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死于“没钱”?

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融资难的好方法

如何融到“救命钱”,避免死于资金链断裂?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各类泡沫的破灭,这已经是许多企业最需要解决的“生死线”难题。

上节课《拥抱金融科技、破解融资难题》中,瀚德科技董事长曹彤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根本原因,以及可使用的具体新金融工具。

核心观点

严格意义上,融资难是三个不对称导致的:①信息不对称。钱在找好的项目,好的项目在找钱,两者见不了面。②金融技术的不对称。信息永远在那里,但技术能力、手段不具备,导致两者见不了面。③信用评级不对称。迄今为止,我们的信用评级模式仍然是中心化的。比如发债,要找一个评级机构给你做评级。但是,单一的中心化评级机构无法解决上千万、上亿融资主体的信用评级问题。

这三个不对称导致了资产荒-资金荒的悖论。由于没有信息,或信息-数据-信用的传导受阻,相当一部分好的中小微企业被淹没在识别不清的资产里。

金融科技是解决这三个不对称的钥匙,把好的信息、好的资产、好的资金连接起来:

  1. 发现信息;
  2. 把信息数据化、模型化,变成内部能读懂的语言;
  3. 将金融工具进行一系列的组合,分散风险,把数据最终变成信用,发放贷款。

具体而言,有两种工具,小微企业可以直接用起来:

① 供应链金融

除了水电煤、社保等政府掌握的数据外,企业最主要的业务数据都在这个链条上。如果能充分展示这个链条上的信息,就能够更好地判定一个企业,这就是供应链金融的本质。

②资产证券化(ABS)

ABS云能够解决的痛点是:自助化、不求人、省钱、省时间;产品设计出来后能方便找到投资主体,拿到钱是硬道理。这样一种模式成熟以后,就可以帮助到那些低评级、有资产的企业快速融资,当然也能帮助那些高评级、但杠杆率已经很高的企业解决再融资问题。

混大同学精彩分析

薛怀东 杭州分社218班

我现在参与的公司是个人创业的第三个公司,对今天课程讲的融资难,找项目难得事情深有体会。我前一个公司是属于后加入的合伙人,有很好的技术,前期开发已经投入了近6000万,已经有产品可以进行商品化了,缺1500万的建厂与营销费用。找人融资半年,但因为没有抵押,最后项目一直在拖延。现在做的项目,属于建筑行业信息化技术,也就是以BIM为核心的培训、咨询、施工,培训和咨询属于轻资产,施工属于重资产,需要较多的资金,也受到资金不足的困扰。

听完今天的课程,发现其实我们虽然没有抵押,但我们有施工合同,我们的甲方也都是属于双A企业,其实我们有可能通过核心企业授权进行融资,只是需要按今天说的"信息->数据->信用->融资"的套路,把信息公开,把信息整理成数据,把数据提取信用,就完全可以尝试走融资的套路。以前都是走民间借贷,利息高,吃掉了大量的利润。而且我们可以利用轻资产业务,形成的长期服务合同,尝试利用ABS工具,进行变现与融资。

海鸥 广州分社313班

非常感谢曹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融资课,让我了解到很多以前从未接触的融资方式和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参考。

我们公司是一家中小型的传统制造业公司,其中有一部分业务为控制柜业务,我们上游的主要供应商为不锈钢板材和电子零部件生产商,下游为电梯、空调等生产商和贸易商。

我们的产品从采购、生产到发货的整个生产周期大概为一个月左右。由于不锈钢板材属于大宗商品,所以我们与上游供应商的结算方式都是以现金结算为主,经常占用公司的大量流动资金;而我们的下游客户则为生产商和贸易商,我们与其的结算时间为60天。

因此,我们在原材料采购这块其实可以将这部分钢材的采购、仓储、消耗等数据详细整理,然后尝试使用ABS云的方式进行信用评估和融资。这个是值得我们去尝试的。

Michael Cui 北京分社459班

目前正在做智能设备行业的案子,接触了很多供应链金融相关的需求和探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因为智能设备和智能硬件是非常新的行业,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的市场都不是非常清晰,跨界性很强,因为大家对市场的反应虽然乐观,但是依然谨慎,风险意识很强,不太愿意投入得太大,比如上游的供应商非常担心OFO小黄车的事情再度发生,究其原因,我觉得是业务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完全靠讲故事就能取得信任的年代过去了,所以在这个新兴的行业中不断引入更多的主体,科学的管理风险就变得尤为重要,虽然是智能硬件,但真正的技术突破永远是在信息技术层面,所以智能硬件行业的链主更有能力和意愿去推进整条供应链的信息透明度。针对客户的观望态度,我们不能只是讲技术如何先进,更要去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去看成本和收益的分布情况,智能设备与传统设备相比,虽然售价贵了,但是它在5年到10年的折旧期内总成本是远远低于传统设备的,并且因为配备了智能传感器,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可以更加有计划,使用设备可以在长期内节省大量成本日益提高的人力,提高不同工艺环节的协作效率,这些业务信息都可以被完美的数据化,转化为对客户全新商业模式的支持,从而演变成完美的商业信用,加以利用。

蔡文麟 厦门分社13班

我们是一家立足本地的沥青混凝土公司,公司成立八年来,承接了大大小小一两百个项目。对于融资问题,有一些困惑想跟各位同学沟通一下。我们一般是与道路建设方合作,为其提供沥青混凝土。这么多年来一直有个问题困扰,就是我们项目一般集中在下半年,而且每个项目工期及结账周期不一,经常会出现流动资金短期不足的问题。公司现有两个沥青搅拌站的土地都是租赁,当地银行对于应收账款并没有提供贷款服务,所以公司一直无法跟银行贷款,好几次只能通过股东个人将自有房产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给公司应急。

我在想,是否有银行可以根据公司的供应合同及历年来的业绩给与公司一定额度的授信,满足公司流动资金需求。也就是说建立银行与企业间的数据——信用——融资链条,我们可以将银行需要的数据导入银行系统,形成我们在银行的信用分值,根据分值及银行风险管控的其他标准予以一定额度的授信;银行再根据授信额度的使用情况及公司运营状况,决定第二年的数据及额度。

看完同学实战不过瘾?本节课程免费送你~快快来学习

常见问题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融资难主要由三个不对称导致:信息不对称(资金与好项目无法对接)、金融技术不对称(技术能力不足导致信息无法有效利用)、信用评级不对称(中心化评级模式无法覆盖海量融资主体)。

金融科技如何解决融资难题?

金融科技通过三个步骤解决融资难题:发现信息、将信息数据化和模型化、通过金融工具组合分散风险并将数据转化为信用,最终实现贷款发放。

什么是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通过充分展示企业在供应链链条上的业务数据(如采购、仓储、消耗等),来更好地判定企业信用状况的一种融资方式,其本质是利用链条信息进行信用评估。

资产证券化(ABS)能解决哪些痛点?

ABS云能够实现自助化、不求人、省钱省时;产品设计后能方便找到投资主体,帮助低评级但有资产的企业快速融资,也能解决高评级企业杠杆率过高时的再融资问题。

企业如何将业务信息转化为融资信用?

企业需要遵循‘信息->数据->信用->融资’的路径:首先公开信息,然后将信息整理成数据,接着从数据中提取信用,最终利用这些信用尝试融资,例如通过核心企业授权或利用长期服务合同进行ABS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