很愿意晒朋友圈,这个如果有好的T恤创意,T恤厂可以做成交易平台,用户可以相互推荐,购买,形成某些专业T恤图案设计师的平台,形成T恤亚文化社群。这样可以延长价值链,紧密的连接用户,+社群也就完成了。

第三步,从价值链到价值网,激发并满足社群用户的新需求。建立以社群为核心的服务平台,扩展符合调性的品类,以资本方式,连接更多的生产商伙伴,以技术的先发优势,打造行业技术和设计的标准,形成共享流量和技术的平台。

*本文由作者授权颠覆式创新研习社独家发布,欢迎转发分享,网站或期刊转载请微信联系warmly11。

今天为什么没有音频?其实张教授专门录制好了,但是研习君上传了一整天,还发动好几个城市的小伙伴一传,都没成功,可能是微信后台抽风了。没关系,想听今天音频的,回复“音频”到本公众号,等能够上传了,研习君再手动一个一个给你们发。

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是个极大的痛点,除了今天的文章,我们还准备了互联网大佬周鸿祎在研习社课堂上的演讲《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万不能引导自宫》,戳视频观看:

有人说,不能强迫用户,不然用户一旦有替代产品,就会抛弃你,有人说,当你确定这个事对你十分有价值,就要强迫用户。明晚10点,看看那些牛逼产品,都在如何跟用户打交道。

研习社课程《创新模块之人工智能》12.4/5/6 北京物联网之父凯文·艾什顿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吴甘沙前百度研究院副院长余凯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王田苗一起带你寻找未来世界的创新与商机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报名《创新模块之人工智能》 阅读原文

常见问题

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面临的主要障碍有哪些?

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面临三个主要障碍:目标用户群体的选择(开发新用户还是激活存量用户)、产品切入点的选择(改造现有产品还是开发新产品)、以及组织结构的调整(改造现有组织还是另建新组织)。

为什么说存量用户的价值可能高于潜在用户?

存量用户是那些曾经消费过产品的用户,相比于潜在用户,他们更容易体会到每一次体验的提升,以及对竞争品的体验差异,对企业的新品有更多期待,因此其价值甚至可能高于潜在用户。

企业激活存量用户需要具备哪些关键能力?

企业激活存量用户需要至少具备一项关键能力:一是在某些品类拥有技术优势和技术洞察力,能够以更高科技、低成本的方式满足用户需求;二是具备艺术创造力,能够以更艺术化、情感化、舒适的方式呈现产品,与用户连接。

什么是传统企业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的四个步骤?

四个步骤是:第一步,开放自身价值链的某个环节(如销售、研发),通过互联网与用户和社会化供应链对接,实现+互联网;第二步,通过导流量、做内容和增强参与感形成产品社群,实现+社群;第三步,基于社群进行产品多元化和人群多元化,打造产品平台,实现社群+;第四步,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基础设施,打造行业共享资源平台,实现互联网+。

如何建立参与感来连接和激活存量用户?

建立参与感分为三步:第一步,选择销量大或有特点的品类,实现单点突破;第二步,确定提高用户参与感的方式,要求简单易操作且参与频率高;第三步,从价值链扩展到价值网,激发并满足社群用户的新需求,建立以社群为核心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