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主任手记:焦虑时代,如何找回自己?

为什么我强烈推荐所有同学了解本体论?正如善友教授所言,万事万物都有本体。我们经常说“找回我自己”,是不是意味着陷于日常琐碎烦难的“我”之外,还有一个本体的我存在?所以一旦我们解决了终极问题,眼前那些困扰我们的现实的琐细问题往往迎刃而解了,有时候我们不需要问题的“勉强解答”,而需要问题的“自动消泯”,这需要跳出事情本身在另一个更高的维度来看清眼前的困局。

本体论哲学关于时间的思考同样值得关注。

当康德说任何时候“人都应该是目的,而不是工具”时,恰恰切中了日常生活中一个普世的焦虑:你此时此刻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只是为了将来的一个目标,此刻的事情只有工具性意义,比如学习是为了以后的升学考核;工作是为了以后能养家糊口;健身是为了减肥;而这个过程中无所谓愉悦。我们总是为即将到来的结果“意悬悬半世心”,我们总是为已然过去的事件唏嘘感慨、耿耿于怀,我们总是在当下的事情中无法将心注入、全神投入。过去、现在、未来,是时间给我们人生上的坐标。大家有没有想过:当你去掉时间之后,你可以找到心安处?曾国藩说,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不仅如此,你有本体,你的公司有本体,你做的事情(作品)也有本体。

创业是我的本体和企业的本体灵魂共创。所有的旷世杰作,灵魂级作品一定有自己的本体。你尊重它,你把心敞开,将心注入,你跟它做一次灵魂共创,才能创造出美好作品。

最后,让我们用心感受下况周颐《蕙风词话》所描述的创造美好作品(写词)的灵魂共创之旅:

人静帘垂,灯昏香直。窗外芙蓉残叶,飒飒作秋声,与砌虫相和答。据梧冥坐,湛怀息机。每一念起,辄设理想排遣之。乃至万缘俱寂,吾心忽莹然开朗如满月,肌骨清凉,不知斯世何世也。斯时若有无端哀怨枨触于万不得已,即而察之,一切境象全失,唯有小窗虚幌,笔床砚匣,在吾目前:此词境也。吾苍茫独立于寂寞无人之区,忽有匪夷所思之一念,自沉冥杳霭中来,吾于是乎有词。

这堂课,让我们跟着善友教授最鲜活的思考,一起探讨以下问题:

  1. 终极追问:为什么渺小的我们要去思考终极问题?
  2. 逻辑探究:世界有没有本体?如何认识本体?
  3. 规律如来:怎样重新思考我与世界的关系?
  4. 用心找一:如何安顿身心,达到人事合一的状态?

常见问题

为什么推荐了解本体论?

因为万事万物都有本体。解决了终极问题,眼前的困扰往往能迎刃而解,有时不需要问题的“勉强解答”,而需要问题的“自动消泯”,这需要跳出事情本身在更高的维度看清困局。

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时间焦虑是什么?

康德指出,人常陷入将当下事情仅视为未来目标的工具,此刻无所谓愉悦。我们总是为未来结果或过去事件悬心,无法在当下全神投入,这是时间坐标带来的一种普遍焦虑。

如何理解“创业是灵魂共创”?

创业是创始人的本体与企业的本体之间的灵魂共创。所有旷世杰作、灵魂级作品都拥有自己的本体,只有尊重它、将心注入、敞开心扉与之共创,才能创造出美好作品。

本体论课程探讨哪些核心问题?

课程将探讨:1、为什么渺小的我们要思考终极问题?2、世界有没有本体以及如何认识?3、如何重新思考我与世界的关系?4、如何安顿身心达到人事合一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