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思考,创业者应该向艺术家学习什么?

只是“做完”一件事,并不是真正的目标。

只“做完”一件事,并不是真正的目标。对艺术家而言,创作并不只是画画、交稿那么简单,这条道路永无止境、需要持续付出持续探索。创业的道路上也没有终点,总有可以提升的空间,或新目标需要实现。所以当你在创业路上遭遇瓶颈的时候,不妨看看小编今天给你推送的这篇文章,也许能帮助你在这场没有终点的长跑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态度和节奏。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观看完整视频。

编辑|洪杉(微信ID:Sequoiacap)

在创业路上遭遇瓶颈怎么办?大脑几乎24小时满负荷工作怎么办?这次,我们没有推荐书,而是“意外地”推荐了这部Netfilx新推出的纪录片:

▼《抽象:设计的艺术》▼

▲《抽象:设计的艺术Abstract: The Art of Design》预告片

《抽象:设计的艺术》(Abstract: The Art of Design)第一季共有八集:从《纽约客》的封面讲到宜家家具。影片通过对艺术家的思考方式和灵感来源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我们讲述了这个世界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

第一集的主角是《纽约客》和《连线》杂志的封面插画师克里斯托夫·尼曼(Christoph Niemann)。开篇直接为我们展示了尼曼一系列极富创意的作品。

▲第一集开篇,克里斯托夫·尼曼的作品展示(节选)

你或许心生疑问,本片和商业有什么关系呢?其实,看完之后你会明白,创业和艺术创作有很多共通的地方。

比如第一集中,《纽约客》杂志的插画师克里斯托夫·尼曼(Christoph Niemann)就为观众讲述了令其创意源源不断的工作方法。例如:抓住创意的核心、学会休息,为饱和的工作安排空间......

此外,导演还邀请了数位当代知名的设计师、插画师、建筑师、汽车设计师等,讲述他们的创意方法论和创作故事,其中呈现的许多新思维也同样适用于创业者。

本集中这六条针对艺术家的建议,我们认为同样适用于对创业者——

1、创意只抓核心

如何才能想出好点子?尼曼在构思插画时,脑海中会蹦出上千种想法,然后一个一个筛选,最后只留下一到三个他认为特别重要的点子。

▼在企业创建的任何阶段,优先排序的方法都是制胜法宝。

  1. 先想出所有可以选择的发展方向,例如产品特性、战略重心等等;
  2. 然后开始筛选;
  3. 最后留下对当前目标最为重要的三个想法。

想清楚做什么才能达到目的,把剩下的统统抛弃。

2、休息与工作同样重要

如何对工作日进行规划?尼曼借用知名艺术家恰克·克罗斯(Chuck Close)的一句话道出其中精髓:“外行人急求灵感,而内行人只是起床、工作。”

尼曼有时会在下班后为了构思艺术创作去博物馆找找灵感,但是他认为“在早上9点到下午6点之间集中精力做事才是最重要的”。

▼当你初入某个领域时,很容易让工作吞噬你的生活。急于求成会让你的压力迅速膨胀,因此,定好工作和休息的时间尤为重要。

3、更新工作方式

从纽约搬到了柏林后,尼曼的工作强度比以前都要大,生活忙碌而充实。同时,他也在努力摸索一条能让自己不断进步的路径。他认识到,要想提升自己,就得“不断更新工作方式”。

▼在忙碌的初创企业里最适合酝酿转变、研究规划。

“应对”:
如果事情进展得不顺,你的大脑会处于时刻应对的状态,也会想要恢复原有的秩序。
“突破”:
但当事情进展顺利时,你反而会积极思考,想着怎么才能在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实现突破,开始着手创新了。

因此,你的工作方式与状态需要不断地在“应对”和“突破”之间来回调整。

4、留一些「不计划」的空间

尼曼认为,工作做久了,就要慢慢学会给自己留出空间,不求事事都按着计划走。这就像向空中抛球一样,计划就像你抓在手里的球,而能灵光乍现的时刻正如抛到空中的球,你得掌握好两者的平衡,才能顺畅地抛起来又接住。不设定计划意味着留出了一些空间,为创意的集中迸发留出机会。

▼作为企业主,也有必要在为员工设定目标、制定策略的时候,让他们能朝着目标工作,确保每个工作流程能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达到具体的效果。但同时,也需要留出一定计划外的空间。如果你能做到两者平衡,反应会更加敏锐。一旦出现了更重要的顾客需求、商业需求,也就有足够的空间做出调整,经常反思工作的成果。

5、灵感需要每天练习

好的创意带来的最大困扰,也许是迫使你继续超越过去。思考出一个好点子的几率就像中彩票一样渺茫,想要创造第二次奇迹,就会陷入极度的痛苦和恐惧之中。尼曼鼓励艺术家放松下来,学会分解压力,坚持每天练习。

▼一位具备长远眼光的企业家,常常会把绝大部分的时间用于思考远大的想法和计划。若能将日常工作中一些小的、零散的想法融合进来,两相结合,就能更好地锻炼自己的领导力和执行力。

6、不设终点,持续探索

尼曼在第一集结尾处总结道:“做完”一件事,并不是他的目标。对他而言,艺术家并不是画插画、交稿那么简单,这条道路永无止境、需持续探索。

▼与艺术相似,创业的道路上也没有终点。创业者的工作同样是无穷无尽的,总有可以提升的空间或新目标需要实现。你不应该像并购企业或是IPO一样开个价码,而是要清楚什么才是公司理想的发展路径、发展方式,思考公司在每个阶段所需解决的问题,从一个阶段跃升到下个阶段所要具备的条件。

当你在创业路上遭遇瓶颈,大脑几乎24小时满负荷工作的时候,不妨看看《抽象》这部影片,也许能帮助你快速突破自己的创业瓶颈。

PS,本周末,研习社邀请到日本设计大师黑川雅之,来到混沌研习社和我们分享他的代表作品以及背后的设计思想。想和我们一起感受原汁原味的日式审美设计吗?文末可报名,研习社社员免费听课。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首发于红杉汇(微信号:Sequoiacap),欢迎转发分享,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上期必读《为何别人的广告语能成功“洗脑”,你的只能停留在口号》

★ 深度《日本人喜爱简洁的造型?这原来是个误会》

★ 笔记《混沌研习课全部课程实录&PPT合集》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观看完整视频。

常见问题

创业者应该向艺术家学习哪些工作方法?

创业者可以向艺术家学习六种工作方法:1. 创意只抓核心,对想法进行优先排序;2. 休息与工作同样重要,定好工作和休息时间;3. 更新工作方式,在‘应对’和‘突破’之间调整;4. 留一些‘不计划’的空间,为创意迸发留机会;5. 灵感需要每天练习,将远大计划与零散想法结合;6. 不设终点,持续探索,思考每个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什么说创业和艺术创作有共通之处?

创业和艺术创作都需要持续探索且没有终点。艺术家并非简单完成作品,而是永无止境地追求;创业者同样总有提升空间或新目标需要实现。两者在思考方式、灵感来源和工作方法上存在共通点,例如都需要处理创意瓶颈、平衡工作与休息,以及不断更新工作方式以实现突破。

《抽象:设计的艺术》纪录片对创业者有什么启发?

《抽象:设计的艺术》通过展示插画师、设计师等艺术家的创意方法论,为创业者提供了新思维。例如,插画师克里斯托夫·尼曼的工作方法——如抓核心创意、平衡计划与灵活性、坚持每日练习等——同样适用于创业者,帮助他们在遭遇瓶颈时找到突破路径,提升领导力和执行力。

如何平衡工作计划与创意空间?

平衡工作计划与创意空间需要像抛球一样掌握两者平衡。一方面,要为员工设定目标、制定策略,确保工作流程按时达到效果;另一方面,需留出计划外的空间,以便更敏锐地应对顾客或商业需求的变化,经常反思工作成果,为创意的集中迸发留出机会。

创业者如何应对工作压力并保持创造力?

创业者应学会分解压力,坚持每天练习,并将远大计划与日常零散想法融合。同时,需要定好工作与休息时间,避免让工作吞噬生活;更新工作方式,在‘应对’问题与寻求‘突破’之间灵活调整,从而在持续探索中保持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