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酒店特价任鑫:我们为什么会失败?【一页一菩提】

任鑫是中欧创业营一期的学员,他是本次精益创业实战案例的主人公,“今夜酒店特价”的创始人。曾经红极一时的“今夜

2011年我跟搭档开始创业,开发了一个手机上的APP“今夜酒店特价”,能够提供酒店特价房预订服务,有很多房间的价格可能比携程和艺龙更便宜。因为酒店在下午6点钟之后会有大量剩余空房,如果还剩50间房,而晚上只有20个客人入住,就会造成30间房的闲置,所以我们希望能把这些空房以超低折扣拿下来,再通过移动互联网APP低价销售给用户。

这个产品的商业逻辑跟唯品会是相同的,衣服过季就要打折,酒店的房间如果今天卖不掉,也不可能留着明天卖,所以酒店将房间低价出售给我们,我们可以再便宜卖给用户,酒店可以清库存,我们可以赚佣金,而用户可以省钱,大家都很开心。这就是我们当时设想的商业模式,从2011年,我们就这样开始了创业之路。

从零开始,怎样才能有用户?

然而,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我们发现面临着非常多的问题,怎么找用户,怎么做酒店,怎么滚雪球,很多很多的事情都需要考虑。比如,我们不懂酒店,怎么去跟酒店谈合作?我们如何劝说酒店给携程的房价是500元一间,而给我们的是300元一间?既然从零开始,我们面对的自然不是一两百万用户,而是仅仅一两百个用户。怎样才能有用户呢?又怎样才能让用户可以很开心地在APP里“玩耍”呢?

第一个难题是,在跟酒店谈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应该先跟少量的酒店谈,还是跟许多家酒店一起谈。区别在于:第一,如果酒店数量少,公司运营比较轻松;第二,如果酒店数量少,可以给单家酒店带去更多客流。比如说,我们只上线10家酒店,而我们有100个客人,我们给每家酒店可以带去10个客人,酒店还是会挺开心的。酒店开心了,我们就有了好口碑,那么我们就可以拉第11、12家酒店进来,这样就可以慢慢地循环起来。但是酒店太少,附近没有特价酒店可以选择,用户就不一定开心了。

第二个难题是,用户应该在自己手机上支付,还是应该到酒店前台来付钱?如果让用户在手机上支付,对于酒店来说,如果客人已经支付,那么就可以确定留房,但如果客人没有支付,酒店担心跑单就不愿意留房间,所以酒店更希望采取手机预支付的办法。对于我们来说,也很希望采取手机预支付的办法,首先,我们也不用担心跑单;其次,如果先拿到现金,到月底再把钱付给酒店,可以押后一个月的现金流;最后,如果酒店协议价是250元一间,用户在手机上支付,我们就有定价权,卖300元还是卖200元,那就是我们的事情了。但是用户去酒店前台结算,那我们就没有定价权,前台向他要多少就是多少,而且我们还得花大量人力物力去核实用户是否去了酒店。但是对于用户来说,在手机上支付存在风险,他们会担心“万一我晚上不去呢,或者万一我支付宝网银没有支付成功呢”。

大家会发现,在决策的时候并不存在一边肯定正确,另一边肯定错误的情况。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特别是在起步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美国有一家跟我们类似的公司,叫Hotel Tonight,他们选择的支付方式是预付,起步时选择的酒店很少,一个城市只有三家酒店,一家高档酒店,一家精品酒店,一家经济型酒店,这样他们就可以把所有的流量都聚拢导给这三家酒店,让这三家酒店吃得饱饱的。其他酒店看到这些与Hotel Tonight合作的酒店生意很火,一个晚上卖出了200多间房,就会排队与Hotel Tonight合作,这是他们的成功模式。

那么,我们能不能用呢?

  • 第一个问题,如何搞货。我们跟酒店谈,用清销剩房的概念从酒店获得低价房间,我们只卖晚上6点钟之后卖不掉的房间。
  • 第二个问题,如何搞定用户。我们用可信的低价格吸引价格敏感型用户,平均价格做到携程价的5-7折,但是只有晚上6点钟之后才能享受到这个特价。
  • 第三个问题,如何降低运营成本。选择让用户在手机上完成支付,我们不仅掌握了定价权,锁定了库存,而且还可以省略审核和清算结算环节。我们也不需要打电话去反复跟酒店对账,不用反复确认这个客人到底有没有入住。
  • 最后一个问题,如何滚雪球。合作酒店的数量要多还是要少?我们决定先跟少量的酒店合作,因为我们觉得用户还不多,没有必要与那么多酒店合作。我们觉得要慢慢地滚雪球,慢慢地、一步一步滚起来,就像美国的Hotel Tonight那样。

我们先只开通了北上广深四个城市,每个城市每晚只放出10家酒店。然后我们将用户和订单都导入这10家酒店,进一步巩固关系和压低价格,待订单量过载时再增加上线酒店数量。

光环背后的悲剧

我们预想的当然是像火箭发射一样,一飞冲天,一上线就马上喷发。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前6个月是个巨大的悲剧。

我们在市场上获得了极大的名声。我们的应用在2011年9月21日上线,第二天就冲到了苹果APP Store排行榜总榜的第二名,超过了QQ、水果忍者。那两天的微博、TMT圈几乎全在讨论这款APP,当然也有很多人说一款做得这么丑陋、这么愚蠢的APP为什么能够得到这么多讨论。接下来,我们获得了包括央视在内的200多家媒体的报道,所以在舆论上我们也非常成功,瞬间获得了百万级的用户。我还以颠覆者的形象出席各种大会,上了《福布斯》,进了各种榜单,还有各种光鲜亮丽的事情。

我要为公司做宣传,彰显我们是很有希望的一家公司;我还要融资,因此在外面要挥斥方遒,说我们是如何打算颠覆这个行业的,打算一步两步三步怎么做。然而,回到家里看到当天的业绩是卖了23单,一共会赚300元钱,大概还不够给我一个人付工资,非常凄凉。

我们本来预想,前6个月应该是一飞冲天,然后缓慢增长,接着我们再找到另外一个突破点,再次一飞冲天。我们觉得我们对市场的分析也没有错,我们的计划也比较靠谱,然而境况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为什么6个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东西,每天就这么寥寥几十单呢?这是为什么呢?

最大的浪费是没有人用

有时候,一天有十万量级的用户涌进来,结果只有10个订单,我们发现最主要的原因是两个。

第一是用户不愿意或者不能支付,200个订单中最后支付成功的只有10个。我们合作的支付平台是快钱,尽管快钱在移动支付上已经发展很快,但依然是连招商银行都不能支持,而支付宝在2011年的时候还不太好用,需要用户先下载一个9M的支付宝移动客户端安装包。用户也不喜欢预付的方式,担心自己因为突发事情去不了,而且市场中主流平台(如携程)都不是预付的模式。

第二是用户觉得酒店太少,覆盖不够,附近没有可以去住的酒店。综合这些因素,用户就不买账了。

也就是说,我们开始设想的那一切,因为用户根本不买账,所以都是假的,产品也都白推了,这半年时间基本上就浪费了,每天的订单就几十单。

我们后来反省,最大的浪费是什么?最大的浪费不是办公室租大了没有人用,也不是员工在上班时间刷微博、刷朋友圈,而是你做出来的东西没人用,用户不买账。你做一个用户不买账的东西,做出来干嘛呢,自娱自乐吗?

不靠谱的三次方

所有的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我们后来反思,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为我们不懂用户需求,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也不知道解决方案在哪里,其实什么都是我们猜的。

我们没有写过商业计划书。2011年的风险投资市场正处于泡沫期,我们连一张纸都没有写过,风险投资的钱就进来了,所以我们并没有写过商业计划书。其实在我们心里,对于用户到底想要什么(用户需求)、我们提供的方案他到底买不买账(解决方案)、我们有没有能力提供承诺的价格(自身能力),我们都没有把握,都是我们猜出来的。

我们当时认为,如果商业模式中的每个点都是别人做过的,结合的方式也是别人做过的,就不是创新了,我们所谓的创新就是瞎猜。然而我们又把自己瞎猜的东西当做确定的计划去执行,就会非常不靠谱,三个不靠谱加起来就是不靠谱的三次方。

这些问题你想过吗?

酒店真的需要清销库存来做收益管理吗?它不一定需要,房间宁可空着,也不愿意便宜一块钱卖。它可能要维护品牌,像香格里拉的销售总监还在电视上说过,他们就不会跟今夜酒店特价合作,因为他们是高端品牌。所以酒店不一定需要收益管理。

那么,其他酒店真的愿意低价卖剩房吗?也不一定,有可能会觉得操作麻烦。就算酒店老板愿意,操作的人愿不愿意呢?也不一定。我经常去跟一些酒店集团谈合作,老板在酒店管理学院学过收益管理,多卖出去一间房间,就多赚一间房间的钱,他觉得这个产品太好了。但是老板想合作,销售总监想合作吗?他不想合作。销售总监想的是:"我跟你合作,一个月才给我五间房的订单,每天晚上4点多钟你还要来查一遍空房,前台会觉得很麻烦,因为你增加了我的工作量。除了工作量之外,我的业绩考核里有一项指标叫做平均房价。如果酒店通过低价渠道卖得多,平均房价就下降了,跟我的KPI不符。而我随便在外面签一个大客户,一个月给我20间订单,而且根本不需要我烦心。"于是,即便老板想要,销售总监也不想要。

还有一个问题,用户真的在乎价格吗?公司报销嘛!住酒店的大多数顾客是商旅用户,他们不一定在乎便宜50元钱,而是这个酒店不要出错,不要晚上没有地方住。就算他真的在乎价格,那他愿意牺牲便利性和选择性吗?

我们执行这个计划时,一开始就在媒体上说我们要颠覆这个行业。加上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做了一些很成功的营销,告诉大众"你们来下载这个APP吧,真的很便宜",瞬间就获得了几百万用户。我们这样做的前提假设是以为我们的计划是成功的,这套逻辑都是行得通的,所以我们才会忽悠那么多人进来。如果知道我们的前提假设都不成立,产品会让用户不开心,我们宁可把它慢慢做好再拿出来。

这一切的问题都是当时没有想清楚的,而我们却以为都弄清楚了,贸然将产品推向市场,而且获得了几百万用户。在"不靠谱的三次方"的情况下,我们却以为这是靠谱的。这很可怕。

在这样一个"不靠谱的三次方"的世界里,用户可能根本没这个需求;他有这个需求,我们也不一定有办法让他们知道我们有解决方案;他们知道了我们的解决方案,也不一定认可;他认可了,我们可能也做不好;我们做得好,也未必做得比竞争对手好;今天能做好,也未必明天能做好……其实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如果我们以为它是确定的,就麻烦了。

为什么以为是确定性的才有麻烦呢?《三体》里面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如果弱小和无知,我会躲起来,打不过我就跑,我不要出头,我粮食省着点吃,我很难被搞死。但是如果我傲慢,我觉得明天肯定能打回来一头大象,今天就把所有的东西都吃完,不储备,这样子就很容易死。所以弱小和无知其实并不是导致死亡的原因,反而傲慢才是。傲慢是什么?就是明明是不靠谱的事情,却自以为是靠谱的,这就是傲慢。

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

如果上天让我重新做一次的话:首先我会改变心态,不会认为这个计划一定靠谱,而会想如何才能快速找到这条靠谱的路;我会想办法快速寻找正确的商业模式,而不是快速地执行商业计划;我会更快、更便宜地去试错,动手前我会先想清楚关键假设是什么,然后去做小试验,验证这些关键假设,之后再快速执行和复制。

那么,怎么验证呢?怎样可以不花6个月,而只花6周甚至6天就发现这些问题?与酒店谈判也需要时间,那么不去谈判怎么做呢?

我们想到一个办法,淘宝上有很多酒店在卖房间,可以把这些酒店的信息放到我们的程序里,假装我们已经跟酒店谈好了。淘宝一间房卖500元每夜,我们可以补贴200元,以300元卖给用户。这样我们的程序上可能一下就有3000家酒店可以预订,而且价格有绝对优势,这样我们就节约了两个月跟酒店谈合作的时间。

如果补贴200元之后出售,而用户依然不愿意在手机上支付,那就说明手机支付真有大问题,根本不需要去和酒店谈判。如果订单量仍然很少,只有少量的人愿意买,那就会发现存在的其他问题,有别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我们的亏损是很小的。每单就算亏200元,每天10单亏2000元,最多只需一周就可以发现这个问题,也只亏了14000元。而在我们的真实案例中,6个月的时间,团队工资加上房租,绝对不止14000元。

有人问万一补贴后的低价房卖得很好,一天卖出去1000单怎么办?那我们可以第二天涨价,500元购入,450元卖。如果还有1000单,那这个生意太好了,我们可以再涨价到550元。如果还有人买,说明用户只看概念,不看价格,那我们就可以凭这个概念去跟酒店一家家谈了。

如果这个小试验不顺利,我也仅需6天就可以知道这是条死路。如果这个小试验很顺利,我从淘宝上接了3000家酒店过来,销量还可以,那我怎么办?我可以挑里面卖得特别好的酒店,直接去谈合作。如果没有这个试验,我也不知道如何去跟酒店谈,不知道哪些酒店在我的商业模式下会好卖。但如果我有了淘宝这3000家酒店的试验,我就能发现中间卖得好的就200家酒店,我可以把有限的销售资源导流到这200家酒店,也许就能完成90%的销售额,解决90%用户的问题,我也就能更有效地利用我的资源。

甚至一开始不需要APP,我为什么要做个APP呢?我做个小网站或者微博公共账号不行吗?我为什么要接通支付宝呢?我做一个支付宝的支付按钮不行吗?用户点了支付按钮,会收到提示"对不起,这个功能还没做好。15分钟之内会有工作人员打车到你面前,拿个POS机让你刷卡"。如果有很多人点了支付按钮,到那时我再做也不晚,这也比我们花两个月开发支付功能要合算。

所以如果让我重新来一遍的话,我肯定可以找到很多方法,让产品很快就可以上线试验,收到反馈,我能很快学习、改进,最终走向康庄大道。

还有一点,在商业模式还没有验证之前,我不会再做营销,我并不需要那么多用户。因为用户越多,我得罪的人也就越多,而且我会自我麻痹,每天看到越来越大的用户量,会忽视用户的真正感受。

(选自龚焱《精益创业方法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常见问题

今夜酒店特价APP的核心商业模式是什么?

今夜酒店特价APP旨在将酒店下午6点后无法售出的剩余空房,以超低折扣拿下来,再通过移动互联网APP低价销售给用户。其商业逻辑类似于唯品会,帮助酒店清库存,平台赚取佣金,用户获得实惠。

今夜酒店特价创业初期面临的主要难题有哪些?

创业初期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如何与酒店合作,是选择少量酒店深度合作还是广泛合作;二是支付方式,是选择用户手机预付还是到酒店前台支付,两者在风险、现金流和用户体验上各有优劣。

今夜酒店特价APP上线后市场反响与实际运营情况如何?

APP上线后市场反响热烈,曾冲到苹果APP Store总榜第二,获得大量媒体报道和百万级用户。但实际运营情况惨淡,每天仅能卖出几十单,收入微薄,与巨大的市场声量形成鲜明对比。

导致今夜酒店特价失败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失败的关键原因在于对用户需求、自身能力和解决方案的误判,即“不靠谱的三次方”。例如,酒店未必有清库存的强烈需求,用户可能不愿为小额优惠牺牲便利性,且手机预付方式在当时不被广泛接受。

如果重来一次,任鑫会如何改进创业策略?

如果重来,任鑫表示会改变心态,不再认为计划必然靠谱,而是快速寻找正确商业模式。会通过更小、更快的试验(如利用淘宝酒店信息进行补贴测试)来验证关键假设,在商业模式验证成功前避免大规模营销。

从今夜酒店特价的失败中可以得到什么核心教训?

核心教训是最大的浪费是做出了用户不买账的产品。创业者应避免傲慢,认识到商业世界充满不确定性,需要通过快速、低成本的试错来验证假设,而非盲目执行自认为靠谱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