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陈志武:风险和我们生活的世界

人性天然厌恶随机性、压力和危机,可偏偏对现代人而言,注定每天都要与他们相处。大到疫情、气候灾难、经济危机,甚至一个国家走向破产,小到个体被裁员、失业,不遂人愿的事情总是发生......当被风险裹挟时,没人能逃得过内心的无助感。然而回顾人类历史,本就是与风险的博弈史。天敌进攻、灾荒、瘟疫、战争,人类在风险中如何生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那么,风险应对力到底是什么?仅仅是自我保护吗?本周六9:00,陈志武老师将带来一门课程《与风险共存:文明,商业与创新》。听完这堂课,你会对“风险”这个话题有全面深刻的认知。

人和人之间做个生意,是规避风险的结果。公司、银行、保险、信托,是应对风险的发明创造。婚姻、家庭、养儿防老的观念,也是为了寻求一种安全感。

陈志武老师用量化的方式研究历史,很多知识点、现象、观念,以新鲜的视角呈现在我们眼前。只要你对人类生活感兴趣,这堂课会让你大开眼界。

陈志武,华人世界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金融学教授,香港大学经济学讲席教授,其著作《金融的逻辑》《陈志武金融通识课》等畅销华人世界数十年。

养儿防老=基金保险?

孔子在《论语》中讲过一句话, “不患贫而患不安”,意思是就是物质产出的多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生活有没有安全感,是不是把个人的生老病死,这些挑战、风险都解决好了,总能够安稳地生活。

儒家,首先看重的是解决风险挑战的问题,而不是物质产出多少。

更广的范围来看,人类婚姻的起源、家庭的起源、宗族的起源,都可以从风险的角度来解释。比如我们以前总说养儿防老,防的是什么?生存挑战。

陈志武老师原来都是在研究股票市场、资本市场、基金、保险等不同的金融市场产品,后来他就想,这些产品跟养儿防老的区别在哪里呢?

“我恍然大悟,养儿防老的意思就是把儿子、女儿看成是基金、股票、债券、保险等等不同的金融投资。”

此外,为什么各社会曾经都是包办婚姻,无恋爱自由?为什么城市、国家的诞生也可以从风险角度来看?为什么古代签订商业契约会加入神明的惩罚?

整个文明发展史,与其说是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历史,不如说是人类与风险博弈,不断提升风险应对力的历史。

更多风险视角下的人类文明创举,请扫描海报下方二维码预约陈志武老师的课程。

不管哪个年代,企业家都贡献极大!

这里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齐内曼人的故事。

在亚马逊雨林有一个土著社会,里面居住着齐内曼人,他们生活在不同的部落。人类学者通过几十年的跟踪研究发现,那些离商业市场越近的齐内曼人,他们的生活条件就越稳定,饱一顿饿一顿的波动性小,包括健康在内的生活状态会更好。

为什么?他们可以通过跟市场去做交易,把不能吃的东西到市场上去卖掉,换成能够吃的东西。最终使得生存面临的风险降低。

所以,我们就更能理解,企业家在社会民生中的道德地位。商业造就了规则和秩序。而当我们从避险价值来重新认识商业的时候,就会对历史上很多的事件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金融这个发明妙在哪里?

最近几百年人类社会做的另外一个大的创举就是金融市场。因为金融市场的避险能力比商业市场,比婚姻家庭都更为精准,效率更高。

什么是金融呢?金融就是跨期价值交换,涉及到今天和明天、明天和后天,不同时间点在人与人之间进行重新配置的交易。所以,金融从一开始就兼备了一个最主要的功能,帮助买卖金融产品的人,更好地安排他们的生老病死,以及其他的风险挑战。

举一个例子。1845—1850年,爱尔兰发生了一次大饥荒,一种病菌造成了爱尔兰人主要的粮食来源马铃薯致病。5年间,爱尔兰人口减少了1/4。

当时爱尔兰约有300家小额贷款公司,大多数利率都很高。而根据研究发现,有贷款机构经营的地区比起没有金融的地区,人口下降的幅度要低40%!贷款的金额虽然很小,期限也未必很长,但却是雪中送炭。他们可以去买种子、养猪等,维持生计。

大量研究证明,金融的确能“救急”,缓和风险事件的短期冲击。哪怕是贷款利率很高,也能帮助减少苦难、降低暴力。金融妙就妙在这里。

在这堂课程中,还有非常多事关我们生存的世界的精彩解读。

当下全球面临什么样的普遍风险?过去万年,为什么每次技术变革都会带来更大的财富差距?我们应该如何解读当下的处境?个人在风险来临时,应该如何应对才能找到自己的安全感?

扫描海报下方二维码预约陈志武老师的课程,一起换个视角看待这个世界!

福利限时领!扫下方二维码,免费学习本课!(限首次注册混沌APP的新同学,72小时内还可无限回看哦)进群额外享课程精华总结、加餐学习资料包、一起追课讨论~↓↓↓ 立即扫码领取 ↓↓↓

常见问题

陈志武教授如何看待风险应对力?

陈志武教授认为,风险应对力不仅仅是自我保护,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与风险博弈的历史。诸如商业、婚姻、家庭、金融等,都是人类为了应对风险而创造的制度安排。

养儿防老和金融产品有何关联?

陈志武教授提出,养儿防老的本质是将子女视为一种金融投资,其功能类似于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核心目的是为了应对未来的生存挑战和风险,这与儒家思想中‘不患贫而患不安’的理念一脉相承。

商业活动如何帮助人们应对风险?

通过齐内曼人的例子说明,参与商业活动能有效降低生存风险。人们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将非必需品换成必需品,从而平滑消费波动,使生活条件更稳定,减少饱一顿饿一顿的不确定性。

金融的核心功能是什么?

金融是跨期价值交换,其核心功能是帮助人们更好地安排生老病死等风险挑战。例如,爱尔兰大饥荒时期,有贷款机构的地区人口下降幅度显著更低,因为贷款能提供紧急资金,帮助人们维持生计,缓和风险冲击。

企业家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

从避险价值的角度看,企业家通过商业活动造就了规则和秩序,他们为社会提供了降低风险、稳定生活的途径,因此在社会民生中具有重要的道德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