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机关头,为什么微软CEO把高管都送到斯坦福上了一门课?

2004年,心理学家Duckworth在美国西点军校的研究发现:预测一个学生未来是否能够成功,重要的因素不是智商,不是情商,不是家境,更不是所谓的考试成绩,而是其是否拥有坚韧不拔的心理韧性。

有一个比较传奇的数据是,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优秀企业家数量超过了沃顿商学院。西点军校的那些预备役军官,经过魔鬼营的训练,能够挺过来的,通常在面对其他压力的时候,也能够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应对能力,所以未来的事业不会太差。

同样地,清华大学和土士学习联盟的《中国卓越企业家积极认知品质研究报告》发现,中国成功企业家的活力四维度,同样包括了坚韧不拔的品性——企业者能够生生不息,追求不断成长。

高心理韧性:成功者的共性

马斯克曾遇到三次火箭发射失败,也曾遭遇特斯拉濒临破产,听到过许多质疑、反对、嘲笑的声音。更糟糕的是,在创业过程中,他还经历着婚姻和恋情的分崩离析。神经衰弱、几近崩溃的状态,是他一段时间的真实写照。

马斯克说,所谓创业生活,就是嚼着玻璃凝视深渊。这一点都不夸张。

在如此处境之下,其他人可能早就崩溃了,但他不仅带着企业生存下来了,而且在危机之下,依旧能专注工作。他的伙伴说:"他变得更加理性,依旧能够做出清晰并且有远见的决定。压力越大,他做得就越好。任何见识了他所经历的一切的人都对他怀有敬意。我从未见过比他更坚毅的人。"

他说:"我绝不放弃。除非我死了,或被完全困住。"

物美超市创始人张文中,曾经蒙冤12年,在狱中度过7年。在冤案平反,走出牢狱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回到原来的行业,不忘初心,继续为人民服务。

新奥集团创始人王玉锁,高考连考三年都没考上大学,只能在工厂打工。他最惨的时候,身上只有去廊坊的公交车车票钱,于是他就开始在廊坊搬煤气罐。历经万般困苦和磨难之后,他成为中国新能源民营企业的领军人物。

成功者往往于脆弱之处更有力量。

高心理韧性:强大组织的共性

全球知名市场数据研究机构CB Insights通过研究101家创业公司发现,导致创业失败的20大主要原因中,7项与团队心态有关。团队心态于组织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那么,那些能够力挽狂澜的组织,是如何实现逆势突围的?

互联网时代的霸主微软,曾经错失了一系列的创新机会,被苹果公司迎头赶上,还落后于一批新兴的科技公司,比如:谷歌,Facebook,亚马逊。

于是,微软出现了一个至暗时刻,股价一度跌到了30多美金。

当时,微软提拔内部的一个总工程师纳德拉出任CEO。纳德拉在危机时刻,采取了许多举措,使得这家科技公司上演了一次"大象跳舞"。2019年,微软的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重拾昔日的雄风。

一个庞大组织的韧性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提升,组织文化得以焕然一新。

后来,纳德拉写了一本书《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纳德拉认为:"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乃至每一个社会,在到达某一个点时,都应点击刷新——重新注入活力、重新激发生命力。"

纳德拉始终相信自己能够改变,同时不断去吸引能够有这种心理韧性的人,继而去培养组织的社会支持、社会关注、合作精神,其实这就是组织韧性存在的原因和秘密,也是从挫折和错误中走出困境的制胜法宝。

在关键时刻,人与人、组织与组织的差别就体现在"逆"字面前。

那么,纳德拉是如何改变的呢?他把所有高管送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去上一门课,这门课程叫积极心理学,鼓励他们以成长型思维和同理心,互相关爱,互相支持,团结合作,共渡难关。

作为科学的积极心理学能帮助什么?

为什么积极心理学能助微软一臂之力?答案很简单:认识自身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重要的是掌握规律。对于外界的客观事物,我们总是试图找到规律、方法。然而,涉及到我们自身的内心世界时,比如心理韧性、压力状态,只有少数的人意识到,它们也是有规律的。

心理韧性是可观察、可测量、可定量、可提升的。

请看这样一个例子: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而且长期从事积极心理学的应用。10年前,他受美国陆军的委托,去给美国军队进行组织韧性方面的训练。当时,他提出了10种方法。结果怎么样呢?美国陆军的非战斗性减员减少了15%!仅仅通过这样一种心理学的策略实现这个目标,比美国陆军曾经开发的各种技术创新的帮助还要大。

15%这个数字的背后,是几百亿美金的结余,同时也代表大量战士的心理保护。

积极心理学的目的就是要教导我们,如何从思想开始,提升自己的心理韧性。而这种内化的心理学思维,既需要掌握方法,也需要刻意练习。

提升心理韧性和数学、哲学一样,要通过系统、本质的学习,形成一种思维。但是一旦形成了这种思维,你会受用无穷。

在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是选修人数最多、最受欢迎的课程。23% 的学生表示,这门课改变了他们的一生。

而前面提到的,给微软员工上课的老师之一,就是目前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系主任彭凯平教授。他同时担任国际积极心理联合会(IPPA)及国际积极教育联盟(lPEN)中国理事。在2007年美国心理学会公布了当时社会心理学领域文章引用的世界排名,50岁以上排名第一的是著名心理学家 Albert Bandura(班杜拉), 50 岁以下排名第一的学者是一位叫做 Kaiping Peng 的中国人。

这次,彭凯平教授将走进混沌,为大家讲述《抗逆力——重压下的心理韧性与成功》。

在这门心理学课程中,彭凯平教授总结了很多实用的建议和方法,兼具系统性和灵活性,提升个人和组织的复原力、坚毅力,以及创伤后的成长。

  • 关于提升个人韧性:如何成为企业偏爱的"皮实型"人才?
  • 关于提升组织韧性:企业管理者如何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用高超的管理艺术让组织成为战斗天团?
  • 关于识别人才:如何找到高韧性的人,并且与之为伍?
  • 关于个人解压:为什么有时候你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想找到解压方法,但却于事无补?

……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请点击下方小程序预约吧!

(特别提醒:本次课程有企业家视频彩蛋!知晓有人与你同行,也是一种力量。)

特别测试

借助以下「RS-13」韧性量表的十三道问题,每个人都能测量出自己拥有多少心理抵抗力。

请分别针对以下每个陈述给予1到7分的评分。如果陈述与你的现况愈相符,描述的内容与你平常的思想及行为愈接近,请给予愈高分。在这当中,1分=「我完全不同意」,7分=「我完全同意」。

  1. 当我有了计划,我会去遵循它。
  2. 一般来说我会设法办到所有事情。
  3. 我不会让自己很快就出局。
  4. 我喜欢我自己。
  5. 我可以同时解决多件事情。
  6. 我是果断的。
  7. 我实事求是。
  8. 我对许多事情都保持兴趣。
  9. 一般来说我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某个状态。
  10. 我也可以强迫自己去做那些我自己根本不想做的事情。
  11. 每当我处于困境,我通常都能找到一条出路。
  12. 我身上充满了能量,可以去做所有我必须做的事。
  13. 我可以接受,不是人人都喜欢我的这个事实。

开始课程之前,可以先测试一下自己的心理韧性哦~

常见问题

什么是心理韧性?为什么它对成功很重要?

心理韧性是指坚韧不拔的心理品质,是预测一个人未来是否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成功的企业家普遍具备高心理韧性,能够在面对压力时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应对能力,使企业生生不息、不断成长。

微软CEO纳德拉在危机时刻采取了哪些措施提升组织韧性?

纳德拉在微软面临危机时,将所有高管送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学习积极心理学课程。他鼓励团队以成长型思维和同理心,互相关爱、支持与合作,从而提升组织的社会支持、合作精神,帮助微软走出困境。

积极心理学有哪些实际应用效果?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为美国陆军进行组织韧性训练,提出了10种方法,使非战斗性减员减少了15%,节省了数百亿美元。这表明心理韧性是可观察、可测量、可定量、可提升的,通过心理学策略能产生显著效果。

如何测量个人的心理韧性水平?

可以通过「RS-13」韧性量表进行测量,该量表包含13道问题,如"当我有了计划,我会去遵循它"、"一般来说我会设法办到所有事情"等。参与者根据陈述与自身情况的符合程度给予1-7分评分,从而评估心理抵抗力。

高心理韧性的人有哪些共同特点?

高心理韧性的人能够在压力下保持理性,做出清晰有远见的决定,压力越大表现越好。他们具有坚韧不拔的品性,如马斯克在面临多次失败、企业濒临破产时仍能专注工作,绝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