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友:几年内会有一个更伟大的产品取代微信【一页一菩提】

我做一个勇敢的预言,几年之内会有一个更伟大的产品来取代微信,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绝对不是另外一个微信,肯

前面我们从逻辑上证明了小公司通过破坏性创新可以战胜大公司,下面我们来讲小公司具体怎么做才可以颠覆大公司。

一、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克里斯坦森研究了1976~1995年的硬盘行业,发现:事实上,67%的后来者会选择去与大公司正面作战;而只有33%的后来者会选择去做和大公司不一样的事情。

选择跟巨头竞争的小公司,成功率只有6%;而愿意进入新兴市场的小公司,成功率是37%。两者大概相差 6 倍。

从数据上看,选择跟巨头竞争的公司数量占比虽然高达2/3, 但这些公司在20年里所创造的收入规模加起来只有33亿美元。少数派进入新兴市场,20年里它们所创造的收入规模加起来却是620亿美元,是前者的近20倍。

有句非常重要的话叫“与其更好,不如不同”。如果友商已经取得竞争优势地位,你不要想如何比它更好,更聪明的做法是想如何与它不一样。

即便是大公司,如果跟别人做一样的事情也是不行的,如强大的腾讯。马化腾说:“我们过去有很多很多失败案例,比如搜索,我们的团队完全照着百度去做,人家有什么我们就有什么,没有想到别的路径。但是搜狗就很聪明,人家花的钱是我们的三分之一,最后却是我们的2.5倍。”

“像我们的电子商务,原来团队是照淘宝做,做来做去,越做越没希望,一模一样的东西很难,包括我们的微博。所以就发现让新浪微博绝望的不是微博,是微信,特别是加了朋友圈之后产生的。”

“这个东西也给我们启发,就好像打败微信的肯定不会是微信,会是其他更好玩的应用。”

我做一个勇敢的预言,几年之内会有一个更伟大的产品来取代微信,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绝对不是另外一个微信,肯定是一个比微信更方便、更简单的东西。如果我的逻辑推演正确的话,这件事情一定会发生。

二、智慧比勇气更重要

去哪儿网的CEO庄辰超讲过一句话:所有的忙碌都是为了躲避思考。这句话和雷军讲的话其实是一个意思。雷军说:不要用战术的勤奋隐藏战略的懒惰。

所有战术的勤奋全部都在这个圈里边,即持续性技术。你以为这就是世界的全部,大公司怎么做,你就怎么做,做一样的事情,比别人勤奋,比别人有效率,比别人执行力好,就能胜出,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事实上,对于小公司而言,其实有更大的空间可以去开拓。当然,破坏性创新比较难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所以需要冷静思考,需要的是智慧。

对于创业者来讲,智慧比勇气更重要。勇气是大公司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以为你能够干掉大公司;智慧是用不同的产品和营销方式做事情。

与其更好,不如不同。作为创业者,你不可能没有竞争对手,不可能没有大块头的竞争对手。但是请注意,当你跟大块头竞争的时候,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当你说你比别人好的时候,不是你认为你比别人好,而是消费者认为你比领头羊好。各种统计数据证明,只有你比别人好上三倍,消费者才相信。

三、来往vs微信:做一样的东西,战胜对手

“来往”是阿里巴巴推出的一款跨平台的即时通信工具,阿里巴巴的思路是,我做跟别人一样的东西,然后战胜对手。

大家还记得阿里巴巴做来往的气势吗?马云说过“砸锅卖铁举全公司之力去做来往”,他告诉所有一两万名员工,每个人都必须拉来100个来往的好友,如果拉不来好友,将没有年底的奖金。

可是结果怎么样呢?我可以举很多这样的例子。网易也曾经做过易信,今天你还听得到吗?听不到了。

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四、学而思vs新东方:中国不需要第二个新东方

我来举一个传统的例子,学而思和新东方的例子。张邦鑫创立学而思时说了一句话,他说“中国不需要第二个新东方”。我们来看看学而思的做法。

新东方成立于1993年,2006年在纽交所上市。学而思是整整十年以后才成立的,它现在更名叫“好未来”。

新东方最有优势的学科是英语,而好未来避开英语,做数学。在中国,好未来的数学现在是做得最好的。它现在牛到什么程度?全中国去参加世界奥林匹克竞赛,它单独组一个队。整个北京市,在考进北大、清华大概六七百名学生中,有300多名学生来自好未来。

对比一下两者的开班模式:新东方开的是大班,而且新东方的老师都特别能侃。但好未来一定是小班,在小班上课的时候,前面一半坐着学生,后面一半坐着家长。

对比两者的营销模式:新东方在全国巡回演讲,一年几千场演讲,每年的营销费超过7亿元。而好未来坚持不做广告。张邦鑫讲过一句话,“没有口碑的噪声是耍流氓。”

企业竞争力方面:新东方靠名师演讲,好未来靠课程研发。

新东方的网点分布在49个城市,有近600个线下教学点。好未来的网点到现在为止只分布在19个城市,有近150个线下教学点。一个走的是量,一个走的是质。

五、破坏性创新的两个抓手

那么,我们从哪里开始寻找这个不同呢?这个抓手是什么呢?你可以从市场着手,也从产品着手,就是这两个抓手。

所以破坏性创新的抓手有两个,第一是不同的产品,第二是不同的市场。

*本文由作者授权颠覆式创新研习社发布,转载或投稿请联系微信warmly11。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颠覆式创新研习社 阅读原文

常见问题

小公司如何通过破坏性创新战胜大公司?

克里斯坦森的研究表明,选择进入新兴市场的小公司成功率(37%)远高于选择与巨头正面竞争的小公司(6%)。关键在于“与其更好,不如不同”,应避免做与领先者一模一样的事情,而是通过不同的产品和营销方式开拓新空间。

为什么说“与其更好,不如不同”是创业者的重要策略?

马化腾以腾讯的失败案例(搜索、电子商务、微博)说明,照搬领先者模式很难成功。当竞争对手已建立优势时,消费者只有在你比别人好上三倍时才会相信。因此,智慧的做法是寻找差异化路径,而非单纯追求更好。

学而思(好未来)是如何成功挑战新东方的?

学而思避开了新东方的优势学科英语,专注于数学领域。它采用小班教学(家长可旁听)模式,坚持不做广告靠口碑传播,并依靠课程研发而非名师效应。其网点布局更注重质量而非数量,成功实现了差异化竞争。

李善友对微信的未来有何预言?

李善友预言几年内会有一个更伟大的产品取代微信,它肯定不是另一个微信,而是一个比微信更方便、更简单的应用。他基于破坏性创新逻辑推演认为,打败微信的绝不会是同类产品,就像微信本身打败了新浪微博一样。

破坏性创新的两个主要抓手是什么?

破坏性创新的两个抓手是不同的产品和不同的市场。创业者可以从这两个方向寻找差异化切入点,避免与巨头在原有赛道正面竞争,而是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或提供截然不同的产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