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的财务视角:李宁与波司登走过哪些战略的坑?

这是一个巨变、充满着不确定性的时代,面对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企业都在谋求转型发展之路,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策略才是适合自己的?一个企业要赚钱究竟靠什么?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究竟是什么?

肖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司治理、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会计。

本周六,肖星教授做客混沌,结合每年针对5000多家上市公司数据的统计分析,通过系统研究李宁和波司登两家企业的转型实践,为大家带来更多维度的思考。

1、毛利率多少算低?

我国现在有5000多家上市公司,每年我都会对这些上市公司做统计分析。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很少看到一个行业的毛利率会低到10%以下。实际上,15%以下毛利率的行业都很少见。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一个公司如果不赚钱,基本上可以不交税。但是任何一个公司只要做业务,一定会存在两项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毛利率的最低水平必须能够覆盖这两项费用。上市公司,不分行业,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加在一起的平均水平大概是在16%到17%。所以如果毛利率低于15%,这个行业里就会死掉一大批的公司。一大批的公司死掉了之后,这个行业的竞争就没有以前激烈,行业的盈利水平就会回升。遵循物极必反的规律。

2、李宁的净利润为何曾跌入低谷?

2004年到2011年,李宁做出了重要的战略转型。首先是多品牌,然后就是渠道的大量扩张。结果是什么呢?收入迅速增长,成为中国运动品牌的销量第一产品,它的毛利率也是最高的。但是我发现,虽然它的毛利率很高,但是净利率却远远低于其他品牌。这说明什么?说明李宁在费用支出上一定是超过其他品牌的。

统计数据显示,这一阶段的李宁的销售的支出占比基本上都在25%到45%之间,非常高的水平。进一步拆解,可以发现李宁把相当多的钱用在了广告和租金上。相比之下,研发上的投入显得微不足道,最多的时候大概占到收入的2%。也就是,2004年到2011年,李宁在大量地开店,直营店和特许店迅速扩张。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收入迅速增加,净利润和净利润率却变化不大,但是跟别人比,差距就变大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数据状况?课程中肖星老师给出了清晰透彻的解释,欢迎进一步关注。

点击海报,扫码预约周六首播课《财务视角:李宁和波司登战略转型的成败关键》

3、波斯登的业绩为何曾一度下滑?

波司登曾在2008年到2016年做出转型,尝试四季化和多元化。为什么要实行四季化?很好理解,因为以前只是做羽绒服的话,就局限在了一个季节性非常强的产品里。为了弥补这个缺点,波司登才想去做一些其他产品,多元化就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开始的,之后推出了非常多的品牌。

从数据来看,波司登的销售和行政成本,在2008年以后都是在持续攀升的。尽管利润增加了,但销售拉动的收入能力却在下降,同时,应收款和存货的占比也在上升。最高的时候,存货的周转天数超过了200天。2012年之后,波司登的收入开始一度下降。

为什么会这样?……

本周六的首播课程中,肖星教授将从财务的视角出发,结合全面、长期的数据统计分析,具体剖析李宁和波司登两家企业的转型案例,探索企业在商业环境变化时,战略转型的成败关键。

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从财务视角看企业的“赚钱力”
  2. 如何理解投资资本成本
  3. 如何提升企业的护城河
  4. 从李宁和波司登,分析企业转型的成败

点击海报,扫码预约周六首播课《财务视角:李宁和波司登战略转型的成败关键》

常见问题

毛利率低于多少会导致行业企业大量死亡?

根据清华大学肖星教授对上市公司的统计分析,毛利率低于15%时,行业里就会死掉一大批公司。因为上市公司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加在一起的平均水平约为16%到17%,毛利率必须能够覆盖这两项费用。

2004-2011年李宁战略转型期间净利润率低的原因是什么?

虽然李宁收入增长且毛利率最高,但净利率远低于其他品牌。数据显示其销售支出占比高达25%到45%,大量资金用于广告和租金,而研发投入最多仅占收入的2%,导致费用支出过高。

波司登为何要进行四季化和多元化转型?

波司登主营羽绒服是季节性极强的产品,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公司在2008-2016年尝试四季化和多元化,推出多个品牌以拓展非季节性业务。

波司登转型期间面临哪些财务问题?

转型期间波司登的销售和行政成本持续攀升,销售拉动的收入能力下降,同时应收款和存货占比上升,存货周转天数最高超过200天,导致2012年后收入一度下滑。

从财务视角看企业赚钱的关键是什么?

肖星教授认为,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需要从财务视角审视,毛利率必须覆盖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同时要关注费用支出结构、存货周转等效率指标,避免盲目扩张导致盈利能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