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是一个不确定性的时代,旧经验已失效,人和团队失去判断标准。无论你来自哪个大厂或产业巨头,你都不能用:“我们原来成功做法是……”来说服别人。各行业接下来不知道要打什么仗,但必须装备好新武器。
在自身专业领域做到 Top 级别,是当代优秀一号位的必然方向。
如何成为 Top 级别?作为一号位,要具备远超他人的本质认知。“如果没有本质认知的话,往往靠自我感觉良好做决策:以前怎么干,下次还怎么干,满足安全感;这个也做,那个也做,满足占有欲;轻敌,瞧不起对手,满足优越感。”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说过,一个顶尖的企业领袖必须能够让团队每个人不断成长,认知自我,认知协作,认知管理。作为一名80后创业者,李想是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认知的践行者。在理想汽车的产品打造上,有着清晰的方法论。
理想汽车,中国新能源车企中的一匹黑马,2021年全年实现营收270.1亿元,今年2月,理想汽车更是以单月8414台的成绩荣获新势力汽车销量冠军。第一季度,理想汽车已累计交付31716辆,同比增长152.1%。如今,其市值已超过2000亿。
理想汽车的战略布局是什么?李想是如何决策的?张雷,混沌学园创新领教、混沌to B事业部负责人、组织与人才发展专家,曾任创业邦教育孵化和企业创新业务负责人。张雷老师以“理想汽车”为案例,还原了当年李想创立理想汽车的底层逻辑。
本期课程主任为大家精挑细选了27个精彩观点,提前剧透给大家:
- 往往最有价值的、最正确的那条路,是非常简单的。
- 我们做事一般分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从不确定性开始,到不确定性结束,这是赌博;第二种情况是从确定性开始,不确定性结束,这是最糟糕的一种情况,叫作死;第三种情况是从确定性开始,到确定性结束,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叫管理;第四种情况是从不确定性开始,到确定性结束,这叫创新。
- 要么做管理,从确定性到确定性;要么做创新,从不确定到确定性,前者追求的是效率,后者追求的是智能。
- 底层的本质认知不同,带来策略的不同,带来结果的不同,带来核心竞争力的不同。
- 专业一号位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面对不确定性时,要先问自己对它的本质认知是什么。
扫描下方二维码,一起学习前沿好课
- 汽车一直被国际巨头垄断,它们不仅仅抢占市场,还抢占我们的心智。
- 在传统燃油车领域,中国是非常落后的。中国的燃油发动机跟欧美相比落后多长时间呢?40年。
- 现在我们不做燃油车了,我们做新能源,一下就弯道超车了。行业的玩法一变,中国从落后的小学生,一下变成了一个研究生。
- 将来的汽车市场是电动化加智能化,落后的我们扔掉了,电动化平起平坐,而智能化中国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所以,将来整个汽车市场只剩下中美之争。
- 越是这种不确定性下,越是艰难时刻,越考验一号位的成色。
- 怎么才能找到一条相对成功率高的路。第一看趋势;第二想明白,挖掘真问题;第三,把价值主张的方向定下来。
- 趋势怎么看,三个方面:看需求、看供给、看产业。
- 新能源车市场会增长,乘用车市场不增长,这意味着什么?新能源车的增量是从燃油车抢来的。对于理想汽车来讲,它要打败的不是另一个新能源车,不是蔚来汽车,也不是小鹏,而是那些做燃油车的公司,它们个个都是百年巨头。
- 趋势决定着我的战场在哪儿,我要跟谁打,决定你要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我要投入什么样的资源,跟人家PK什么,我才能胜过别人。
- 我要造的车,我要做的产品,我要做的企业,到底解决的真问题是什么?这是本质认知的核心。
- 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误区,当我们替用户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容易做着做着就往自身立场滑,人都是关注自己的。
- 你有多少时间、多少精力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考虑的,你连基本的时间都没花在这个上,怎么会带来成果呢?怎么会理解他们呢?
- 如果买一个SUV,不能出去旅行,不能越野,我要SUV干什么?难道是为了到处找充电桩等着充电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新能源车根本没有办法大规模替代燃油车。
- 理想汽车最后定义出来的真问题是什么?是为家庭用户解决出行自由的问题,通过什么方式?做比燃油车更好的智能电动车。
- 做纯电动车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搞一个大电池的SUV,需要一个大电池,这个大电池又贵又重;第二个方案,弄一个小电池,不贵不重,但跑不远,100多公里。总之一句话,不自由,要么钱包不自由,要么里程不自由。
扫描下方二维码,一起学习前沿好课
- 对于家庭用户来讲,要的是纯电动还是燃油,要的是超级快充还是方便,要的是储电量还是续航旅程。李想做了一个大胆的取舍,放弃了纯电动的路线,选择混合动力。
- 传统的商业管理有一个好东西——标杆模型,确定性的方向,照着做。你可以拿这个标杆模型来衡量自己,发现自己的短板,把这些短板补好,这事儿就会越来越好。而现在面对的是不确定性,没有标杆模型,做N件事儿,很多不确定性。那现在这个时代我们要做什么呢?不是短板理论了,是长板理论,就在短时间内,快速地取得第一个确定性,把它击穿,然后再探索下一个不确定性,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摸着石头过河。所以,现在最害怕的就是你四面出击。
- 我们经常犯的错误是不聚焦,一是空间上不聚焦,二是时间上不聚焦。
- 聪明人经常犯的傻事或者精英人士经常遭遇的失败,就是总想跳过从0到1这一步,直接做1到100的事,于是就会在伪需求、伪价值的路上花大力气、砸大钱,最后毛也不剩。
- 很多大企业做新业务做不成,为什么?因为新业务的领导人没干过从0到1的事,不知道这一阶段该验证这个东西,然后就觉得自己天然能成功,因为我是大品牌的。真的是这样吗?
- 为什么空降高管经常做失败?为什么一个公司引入了新概念、新技术、新系统,总花冤枉钱,没什么用,最后不了了之?为什么中后台的很多部门建了一个新体系、新机制,最后不被公司里边接受,被排斥?因为都没有认认真真地度过从0到1的阶段,就开始推。
- 新问题意味着什么?新问题意味着突破了就是新机会。难问题意味着什么?难问题意味着突破了就是竞争力。大问题意味着什么?突破了就是大发展。
扫码入群领福利
加入快闪福利群三重福利 :
- 首次注册用户,免费领体验课
- 直播结束后,快闪群内同步课程的思维导图和精华观点
- 群内购买混沌年度会员专享福利,额外赠纸质《创新力》书籍一本,先到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