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价值5000万美元的错误

为什么百词斩这么看重取名?

我们公司内部曾经有个结论,百词斩取名是一个价值5000万美元的错误。——欧阳丹

1

马太效应:为什么强者可以愈强?

我举几个现象。

现象一:世界上最大的黑洞Ton618是太阳质量的610亿倍。

现象二:世界上45.6%的财富在0.7%的人手里。

现象三:四川省某中学在某一年的重点本科上线人数,超过该省所有其他中学的总和。

这些现象的特征是什么?最大与最小之间差距巨大。

而这些现象是怎么发生的呢?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这也就是大家通常认识中的马太效应,而马太效应的本质,就是“强者与强者的正反馈循环,形成的幂律分布”。

比如,以四川省的这所中学为例,一所好中学,拥有了好老师,就会召唤来好学生,这所中学的升学率就会提高,接下来更多的好老师会愿意来,由此会招到更多的好学生……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这所中学的重点本科上线人数,超过四川所有其他中学的总和。

这一切会导致一件事情:复利增长。

复利增长,在经过120个周期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区别的呢?我做了一个模拟,从这组图像上,我们已经看出非常大的区别了。

基于这样的原理,这个模型可以如何应用呢?我们先看一个经典的鸡汤公式:

正向:1.01^365 = 37

负向:0.99^365 = 0.02

(注:365次方代表一年的365天,1代表每一天的努力,1.01表示每天多做0.01,0.99代表每天少做0.01由此公式可得,正向进步和反向退步在一年365天后,差异可以非常大。)

由此我们可以做一些推断:

1、所有的失败都是从负向循环开始。

彼得·蒂尔说过:“成功的公司各有各的成功,而失败的公司都一样,没人、没钱、没产品、没市场。”这些失败的要素,都是负向循环。但其实所有的创业都是从负向循环开始,要思考如何把循环变为正向循环。

2、警惕指数的迷惑性,正向循环要耐心,负向循环要小心。

飞轮的循环最早是超级慢的,后面会变得超级快,就像飞机的起跑曲线一样。对创业者来说,对成功要等待如抽丝般的耐心,对待企业的病、自己的病,要做出迅速的反应。因为当“病来如山倒”的时候,其实这件事情已经发生很久了,快到你无法想象的地步了,拉都拉不回来。

3、单点大力,多点小力,借力打力。

既然创业其实是一个飞轮,那么基于这个飞轮就可以做成不同的策略。比如说,单点大力。如果你有10亿的广告预算,应该怎么办——在一个正向循环的点上饱和投放。多点小力。也就是把每一个小的飞轮推成大的飞轮。借力打力。也就是说,从影响飞轮转速的地方借力,比如3Q大战,其实让猎豹借到了力。

4、增加正向反馈循环,剪除负向反馈循环。

这句话来自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作者),这也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他说,正反馈过程是增长的引擎。只要你处在增长的局面,一定就有正反馈作用。而负反馈(稳定反馈)起作用时,就有以目标为导向的表现。如果目标是稳定不动,那么负反馈的作用就像车上的刹车装置。同样的意思,吉姆·柯林斯(《基业长青》作者)将其称之为“飞轮效应”。其实查理·芒格自己发明的Lollapalloza也是同样的道理——各种因素凑在一起创造飞轮效应,最终就是一个无法阻挡的过程。

这三个概念,在我看来其实都是一回事。

而且,在前文提到的鸡汤公式里,我们可以看到在飞轮中,决定因素是:系数、反馈周期,以及正向循环与负向循环。

比如,拼多多就在系数和反馈周期上特别强。

2

用飞轮效应“做生意”

在创业过程中,我们对马太效应应用的第一步,就是把公司的飞轮图画出来,要求整个公司all in推动飞轮:每个人都要思考你做的事情是不是在公司的主线路径上,有没有推动这个飞轮,把工作具体到指数和反馈周期上面。

同时,我在公司要求我们的管理者进行一个基础的练习——画出其他公司的飞轮。

比如亚马逊的飞轮就是从多快好省这个人性不变的部分出发,让购买规模、上游采购规模、潜在毛利形成一个超级大的飞轮,每做一件事都在加强这个飞轮。

这就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收集模型,组合创造自己独特的飞轮。

因为世界上有很多齿轮,你把5个优秀的齿轮拼在一起,就很厉害了,7个厉害的齿轮就有可能造就世界第一大公司。

比如说hotmail的病毒传播。hotmail从100万用户到4000万用户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在每封邮件后面都写一个“Sent from hotmail”,这就形成了一个自然的病毒连接。薛鹏做的闪送也是一样,每一次收发都是一次广告。把这样的飞轮嵌入到你的企业,你就会非常厉害。

但是这样的飞轮可遇不可求,你要不停地去搜寻这个模型,看哪个模型对你的飞轮最有帮助。

3

如何把马太效应落地?

最后我分享一个实操的案例。

当我们看到指数级增长和马太效应,就一定要去落地。比如,取名就是一个关乎指数底数是 1.01 还是 1.02 的问题,口碑365个迭代过后,差别会是 37倍或者1200倍的区别所以值得超级重视。

我们最著名的产品百词斩,就不是一个好名字,起码浪费了我几千万。因为口碑传播,是用口传播的碑,但每次我给别人电话介绍百词斩的时候,很难讲清楚这三个字。你告诉别人是一次就让人记住,还是三次才让人记住,这就是个系数问题,有可能差三倍的系数,按照之前的模型,你的损失就有可能差几千万。

所以,我们公司内部曾经有个结论,百词斩取名是一个价值5000万美元的错误。

那么现在我们怎么做呢?我每次启动一个新产品会做一轮头脑风暴,200个名字可能都挑不出好的,那就再取200个,最后投票出Top 10最符合我们价值观和特点的名字。

这10个名字出来后,我们就进行电话测试。因为电话只有声音,不能有图像,这就是为了检测口碑。找20个人打电话给5个朋友,说我这里有三个名字,你听一下,然后对方听完后,我再假装有点事挂掉。隔5分钟再打电话过去,问三个名字记住了哪个。这个测试里面,顺序很重要,所以我们的顺序每次都是随机打乱的,确保每个名字在第一名的机会都是一样的,这样我们最终得到了Top 3的记忆度。

这三个记忆度的区别可能是0.1、0.2和0.3的系数,但我们相信一两年之后,由于多次迭代和变化,这些名字会值5000万美元。

小结

其实,反馈系统、循环系统无所不在,小到你的血液循环系统、健康系统、家庭系统以及公司的业务系统,都是相互影响的飞轮,需要我们不停地去思考哪个点才是着力点、哪个点才可以推动。

马太效应也无处不在,相互嵌套,很多层次。而正是因为反馈循环,才会出现复利效应。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从明天起,成为一个收集正向反馈循环的人,读书、实践、思考、创新推动正向飞轮,拆除负向循环,静待马太之花盛开,从此过上幂律人生。

常见问题

什么是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是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正反馈循环现象,其本质是强者与强者之间的正反馈循环形成的幂律分布,例如好学校吸引好老师,好老师又吸引好学生,从而形成复利增长。

马太效应在创业中如何应用?

在创业中应用马太效应需要画出公司的飞轮图,让整个公司all in推动飞轮,确保每项工作都在主线路径上推动飞轮转速。同时要收集优秀模型,组合创造独特的飞轮,比如借鉴亚马逊的多快好省飞轮或hotmail的病毒传播模式。

为什么说百词斩的取名是一个价值5000万美元的错误?

因为口碑传播是用口传播的碑,但'百词斩'在电话中很难讲清楚这三个字,导致传播系数降低。取名关乎指数底数是1.01还是1.02的问题,经过365次迭代后,差异可能达到37倍或1200倍,因此差的名称可能造成数千万美元的损失。

如何测试产品名称的记忆度?

通过电话测试方法:从200个名字中选出Top 10,然后找20个人打电话给5个朋友,随机顺序说出三个名字,隔5分钟再回电询问记住了哪个名字。通过测试得到Top 3的记忆度,这些记忆度的微小差异经过多次迭代后可能产生巨大价值差异。

什么是飞轮效应?

飞轮效应源自吉姆·柯林斯的理论,与马太效应、查理·芒格的Lollapalloza概念相似,都是指各种因素凑在一起创造无法阻挡的增长过程。它强调正反馈过程是增长的引擎,需要增加正向反馈循环,剪除负向反馈循环。

创业中如何对待正向和负向循环?

对正向循环要保持耐心,因为飞轮最初启动很慢,后面会变得超级快;对负向循环要迅速反应,因为'病来如山倒'时往往已经发生很久,难以挽回。所有失败都是从负向循环开始,关键是如何把循环变为正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