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吧创始人:几百家公司做狼人游戏,为什么我们能收获1.2亿用户?

社交策略信任优先,“一个先对别人好的人”在对自我剖析的过程中,我是一个先对别人好的人,无论别人是否会先对我好。

有一款游戏叫《信任的进化》,它以数学的方式,把信任之间的各种可能性都放在一个社会群体当中,过程中如何建立并获得更好的信任。这一点与我不谋而合。

这个社会中,很多人都在等待别人先给予,他们的策略是,如果你不对我付出,那我也不会付出。但这不是一个最优策略。最优策略应该是,不论其他人对你如何,你要先付出。虽然有些人可能不会给予你回报,但是一旦有给你回报的人,那你就收获了。但如果你不率先发起这次连接的话,可能连建立连接的机会都没有,这样太被动了。如果以这个策略长时间运营下去,你会发现,虽然可能会吃些小亏,但最终收获反而是最多的。

创业早期策略信息流、人才流大于资金流

在公司早期发展过程当中,有3个“流”很重要,第一个是信息流,第二个是人才流,第三个是资金流。这三件事情,在你已经都确定的情况下,其实都重要。但当时我犯的错误是把资金流这件事情排的重要性太高了。所以我们在初期选址的时候远离了核心创业区。

最开始我们在大兴,因为地理位置偏远的原因,很难招进来人,同时远离创业沉浸环境信息不对称、不畅通。所以后面我做了一个决定,一定得搬家,就搬到了中关村。左边的照片拍在中关村的鼎好,有一个叫太库孵化器,当时钱太紧张了,早期拿不到投资,恰好碰到一个哥们儿,他参加创业大赛,拿了个前十名。奖品就是给他免费十个不限期工位,但是他们团队只有四个人,我就和他商量你空着剩下的工位也是浪费,要不然你借哥们用一下呗。有一天发达了,哥们也不会忘了你。

终于有了自己的办公室,终于可以搬到中关村这个信息流比较丰富的地方了。现在回头看来,这个决策是对的。因为中关村在 2015 年的时候是创业大潮的核心地段,大家都向往来这个地方寻找一些机会和可能。在这里,信息流和人才流都非常的好。人才流体现在招人方面。信息流就是活动、资源、人脉。

这个阶段我们的发展非常之快,借助好的信息流,我们参加了36氪的比赛,也获得了免费工位,虽然是限时的。基于此,人才流不断升级,团队招人速度变快。业务数据变化也很迅速,初期DAU 只有5000,4个月之后,我们完成了 10 倍增长,DAU达到 5 万,当看到业务增长和团队壮大的时候,大家都非常开心。

趁此机会去谈投融资,整体都会比较顺。有一天口袋的手机短信响,拿出来一看是第一笔融资款到账 1 千万,我当时真的特别开心,随后就又要搬家了。

SWOT分析法,作为三次搬家的理论支撑

发展策略抓住行业窗口期,两个月3轮融资 All in

2016年底,当我们还在做代码重构升级的时候,突然一个风口来了,而且是属于这个细分领域的风口——狼人杀。

原本的计划是我们先做代码重构。后面的研发计划中,狼人杀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但在当时我们没法做这件事,于是排布在2017年的春天来做。但这个世界另有计划,即使我们停下来了,竞争对手不会停下。

2016年12月4日第一家狼人杀产品上线。4天之后,第二家狼人杀的产品畅销,然后就有第3家、第4家、第5家,非常之快。在这段时间里,我一直观望狼人杀的百度 index 数值的变化。我能看到,“狼人杀”这个关键词属于一个慢慢的爬坡的线性曲线,这就意味着市场中有一个逐步热切的需求,但因为没有很好的产品来满足,因为需求太多所以在缓慢增长,但又因为供给侧情况,所以不会产生爆发式的裂变,所以它呈现的是一条线性曲线。

整体市场环境对这个需求的热度不断增加。但碍于当前自己企业现状,希望先稳定大盘,再开拓疆域。我没有立刻决定来做,忍耐着,将代码重构尽早结束,不给技术团队更大的压力,同时也专注来快速的解决代码体系混乱这个问题。我们打的是持久战!

但竞品上线得到市场反馈后,我观察到百度指数的所有指数曲线快速提升,这意味着用户需求因为有合适的产品满足,它产生了裂变性,尤其是年轻人的口碑裂变效应和游戏机制需要“一拉多”,所以速度极快。

这个世界诱惑很多,我们得克制诱惑,先踏踏实实把基础打牢,然后再去跟对手拼。直到我看了两周数据后,终于坐不住了,慢慢跟我自己原来的观点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深度思考后,狼人杀这件事,可能是属于我们细分领域5到10年难得一遇的机会。如果错过这次,我们可能成为一个技术代码好,但没有用户的产品。这样的产品死掉的实在太多了。最终决定,把手头事情全部放下来,举全公司之力做狼人杀。这个决定我知道很多人会反对,但是反对无效,这件事情必须做,就算有困难也要想办法去克服它。

针对这个决策的底层逻辑和本质判断有几点:

  1. 机遇难得。这是我们这个细分领域5-10年难得一遇的机会。
  2. 市场成熟度。市场热度和客户的认知已经被科普得很好了,如果你错过这个阶段,可能再想碰到一个大机会很难。
  3. 马太效应。由于裂变速度极快,如果你一旦进入慢了,以后强者更强,马太效应会把你淘汰,怎么都无法超越。

为了把前面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我们只有两周时间产品必须上线。当时大家真的拼了,下定决心必须得冲一把。公司当时实行了非常严格的作息。不止现在大家所说的996,而是9 24 7,取消全部节假日。最终在两周后如期上线,再加上运营推广得力,即使我们是第六家做出产品的,但我们只花了两周时间,就实现了市面上垂直细分产品的排名第一。

腾讯、网易、YY、饭局的诱惑等大厂紧随其后纷纷出场。但是因为我们早期把用户抢到以后不断加大投入,网络半径触达更多用户,最终使竞争者无法超越。于是借着这波势头去谈投融资。两个月完成了3轮融资。

两个月内我见了56位投资人,直到最终敲定,这其中也是策略。当时去见朱啸虎,他说我们来晚了,已经投了一家。后来就用不同的策略去谈,当我知道对方报价后,我在市面上用8折的价格,拿到第一笔融资。彼时的想法是,价格不重要,有多少钱拿到手里投下去,变成更多的用户才重要。

有时候吃亏是占便宜。当把所有钱一把投入推广里,量起来以后,我加价了大概50%。随后拿到第二轮融资。所以这里之前吃的亏就补回来了。

相同的逻辑拿到了第三轮融资,但当第四轮的时候,发现没有人愿意进来了,就说明市场热度和对这件事的预期峰值差不多到头了。同时也意味着竞争对手也不可能拿到第四轮的钱。这是一种反向验证和检验,检验市场当中到底还有没有钱来投入到其他团队里面,是竞争优势的一种考量。

三轮前,我们在这上面的投入就超过了竞争对手。虽然我们起步晚,但是只要你加的量足够大,最终你就会把这个局翻过来。

运营策略战略规划风险前置,战术反应要快要灵活

入驻大平台在某些角度来说的确是占据着天然的流量优势,但是根据我的经验来看,对于大平台还是要保持谨慎的态度。“谁是卧底”公众号做到二三百万的时候,遭遇了平台的一次封号,理由是诱导分享。但实际上我们没有任何激励措施、诱导分享的情况存在,用户增长是由产品特性决定的。最终联系到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负责人,核实情况后认为是误杀,账号才得以解封。同时也在这个时候决定,还是要保持独立性,做APP!

战术打法上要反应灵活,行动敏捷。市场推广中,我们选择了快乐大本营这类极具曝光性,调性相符合的曝光场景。过程很难,因为想上的合作方太多了。但因为在几年前看快乐大本营的“谁是卧底”的游戏,点燃了创业想法,所以在沟通过程中也强调算是“还愿”,形成闭环。所以最终以周期极短的情况下如愿以偿登上快本舞台亮相。随着节目曝光,数据瞬间达到了 6 倍增长,更重要的是这个数据带着品牌价值的数据,对外的传播属性也会更强。

与此同时,不出意外的是当天晚上服务器又挂了,大家又通宵忙碌。不过也早有预知,提前预估了损失。半夜随着数据慢慢降下来,恢复平稳之后,看着大家在公司睡的七七八八,于是拍了张照片去记录那段痛苦并快乐的日子。

组织策略把制度变活,同员工说人话

随着团队不断壮大,制度建设必须跟上。深受华为“落日法”的启发:每一件东西都有起止时间,而不是永远的,包括制度。正因如此形成公司第一条制度:新制度的形成和已有制度的更新机制——一定要把这个制度变成一个活的。

第二条叫制度的设计和执行的原则,不管是 HR 还是创始人本人,出台一个政策,一定要把目的和原则写出来。这个东西是讲人话的东西,如果要别人理解,你必须讲出你的背景、理由、设计初衷。如果没有这个东西,就变成了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最终这个制度会很难执行下去,会被忘掉,会变形。我在公司画了一张图,意思是公司制度其实是把双刃剑。制度是为了降低风险,同时也为了提升效率。想提醒大家一定要把握好平衡,不要为了降低风险,而牺牲效率,它一定是有一个中间值。执行的力度上也有一个最优点,不是过松,不是刁难,而应该是较为严格的。我们虽然订立制度,但不要唯制度论,自己要保持具有灰度的能力。如果一个公司里,核心人员不具备灰度能力的话,我觉得大概率后面会越来越难管,因为它要么走向僵化,要么就放任不管。关于触犯公司红线的案例都会在新员工培训时进行讲述,提前达成契约。如果触犯到就“动手砍人”。公司得有这样一个氛围,大家就会有所敬畏。

企业文化价值观不是一个高大上的标签,我自己总结为:企业文化是公司内所有成员互相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而不是去硬性定义的,可以去引导,但一定是大家共创的一件事。我们的使命就是让社交更轻松一点,愿景是成为娱乐社交的首选平台。

企业文化还包括了公司的使命愿景,甚至组织结构、处事方式,然后形成一些倡导的规范,这些都是企业文化,他是一个公司的性格,像人的性格一样。

价值观是是非判断和行为筛选的工具,是公司要实现愿景和使命所必须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其实,严格意义上说,这应该叫做核心价值观。产品是我们第一位的,所以价值观里面的第一条一定是跟产品相关,这才是重中之重。而不是缺什么,喊什么。那绝对是错误的。

这几年我一直坚持在做的是不断迭代入职培训内容,并亲自培训。李想(理想汽车创始人)有这样一句话: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创始人往往低估了自己在组织上的重要性,而高估了自己在业务上的重要性。

在我了解到雇主品牌之后,发现这真的是个好东西。

【对内】成立了这个部门去实现三个目的:吸引人、留住人、在行业内树立好口碑。虽然有了这个以后,它会给你带来很多争议,但你在这里面投入的成本,最终一定会有好几倍的收益回来,我觉得非常值得。

结合我们公司业务特点是做玩的东西,所以你得让大家自己变成一个爱玩的人。于是我从自己做起。每年公司年会,我都会挑战一件事情,例如:特意去录音棚唱RAP、跳街舞等等,我想去身体力行的传达,我这个 40 多岁的人依然还愿意挑战一些事情,大家没什么不能的。

公司愿意给大家创造一个能好好工作,也能好好玩的状态,我们不仅打造活动室,健身器械、游泳、卡拉OK等,还有自己的餐厅等等。

【对外】和朋友一起创办了北京第一家创业主题的博物馆,藏品有硬件、软件等。最有意思的是一本小册子,叫中关村启示录,主要记录的是大概在 2000 年以前中关村的大富翁。册子翻到最后一页,写着程序员:求伯君(金山创始人),测试员:雷军(小米创始人)。创业博物馆里面会累积很多东西,其实也是说,每个人都有机会从平凡走向成功,都是自己努力出来的。

图片中,左边是博物馆的门,是木质的,这个是联想的门,因为联想创业是从一个传达室开始的。右面是金山软件的,上面是瀛海威的牌子,这三个连在一起就是硬件,软件,互联网,代表了整个中关村创业的东西。

右边那张照片是我们请的名誉馆长,这个老先生叫谭浩强,他是我国计算机普及和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开拓者之一,他写了很多著名的书。我上大学时候特别恨,因为写了这么多没用的东西,让我们天天做题考试。现在知道了,原来是拜老先生所赐,引到这条路上。

当博物馆这件事情做起来以后,在行业里大家都知道,玩吧也参与了一些好玩的事情。

自我管理哲学:武装头脑+身体健康

要想成为一个特别厉害的人,可能就三条路。第一条路就是多做事,在事情当中磨砺自己,经历多了自然见多识广,那么你的经验自信各方面都会建立起来,最终你就成为一个很牛的人。第二条路是多结交牛人。牛人能给我们带来在书上,或者在现实当中不能认知到的一些东西,他们可能会引领我们走向另一个地方。第三条路很重要,就是多读书。读到很多好书的时候,就会汗毛炸立,如果能早看10年就好了。同时可以与厉害的作者进行思想对话,相当于在用他的思维框架来梳理我们的思维框架,你的思维就会与这些牛人非常接近了。那么我觉得你成功的概率,或者说犯错的概率,做成的概率、就会变得越来越好。我觉得读书主要是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当我们大脑里面的思考逻辑框架都变了,我觉得你身边的事才会有发生改变。

大一时候,一位师哥的话让我受益终生。他说:“你知道人的身体是吃老本的吗?”用数学来表达就是:从出生开始,体质会随着年龄逐渐变强。比如说,中学时期会比小学时期的身体素质更好,更少得病。到了高中就比初中又好一些,可以跑得更快,开始能熬夜。基本上到了 20 多岁,大学时期就达到了你人生体质的顶点,进入平行期间,然后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到了 C 点就挂了。是每个人都逃不出的一个曲线。我非常清楚自己的 A 点和 B 点是什么。A 点是 27 岁, B 点是 31 岁。因为我那时候踢球,每年从 4 月份开始一直踢到 11 月份。每年场次也差不多。在 27 岁之前,我觉得身体状态还是每一年都比前一年强,无论是跑动量还是体能恢复等各种反应,一直是蒸蒸日上的,感觉特别好。但是到了 27 岁那年,突然发现今年好像跟去年体能差不多, 28 岁、 29 岁、 30 岁也依然如此。就这样到了 31 岁那年,我突然发现好像体能不行了,怎么觉得跑的有点累?然后就开始一点点下降,这是没有办法的。

“人的身体是吃老本的”意思是说,你一定要通过四件事:运动、睡眠、饮食、情绪这四件事,把自己的体质垒得高一点。然后还是通过运动、睡眠、饮食、情绪这四件事,把自己这条线在拉到平行的时间长一点。虽然衰老不可避免,但你的综合值更高。这个曲线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如果细想,最大的差别不是距离差,而是面积差。面积差会决定很多事情。人这辈子能做出点事情,主要是在20-50岁这段时间,如果在年富力强的时候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与结果,那么我觉得 50 岁之后大概率是不会达到了。

尤其在中国,依然是一个可以白手起家、有很多机会的社会,如果给你 30 年时间还不能实现你的最佳状态与结果,真的是大概率不会了,一定是出了某些问题。所以这段面积差就非常重要。那么这个面积差到底差的是什么呢?大家能看到最直接的就是我精力充沛,我比别人更能加班,能熬夜,敢拼,能出差,不因外界因素而耽误工作,就类似于很多体能上的东西,这是最直观表现出来的。

但是还有两个更重要的,是好奇心和好胜心。这两点才能让你真正走出来。如果只是拼体力,那意味着是在执行层面,是意味着在存量上面去加力而已。但是好奇心,能让你看到当前市场中别人看不到的机会,当你更早的进入才有更多机会。这可能是最终你跟别人拉开的距离。同时也是选择大于努力的最重要的一个说明。好胜心是你的原动力。所以这两点会是你在身体好的情况下更能成事的一个最重要因素。

在我的意识里,世界上的机会对于每个人都像一个平面圆盘,在我们所处的空间里有很多的机会,就像一条射线随机分布在整个时空当中。通过多做事,多提高自己的认知,我们每个人的圆盘就会变得更大。这样在随机分布的情况下,你被机会撞钟的概率就会高一些。当你被撞上了以后,又通过这件事去历练,你的圆盘就会变得更大。所以你的好奇心都是最终让你的圆盘变得更大。

我们当下所做的一些事都是为今后能做一件大事做好的准备。所以,大家一定把自己的身体搞好。我认为,如果一个人通过多读书把自己的头脑认知搞好,通过多运动把身体状态搞好,那么一个头脑好,身体好的人干什么都成。这也是我对所有人,包括自己的一个寄语,大家共勉。

夏孙明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 , 高级合伙人 (21级1班)企业“一号位”一直要有“空杯心态”,一直将自己的边界放的就像星空一样开阔,所以会一直在进步。

赵子叶 末那识室内设计 , 创始人 (21级2班)一边骑车,一边听分享。我们要有更大的事情要去完成,一定要把自己当下的状态调整到最好,然后看长线。

郑波 ToyCity CEO (21级4班)创业它是一个过程,我们一定要在这个过程当中去寻找快乐,是创业者的一种激情。

吴森 江苏多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创始人 (21级1班)我还在公司,听着听着就把我的合作伙伴一起叫来听东哥的分享,大家都很感动。我们有时候会高估自己在业务上的重要性,而低估我们在组织中的重要性。支撑一个公司或者一个组织最重要的是组织,人力。

乔朔晖 VUCA科技 , 创始人 (21级3班)对于东哥的分享我有4个标签:朴实、干净、厚重、无畏。

鹍鹏 互影 创始人兼CEO (21级4班)这是第二次听东哥分享,上一次讲的内容跟这次讲的内容的底层逻辑是完全一样的,但是讲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其实东哥自己也在不断迭代和更新很多东西,包括这次分享的内容都很深刻。其中对我感触最深的是有讲到价值观,其中的一条叫做为用户做产品。我最强的感受就是一个创始人在做 to c 产品的时候,其实他自己是一个产品,他的迭代更新,甚至于在对公司的每一件细节的事情,其实都在践行为用户做产品,只不过这个用户是不同的人而已,有时候可能是他的平台上的玩家,但在公司内部,其实所有员工就是他的用户,所以为用户做产品。而把公司当成一个产品当中的每一个环节,极致的为用户服务,为用户做产品。其实只有这样的价值观的传递最后才会让员工本身相信这个价值观,相信所谓的成为让社交更轻松这个理念,然后才去在平常的工作传达他们的这种信念,然后为用户做产品。所以我觉得这个其实是我今天收获最大的。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咨询了解混沌创新院更多课程内容~

常见问题

玩吧创始人赵东的社交策略是什么?

赵东的社交策略是信任优先,做一个先对别人好的人。他认为最优策略是不论别人如何,自己先付出,虽然可能吃些小亏,但长期来看最终收获反而是最多的。

玩吧在创业早期是如何解决办公和人才问题的?

玩吧早期意识到信息流和人才流的重要性,从大兴搬到中关村创业核心区。通过借用朋友在太库孵化器的免费工位,解决了办公问题,并借助中关村丰富的信息流和人才流,快速招人并实现业务增长。

玩吧是如何抓住狼人杀这个市场机遇的?

2016年底狼人杀风口出现,赵东通过观察百度指数判断这是5-10年一遇的机会。尽管起步较晚,但公司决定暂停代码重构,全员投入,用两周时间上线产品,并通过强力运营推广,迅速成为垂直细分领域排名第一的产品。

玩吧在狼人杀风口期是如何进行融资的?

玩吧在两个月内完成了3轮融资。赵东见了56位投资人,第一轮以8折价格快速拿到资金投入推广,待用户量起来后加价50%拿到第二轮融资,再用相同逻辑拿到第三轮,通过快速融资和投入建立了竞争优势。

玩吧的企业文化建设有什么特点?

玩吧的企业文化强调制度要活,要求出台政策时必须写明目的和原则。价值观是是非判断和行为筛选的工具,第一条与产品相关。公司通过创始人亲自培训、创造好玩的工作环境、建立创业博物馆等方式塑造企业文化。

赵东认为创业者应该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赵东认为创业者需要通过多做事、多结交牛人、多读书来武装头脑。同时要通过运动、睡眠、饮食、情绪四件事保持身体健康,延长精力充沛的时间,保持好奇心和好胜心,这样才能在年富力强时实现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