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来混沌大学学习?有同学说,来打磨思维。有同学说,来寻找同心者。但是都还没有像善友教授所教的一样,来挖掘更底层的东西。那么这个更底层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幅图,它看上去像一张人脸,但是当我们用高分辨率的望远镜看,才发现这只是一个乱石堆而已。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把一个乱石堆看作是一张人脸呢?这就是泛模式化。有一天,当我们的祖先在丛林里面寻找猎物的时候,草丛突然动了,这个时候他怀疑这里面可能有蛇或老虎,于是转身就跑。也许草丛里存在蛇或老虎的概率很低,但是逃跑的收益却很大。因为为了活下来付出的代价很小--转身就跑。因为我们对未知充满了恐惧,所以这种泛模式化,就是我们为应对未知恐惧所寻找的一种安慰。我们之所以相信荒谬,是因为我们进化出了不可知的需求,而对于一个创新者而言,我们所面临的最大的东西是什么?就是不可知,就是未知。所以说我们来混沌大学,不是来找朋友,也不是来打磨思维的,而是来破解不可知。混沌教给你一套方法论,用还原的办法来寻找简单的规律性,从而找到问题的真正答案。
▍什么叫做创新者精神?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授史蒂文·森说:“创新者的精神就是对未来愿景的热爱,而无视当下资源的约束。”举两个例子,诺基亚的CEO在公司倒闭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输了。”另一个例子,下图右侧是苹果历史上最失败的两款计算机。乔布斯说台式计算机不能用风扇,于是把芯片装在机器的铝底板上,结果产热太大,芯片从铝板里面滑落出来,造成频繁死机。第二款MacBook也有同样的问题。对于这两款产品来说,所有人都认为它们错了,但是它们错了吗?我认为它们没有错。乔布斯相信,计算机是我们思维的工具,不能产生噪音来影响我们的思维。所以从这一点来讲,乔布斯的愿景就是造出一款让人的思维能够无限延伸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之下,噪音是不可接受的,所以说乔布斯就不顾当下资源的约束,而近乎偏执狂的去制造一个没有风扇的计算机。一个创新者,他除了拥有理性的科学逻辑之外,他还应该拥有创新者的精神。
▍如何打破阶层固化?我们有两种资本,一种是物质资本,一种是心理资本。人不仅仅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害怕高处不胜寒,害怕暴露在聚光灯下,害怕荣耀转瞬即逝。正是这种害怕成功的约拿情结,阻碍我们获得成功,获得自尊。马斯洛说,“如果你总是想方设法掩盖自己本有的光辉,那么你的未来肯定黯然无光”。所以很多时候,阻止一个人登上自我实现巅峰的最大敌人,不是别人,而正是你自己。因为相信,所以存在。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都有两个世界。物理世界永远是不完美的,但是你可以拥有一个完美的心理世界。如何构建一个完美的心理世界?从两个角度看,人间的一切问题,只要放在一个远远超出地球的尺度下看,它到底还有没有意义?因此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超越了牛顿力学。而我们的精神世界,从另外一个维度来看,人间的一切问题,要是放在一个远远超出人的寿命的时间尺度下来看,它到底还有没有意义。你要问自己,你所想成就的某件事情,是不是在你死了之后,它还能够继续发展,你能不能找到一个能够传承的事情,能超越你的生和死。所以最后我的一句话就是以有限的生命,来寻找超越生命之死。我相信这就是在我心中,一个创新者的精神。
02《企业家精神改变中国》——徐秀玲
▍什么是企业家精神?我们放大尺度来看,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GDP增长了36倍,经济增长究竟从何而来呢?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说:“市场规模决定专业分工,分工又促使了进步,最后生产率提升,生产率提升带来的经济发展,让大家的收入增加,规模继续扩大。”但是他没有回答一个问题,这个飞轮的动力在哪里?我们要回答动力因,就必须要引入第二个经济学家熊彼特,他讲的经济发展理论,给我们讲出了一个新的循环。市场是一个供给需求平衡的状态,直到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出现,他把现有的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实现创新,也因为这样的创新产生了超额的利润,马上就有跟随者,市场又恢复了平衡。打破平衡的是谁呢?又有了一个同样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通过创新把生产要素重新去组合,又如此循环,这两个经典的经济学家的理论,可以很完美的解释改革开放40周年的超额增长,也很完美的解释了混沌所说的增长飞轮,一定会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企业家精神是什么呢?在熊彼特的这本书里强调了四点:建立私人王国、对胜利的热情、创造的喜悦和坚强的意志。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提到,美国为什么出现了灿烂的文明、灿烂的经济发展?因为在五六十年代美国出现了一群企业家。中国过去为什么也能够有这样美好的经济繁荣,美好的社会生活,也因为出现了一群这样的企业家,期待混沌的所有学员,都是一群有梦想的、有企业家精神的创新者。
03徐秀玲对话刘嘉
徐秀玲:怎么判断一个创业者是否有创业家的精神,有没有这方面的实证研究?
刘嘉:关于企业家的人格特质以及本身的特点,在心理学有大量的研究,因为这是一群独特但是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简单的来说就是三心:信心、决心和耐心。
徐秀玲:信心能否快速提升呢?
刘嘉:信心更多地是在感性里面生长起来的。整个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理性在不断地打压感性的过程,所以我们一定要找规律和逻辑。当过于强调理性的时候,就把人性的那一部分给磨灭掉了,而人性是我们追求生命意义的根本,所以说我们要让感性和理性握手言和。一方面我们到混沌学习是掌握理性那一部分,我们要知道商业的规律是什么样子。我们要学习不停地往下面去挖、不停地去破解、不停地去找到真正的基点,然后找到第一性原理上,再重新来,这是一套理性的科学的方法。但在另外一方面,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之所以能够不断地深挖下去,是因为我们有感性的东西在里面,我们认为只有当我们不断地去触达最底层才能离真理更近,而这个时候的决心、这个时候的信心就显得尤其重要。
徐秀玲:所以其实更多地是企业家内心那种生命力。把一件事情做成的这个过程中,你可预见一定是有无数的失败,无数的敌人,而且肯定会遇到过被打得不行,甚至一个兵都不剩的阶段,这个时候你还要不要再起来,甚至说还能不能继续,这个可能比你理性逻辑的分析更为重要。好,那为什么心理学会跟现代商业产生这么密切的关联,您作为心理学的研究者怎么看这个问题?
刘嘉:当一个国家很穷的时候,那么我们需要的不是人的高兴,我们需要的是产品。随着这个时代的进步,以产品为中心在逐渐地变成以人为中心,我们以前强调便宜,或者强调性价比,而我们现在强调品质生活。当我们强调品质生活的时候,就一定是以人为中心。原来我们只注重物,忽略了人,我们要人和物平衡起来,并且以人为中心来做。所以在这个时候,心理学就显得很重要,因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科学。我们怎么去了解人性,了解我们产品怎么去打通人,这都与心理学有一定的关系。我们每位创新者,怎么面对挫折和挑战,还能一如既往地往前面走,其实也是需要心理学的。
徐秀玲:你最近有没有做一些项目让人觉得心理学对我们商业世界有链接,以及混沌的商业逻辑在跟你的心理学领域碰撞之后,有没有一些新火花?
刘嘉:混沌大学做了一件事情,它给你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系统化的商业逻辑,让你在一片商业混沌之中,能够找到自己的道路。我明白了我究竟在做什么样的事情?我要冲着什么目标去?我觉得这是混沌给我带来的一个最大的收获,让我明白了我的人生下半场应该怎么来写。
徐秀玲: 人是唯一一个有死亡意识的物种,所以我们总在追求一些永恒的事情,希望能够超越生死。生死这个话题听起来挺沉重的,如果跟创新放在一起您怎么看呢?
刘嘉: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办法能够破生死或者能破死亡意识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那就是创新。因为它在创造出一个新的东西,而这个新的东西它会不断地茁壮成长,会超越我们的宿命,当我们人"死"了之后,我们所创造的事业还会延续下去。我们以创新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新的文明,带来了新的进步,而最新的进步。它能不断地生长下去,我想这就是人类最大的幸福。把有限生命融入到无限的创新之中,这就是我们说的创新精神。
徐秀玲:那到底伟大的起步是怎么做到的呢?能不能从心理学的角度给我们一点建议。
刘嘉:行动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唯一办法,你能不能真正地以燃烧生命的方式,把这件事情做了。在混沌大学,善友老师讲"我以命来授课",领教老师也以命换命来教学生,只有这样子,混沌大学才能真正做好。每一个创业者都问,究竟多伟大才能伟大,你只要说我以命换这件事情,那这件事情就一定伟大。总结一下我今天的分享,的确有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更适合创业,但是在另外一方面,我们每一个人一定要对自己要干的事情充满三心:信心、决心、耐心。
徐秀玲:今天是我们创新院直播的最后一期,即将步入2020年我,想用一个新年贺词来作为结尾。总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所以在这样的时间,在新年即将到来的一天,我要向你、向你身边的每一位创新者说一声新年好,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中,祝愿大家2020年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