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现代艺术大师杜尚的“小便器”,难吗?并不难!

借由“世界读书日”这个特别的日子,今天,混沌君为诸位献上课后补充:一份关于“艺术”的书单。 ​

今年是杜尚的作品《泉》问世 100 周年,直到现在,当我们站在那只小便池前,还是不禁要问:这是艺术吗?

杜尚的作品《泉》这就要从萌发于 1840 年代的现代主义运动说起,它是对传统审美的全面反叛,绘画、文学、戏剧、音乐、舞蹈、建筑、设计、电影,几乎所有艺术形式皆在这场运动中被彻底颠覆。波德莱尔所说的艺术“永恒和不可改变”的那一面被取代了,漂亮,恐怕是一件现代主义艺术品能得到的最糟糕的评价,除非它漂亮得让人不舒服。时至今日,我们依然生活在现代主义的余韵之中,但究竟什么是现代主义?为何它有如此强烈的震撼力?读懂现代艺术又有多重要?

以下这份书单,精心挑选了近来市面上有关现代主义的优秀著作,若你爱现代艺术,这些书可能是你的心头好;若你恨现代艺术,这些书或许是你的解毒药。

《现代主义:从波德莱尔到贝克特之后》

作者: [美] 彼得·盖伊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原作名: Modernism:The Lure of Heresy:From Baudelaire to Beckett and Beyond译者: 骆守怡 / 杜冬 出版年: 2017-2

在这本关于现代主义的百科全书式著作中,彼得·盖伊以其优雅、博学而不失风趣的文笔,举重若轻地整合西方艺术史、文化史和社会史的深厚功力,以点带面地探寻了现代主义从萌芽、发展、壮大直至衰退的精彩历史,以及现代主义践行者们的作品的独特之处。他将“现代主义”这个看似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为一个个现代主义风格代表人物或一件件名垂艺术史的经典作品,而现代主义发展、壮大直至衰退的过程在其中得以清晰的显现。书中不乏首次面世的内幕细节的和令人击节的精彩洞见,在关于现代主义的诸多著作中独树一帜。对于初次接触现代主义概念的读者来说,此书是一部很好的入门之作;对于熟知现代主义历史的读者来说,此书能提供一个非常新鲜有趣的研究视角。

《现代主义 150 年:一个未完成的故事》

作者: [英] 威尔·贡培兹 / Will Gompertz 出版社: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副标题: 一个未完成的故事原作名: What Are You Looking At?: 150 Years of Modern Art in the Blink of an Eye译者: 王烁 / 王同乐 出版年: 2017-3

过去的一百五十年在艺术界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艺术会变得越来越不像 “艺术”?假如你对现代艺术也有同样的困惑,那么,这本书或许能帮助你打开一个新世界。作为资深艺术评论人,贡培兹仔细梳理了现代艺术的源流,带我们去破解那些看似莫名其妙、实则意味深长的艺术密码。同时,作为BBC艺术频道的名嘴,贡培兹运用自己讲故事的高超技能,再现那些现代艺术史上的奇妙时刻。在他看来,艺术就像个游戏,我们只需要知道其中的基本规则,便能让一切变得有意义。现代艺术并非离我们越来越远,相反,它与我们每个人看待、思考周边世界的方式,有着不被轻易察觉的关系。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

作者: [美] 马泰·卡林内斯库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副标题: 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译者: 顾爱彬 / 李瑞华 出版年: 2015-3

回顾过去的一百五十余年,文化与艺术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异彩纷呈,与过去不同的是,那些作品或不再优美,或令人费解,或能够被快速消费……这些变化为何发生?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和后现代主义,这些在近一个半世纪以来轮番登场的文化与艺术景象,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理路与脉络?马泰·卡林内斯库通过历史与比较的考察,基于社会现代性与文化现代性相对立的分析框架,把这五个概念作为“现代性的五副面孔”,以丰富的文献资料和作品实例,追根溯源,清理出每一副“面孔”的发生机理及彼此间的相互关联,试图描摹出动态、多元、复杂、充满活力的审美现代性的总体面貌。

《春之祭: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现代的开端》

作者:[加拿大] 莫德里斯·埃克斯坦斯 出版社:单向空间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标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现代的开端原作名: Rites of Spring译者: 李晓红 出版年: 2017-4

一场文艺青年的叛逃最终诱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先锋派和冲锋队真的有着亲缘关系?如果这些命题成立,那么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危险的一群人了。在这本书中,历史学家莫得里斯•埃克斯坦斯教授充分发挥了审美想象,突破了纯艺术史领域,而进入到文化史的广阔天地。从 1913 年斯特拉文斯基和尼任斯基的同名芭蕾舞剧《春之祭》的首演,一路写到 1945 年希特勒的死亡,莫得里斯•埃克斯坦斯借助普通人的生活和言论、文学作品以及重大的社会事件,记述了在历史大转折时期人们观念的急剧转变,以及对文明历程造成的巨大影响。这本书是在艺术之外探讨艺术的力量,书写了一部躁动的、暴力的、绝望的、充满张力的变革历史。

《现代主义:一部文化史》

作者: [英] 蒂姆·阿姆斯特朗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副标题: 一部文化史译者: 孙生茂 出版年: 2014-6

《现代主义:一部文化史》向读者展示了意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立体派、哈莱姆文艺复兴等现代主义文学、文化运动名家和名作的风采。全书讨论的专题涉及现代主义、市场文化与文学风格:科学和技术文化;政治学、经济学、优生学与性学,原始主义与人种:电影制片与录音;性别与现代主义;意识和知觉研究等。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文化研究专著,当然要把庞德、艾略特、伍尔夫等名家纳入关怀对象,蒂姆·阿姆斯特朗也不例外。而他对玛丽·巴茨、缪里尔·鲁凯泽以及斯特林·布朗等通常被排除在现代主义经典之外的作家的推介,则成就了《现代主义:一部文化史》的亮点。

《毕加索传:1881-1906》 卷一

作者: [英] 约翰·理查德森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原作名: A Life of Picasso (1880-1906)译者: 孟宪平 出版年: 2016-12

《毕加索传》详述了毕加索的创新、困扰和影响,揭示了他的艺术和生活是如何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它探讨了他的西班牙根源:他深刻的安达卢西亚的天性,他在科伦纳和马德里的青少年时期,他对巴塞罗那的热情,在那里他成为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的英雄。它记载了他早年在巴黎和纪尧姆•阿波利奈尔,马科斯•雅各布和格特鲁德•斯坦在蓝调时期和玫瑰时期的复杂关系。在本书结尾,我们看到26岁的毕加索已然准备投身成为现代艺术的救世主,发展成第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走近现代艺术》

[英] 戴维•科廷顿 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06

《走近现代艺术》准确且具有煽动力地挑起了现代主义这一复杂性话题。作者戴维•科廷顿深入浅出,用平易近人的叙述解释了很多前卫观念。本书覆盖了几乎全部关于现代艺术的重大运动和最新发展。从马奈的《草地上的野餐》到毕加索的《阿维尼翁的少女》再到翠西•艾敏的《我的床》,作者利用一系列经典作品揭开了现代艺术的奥秘。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首发于公众号“单读”(微信公众号ID:dandureading),欢迎转发分享,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上期必读《兰刚:以问题为支点,撬动知识的抓取》

★ 深度《不让孩子学艺术,就等于毁了孩子的终身幸福?》

★ 笔记《混沌研习课全部课程实录&PPT合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亦可入社听课!

常见问题

杜尚的《泉》为什么被认为是艺术?

杜尚的《泉》是现代主义运动对传统审美全面反叛的代表作,它挑战了艺术的定义。现代主义并非追求漂亮,而是可能漂亮得让人不舒服,其核心在于对艺术、社会和人性进行试探和探索。

什么是现代主义艺术?

现代主义是萌发于1840年代的艺术运动,它是对传统审美的全面反叛,颠覆了绘画、文学、戏剧等几乎所有艺术形式。它取代了艺术“永恒和不可改变”的一面,其震撼力在于对既定规则的挑战。

有哪些书籍可以帮助理解现代艺术?

文章推荐了多本关于现代艺术的书籍,例如彼得·盖伊的《现代主义:从波德莱尔到贝克特之后》,它是一部关于现代主义的百科全书式著作;威尔·贡培兹的《现代主义150年》则梳理了现代艺术的源流,帮助破解艺术密码。

为什么现代艺术有时让人难以理解?

现代艺术是对传统审美的反叛,其作品可能不再优美、令人费解。正如朱青生教授所言,当时看似荒诞的艺术行为,实则是深刻的探索。理解它需要跳出常识,用心感受艺术带来的心灵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