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学点冷知识:为什么西方文明偏偏起源于古希腊?

所谓的过人之处,其实都是天生的。

在听完量子点、基因和概率论后,今天来看看哲学的冷知识。提到哲学,不得不提古希腊。古希腊文化甚至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重要起源,不过,你有没想过,为什么偏偏花落古希腊?其实,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

演讲者|王东岳(哲学家,独立学者,《物演通论》作者)环地中海文化是西方文明的起源,它荟萃了古埃及学,荟萃了近东地区古巴比伦的一系列学术探讨,最终在古希腊这个地区集萃为一脉哲科思路。

为什么偏偏发生在这个地方?

我们有必要看一看古希腊的地理状态。古希腊不是今天所说的希腊,它包括整个近东和小亚细亚的西海岸。

也就是包括小亚细亚最西部(今天土耳其的西部),然后是巴尔干半岛,它包括希腊、克里特岛、爱琴海诸岛,到达亚平宁半岛,也就是意大利半岛南端,我们把这一大片破碎的地区,总称为古希腊。

分散的地理格局让思想也百家争鸣

它的本土没有一马平川,由无数岛屿组成,地貌多山石,小的分割化结构,构成独特的地理地貌。

大家特别注意,古希腊这个地方的地理格局完全碎片化,它在爱琴海地区竟有6000多个岛屿。整个巴尔干半岛基本上全由山脉分割,平原地带极少,而且河流纵横交错,不像中国的河流全是从东往西流淌。

这种地面上的分割形成的地缘关系,根本无法完成大一统格局,也就是没有任何人在当年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下,能够实现对这样碎片化的地理地貌,展开全面统一的军事政治操作。

于是多达百种的城邦文明出现了。这些城邦文明各自依据他们的地理条件,建立他们的文化系统,然后又统一在地中海周边的广阔文化境域中交流。

所以,一个分散化的政治碎片格局,使得思想的大一统无法实现,无数城邦文明组成古希腊文明的整体,这就让所有古老文明最终都集粹在这个地方熔炼。

这就是古希腊成为西方哲科文化源头的第一条件。

农业文明难实现,商业文明让交流成为必须

地中海是夹在欧亚非大陆中间的一个巨大的内湖,风平浪静,五六千年以前古人刻一叶扁舟就可以横渡,使得南欧、北非、近东交流变得非常便利。

而且爱琴海诸岛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就是它在夏天植被生长热度最合适的时候,偏偏是严重的旱季,所以植被难以生长,再加上山石多,土地贫瘠,自然作物的生存条件极差。

所以,古希腊的工商业文明是建立在农业文明难以实现的基点上,自然条件逼迫他们必须把商品做得十分精巧,才能换回北非或者两河地区的粮食。

它的东面就是古巴比伦,南面就是古埃及,通过商业交流可以获得粮食,同时获得更为悠久的文化传承。

所以,古希腊多达数百乃至上千个各有特色的城邦聚落,使得文化以千姿百态的方式全面展开,由于没有统一思想的约束,因此古希腊思想十分活跃,并在整个范围内充分交流。

而中国以及埃及、古巴比伦极早就完成了统一,让百家争鸣成为昙花一现,使得中国早年的思辨文化快速终止,也使得古埃及、古巴比伦的文化无法传承。

于是环地中海地区所有的古典文明文化,就只能在古希腊这个碎片化的文化争辩格局中繁荣。

本文根据王东岳在混沌研习社的课程内容整理而成,欢迎转发分享。转载请直接在下方留言,我们会及时回复。

常见问题

为什么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希腊而不是其他地方?

古希腊位于环地中海地区,它荟萃了古埃及学、古巴比伦等学术探讨,最终集萃为一脉哲科思路。其独特的地理格局是关键因素。

古希腊的地理特征如何影响了其文明发展?

古希腊地理格局完全碎片化,爱琴海地区有6000多个岛屿,巴尔干半岛多山石,由无数岛屿组成。这种分割化结构无法实现大一统,催生了多达百种的城邦文明。

为什么古希腊会出现众多城邦文明?

古希腊的碎片化地理地貌在当时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下,无法实现全面统一的军事政治操作。于是多达百种的城邦文明依据各自地理条件建立文化系统。

地中海对古希腊文明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地中海是欧亚非大陆中间的内湖,风平浪静,古人刻一叶扁舟即可横渡,使得南欧、北非、近东交流便利。这促进了古希腊工商业文明的发展。

古希腊的农业条件如何促使其发展商业文明?

古希腊夏天是严重旱季,植被难以生长,加上山石多、土地贫瘠,农业文明难以实现。自然条件逼迫他们必须把商品做精巧,才能换回粮食。

古希腊与其他古文明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中国、埃及、古巴比伦极早就完成了统一,让百家争鸣成为昙花一现。而古希腊的碎片化格局使得思想无法大一统,文化以千姿百态方式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