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周平:现在,我们还需要建筑吗?

疫情的影响,技术的进步正深刻改变各行各业。比如曾经必须借助建筑才能实现的购物、学习、工作……都可以在线上完成,甚至连设计本身,都不断被AI所取代。人的价值已经发生变化,人的“作品”又该提供何种价值?本周,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青山周平老师应学员呼声返场授课,带来课程《美好建筑背后的理念:用身体思考空间》。他会通过最近一系列精美绝伦的设计案例,与我们大家交流分享。

这堂课的课程主任说:青山周平的创作灵感,源于他对建筑空间的本质思考。当过去承载人类“劳动、生产”功能的空间,逐渐被虚拟空间取代。连城市中心建筑都被冷落、空置。留给建筑的是什么呢?它会承载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真实的交流,这是不变的。所以,他希望打破空间的界限,通过开放、半开放的设计,让人能够互动、交流;他放弃对设计的100%控制,从逻辑思维、理性判断,走向击穿偶然性,去“用身体思考空间”。

一个建筑师如何用本质思考,打造出美好作品?以下为精彩剧透:

小空间的想象力

深圳的南头古城,是比较典型的城中村。比较有意思的是,当地的政府正着手改建它,把它改造成未来的城中村。

我们做的项目可能是全国最窄的酒店,最窄处2米左右。第一次去看房子,我看到了两个非常动人的事情。

一是,从房间向外看。近处是南头古城保留的老房子,远处是城中村拆掉之后建起的高楼。仔细看,还有些房子是最近被改造的,未来状态的城中村。

二是,去看场地的时候,经过迷宫一样很窄的路,是非常独特的城中村的步行体验。

希望通过视觉的体验、身体的体验,让人更强烈、更好地感受到南头古城,这可能是我设计的初衷。

所以我们把房子的外立面,设计成城中村的镜子。白天,它会反射周围的环境,天空、树、建筑,这栋窄楼就成了表达南头古城变化的一个媒介。夜晚,它会回归窗的功能,人们可以看到建筑内部的空间。

房间也不同于常规。卫生间和浴室,做成一个小盒子放在中间。床直接面向外面,我希望客人睡觉、或者起床时,第一眼能看到让我感动的那个场景。

我们的房间或建筑,其实是一种让客人体验南头古城的机器。

我最近越来越相信小空间有改变城市生活的力量,设计师要去想象这种力量。

如何用小的作品,打造出“大的生活”?点击海报预约课程,探索创造美好作品的底层逻辑!

被抬高的共享平台

昆山计家墩,是比较典型的江南水乡。越来越多原住民、年轻人离开,去附近的上海、杭州工作生活,很多老房子都被拆掉了。

我们设计的项目,场地占三个宅基地大小,有趣的是,三面环水。业主在村子长大,从周边城市退休,想把自己的居所、朋友活动的空间、对外开放的酒店,做成一整个空间,用来养老创业。

我们考虑到,周围每个房子都差不多大小,突然要做一个大建筑,会影响原来村落空间的尺度。所以我们把整个建筑改成10个小房子。

房子之间留有一些空隙,实现了通风、采光的功能。通过这样的缝,我们的房子跟周围的环境其实是互相渗透的,呈现了跟自然的关系。

它既是大的建筑,每个房间又相对比较独立,有一种新的村落的感觉。

它的细节又非常现代,比如采用厚金属板做的栏杆。整体给人一种漂浮在空中的未来江南水乡之感。

房间没有做太多复杂的东西,景观就是最好的设计。它没有太高的私密性,卧室有很大的玻璃,打开窗帘可以看到外面走路的,走廊的一些客人。

住在酒店里,你会觉得这是一个独立的村落。它跟外界有联系,但它也有安全感。

这是我们现在做酒店类型的项目,经常用的一个手法,把平台抬高,做成共享的一个空间。让大家体会到在早期村落里,存在的那种共享、交流的感觉。

我的想法受哲学家Hannah Arendt启发,《人的境况》这本书里面,她把人的行为分成三部分,劳动、生产、行动。她觉得“行动”越来越重要,不仅是个人的行动,是跟不同人一起行动。我越来越感兴趣的是,什么样的空间、建筑可以更好地承载这样的行动。

如何发现创作的真正价值?你的“设计”,应该基于什么不变的事物之上?点击海报预约课程,探索创造美好作品的底层逻辑!

用身体思考空间

这是一个家具品牌的展厅。我想重点讲这面用来展示、陈列产品的墙。

第一次去场地,我发现库房里有大量的木头,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我想,能不能用老木头作为展示的墙体?

这个项目没办法画施工图,因为没有任何一块木头是一样的状态。每块木头的尺寸、造型、颜色都不一样,变形程度也不一样。

具体怎么施工呢?设计师在施工方的旁边,判断一个个木头,根据它的特点和状态,把它安排在最适合的位置。

这个墙体,给了我很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这些不同个性、不同状态的木头被设计师尊重了,所以它们发挥自己的存在感和生命力。

这个项目让我思考以人为本的问题,我们经常讨论的以人为本,是为了实现人想要的状态,把人之外的东西改造成我们想要的样子。但刚才的项目是不一样的,设计师只能跟木头一起协作,根据木头的特点,按照它的个性来做设计,设计师和材料变成一种平等的协作关系。

还有我们在阿那亚设计的“味从山海甜品店”,同样探索了怎样用比较手工的方式、比较偶然的方式,尽量不用脑子做控制的方式,设计和建造。

这些石头、造型,让我们感动,我们会感觉到它的力量。它是在各种要素的互相影响下,慢慢长出来,变成这样的状态。

如何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框架里跳出来?创造新的感受、体验?点击海报,立即预约课程!

常见问题

青山周平如何看待疫情和技术对建筑行业的影响?

青山周平认为,疫情的影响和技术的进步正深刻改变各行各业,过去必须借助建筑才能实现的购物、学习、工作等功能现在都可以在线上完成,甚至设计本身也在被AI取代。这使得人的价值发生变化,建筑需要思考如何提供新的价值。

深圳南头古城酒店项目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该项目的设计初衷是通过视觉和身体体验,让人更强烈地感受到南头古城。设计师将建筑外立面设计成一面反射周围环境的‘镜子’,使其成为表达古城变化的媒介。房间内部则将卫生间做成小盒子置于中间,床直接面向窗外,让客人能第一时间看到古城的景观。

昆山计家墩项目的设计如何与江南水乡环境融合?

为了避免大建筑破坏原有村落尺度,设计师将整个建筑分解为10个小房子,房子之间留有缝隙实现通风采光,并与周围环境互相渗透。建筑细节采用现代元素如厚金属板栏杆,营造出漂浮在空中的未来江南水乡之感,并通过抬高的共享平台重现早期村落的交流感。

青山周平提到的‘用身体思考空间’具体指什么?

这指的是放弃对设计的100%控制,从逻辑思维和理性判断转向拥抱偶然性。例如在一个家具展厅项目中,设计师无法绘制标准施工图,而是根据每块老木头的独特状态在现场进行判断和安排,形成一种设计师与材料平等协作的关系。

建筑师在当代社会应提供何种价值?

青山周平指出,当承载人类‘劳动、生产’功能的空间逐渐被虚拟空间取代时,建筑应转而承载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真实的交流。他希望通过打破空间界限,通过开放、半开放的设计来促进人的互动和交流,这是建筑不变的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