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优秀的背后都是无尽的挣扎来自福州分社的许同学是一名女性企业家,在本届游轮上举行的创新思维模型大赛中有不俗的表现。在优秀的背后有怎样辛酸的故事呢?
1
Q:有没有在参赛打磨过程中的特殊故事?
A:我们小组8个人是自发组织来参赛的,大家都非常积极。有一次我们讨论到凌晨1点半,直到邻居过来投诉,我们才散会。其实最开始我们只有3个人参加讨论,其他人都说没时间,后来经过一次次的邀请、沟通,终于燃起了大家的参赛热情。
Q:在创新学院的学习,对你自己和企业有什么改变吗?
A:其实我同时在研习社、创新学院和创新商学院学习。创新学院是主讲思维模型的,我一开始也不知道怎么用,但是在深入学习和阅读了《第二曲线》之后,我找到了切入点去运用"战略杠杆"这个模型。在我的企业里,我找到了四个"一",相信未来对企业的发展一定会有更大的帮助。
Q:你心中的混沌大学是什么样的?
A:我自己做企业22年了,去过很多商学院学习过,包括十多万的商学院课程,相比之下,我认为混沌的课程物超所值,非常有效。我最看重的是混沌大学的创新,混沌专注的也是创新。现在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我们一定要学会不断的更新自己。
不只有许同学,还有一支来自云南的少数民族战队,队长之前参加过混沌的创新思维模型大赛,正是在大赛上结识了现在的队员,她们回去之后选择了创业这条路,今年又回到了赛场。用她的话说,去年是随机组队,感觉像是一个人在战斗,而今年是自由组队,现在这些团队成员就是正在做的创业项目的合伙人。这次她们讲述的案例完全基于现实经历,其中融合了她们创业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力求把思维模型阐述的更有说服力和应用性。
如李善友教授所说过的:"有时候,逻辑比事实更准确"。用领队的话说,他们在做事之前都会用模型推演一遍,有时候在传统思维中认为不能做或者做不成的事,她们反而刻意去想会不会有别的玄机,有创新的机会。
2
仰望星空,从宇宙深处探索人生的意义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李海宁,在游轮上给各位学员带来了哲科大课:《我们是星辰:生命物质的宇宙起源》。在课程中,李研究员通过对关于宇宙诸多问题的分析和阐述,让学员们陷入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之中。
在现场的学员在听完大课之后,有了很多思考。
思考1
什么是天文学的李约瑟之问?我们仰望星空的能力是由天文望远镜决定的,望远镜对于人类宇宙观的革新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天文学领域,为什么做出巨大贡献的往往是外国人?其实中国古代的天文观测是非常发达的,比如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领先世界。不过在后来的望远镜革命时代,中国古代天文学没有对这次革命起到作用,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西方人不一样。我们并不是以追求规律为目的而去追求规律,更多的时候是从实用性的角度考虑。如果没有当下的需求,便不会去考虑它的原因。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代的任何发达天文,最后都演变成了占星术、服务农业等基础的事情,这就是天文学的李约瑟难题。
思考2
化学元素是如何从宇宙大爆炸开始来到世界上的?在138亿年前,"嘭"地一声,宇宙大爆炸发生了,这个时候,宇宙在短时间内制造了大量的氢、氦和微量的锂,同时第一代宇宙恒星产生了。第一代恒星个头非常非常大,但是死亡速度很快。在它死亡的时候,它制造的这些化学元素就会爆发,然后喷射到了四面八方,让这个宇宙当中得到了新的化学元素,在这种增峰的环境又产生了第二代恒星。就像人类遗传一样,化学元素也一代又一代地遗传给下一代恒星。当我们这个宇宙当中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时,有一天突然可以产生生命了,我们就出现了。所以魔法炉里面有这样一个独白:为了我们人类能够活着,数十亿、数百亿乃至数千亿的恒星死去了,我们血液里的铁、骨骼里的钙,我们每一次呼吸的氧,所有的这些都来自于地球诞生很久很久以前的恒星。
脚踏实地,拼搏付出让你找到人生的价值,而仰望星空却让你时刻铭记人生的意义。混沌创新号游轮继续航行在太平洋之上:让改变当下发生,你准备好了吗?(完)戳阅读原文,立即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