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一幅画说起。这是保罗·高更于1897年12月完成的一幅耐人寻味的后印象主义作品,该画最右边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婴儿,最左边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整个画面代表了人的一生。中间是一个摘果实的人,象征收获的欢乐。右边有一个人惊讶的看着两个穿长衫者谈论自己的命运。左上方一座暗蓝色雕像举起双手,暗示死亡的不可避免。题为《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个看似简单,其实深刻的三个人生哲学问号。窃以为,现代教育家梁漱溟的一句名言:“守之以道,行其所知。”仿佛巧妙地回答了以上的三个问号。同样,若借用梁漱溟先生的这句话来评价混沌,似乎比较恰当。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
这个世界怎么了?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就是资本就是核心竞争力;这是一个专业分工的时代,每个人都只是在某个领域精深,因而需要别人在其他领域的知识服务;这是一个信息爆炸、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节奏太快了,需要有人帮我们筛选和提炼知识。
于是,面向各类人群的知识类产品都已经拥有了一群相当数量的固定使用用户。对于这些产品,用户可以各取所需,需要就去购买,靠知识赚钱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不一样的声音:靠,网上看个东西还要收费,这些人还要不要脸?
为什么会有人这样评论呢?大概就是因为,中国的互联网很长时间都是以免费提供资源的形式存在的,哪个知识不懂去问度娘,或者去专业的网站上看帖子。但究竟又是谁提供的这些免费知识?他们是否愿意一直无偿提供帮助呢?很多人却从未认真考虑过。
有个故事讲得好,一个富翁每天都给乞丐一块钱,后来富翁家道中落,对乞丐说:恐怕以后不能给你钱了,因为我以后要把钱拿给妻子来维持家里的生计。乞丐听了暴跳如雷,他怒骂道:你竟然敢把孝敬我的钱拿去养你媳妇孩子?!
原本挣钱就是拿来养家的,但在乞丐眼里,竟然成了一种邪恶,是不是觉得很搞笑?但这个故事和知识付费是不是有很大的相通之处呢?二者都是在习惯了拿来主义之后,不肯接受被夺走的感觉,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别人愿意给予,本来我们就该报有感恩之心,因为这些东西从最一开始就不属于你的。
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应该证实知识价值,认知和经验,是可以卖出一个合理价格的,也是有理性的人愿意买单的。换一个角度,这是对于知识提供者最起码的尊重和肯定,也是我们在一个领域学到新知识的有效途径。
我们为什么要付费
任何事物都有它存在的道理,知识和意识的升级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跑得又快又好,我们的大脑需要一直保持充电的状态。
首先,关于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是无需多说的,知识是无价的。如果别人的东西你正好需要,那没什么理由不买,只不过他可能是以视频或者音频等不同形式呈现而已。
有些人可能会想:我今天要是省下这笔钱,能搞次高档消费、一件新衣服、一个包包等等,那你还是别去学了。在你眼里,物质的需求要比自身的提高更重要,那很有可能你这辈子总是需要去积攒零碎的钱去买这样价位的东西。
不妨换一个角度去思考:
- 一种知识的背后又往往推销某种观点,发人深思因人认同;
- 内容往往可以直接转发或作为谈资,提升你在人群中的逼格,表达你的态度;
- 经过长期的积累,带给你思维上的革新,更有幸的是大脑的一次升级,这可是奠定未来高度的重要基石,你是在不断向上的过程中,实现一次次人生进阶。
付费知识产品洪流之下该选什么
我推荐混沌大学,让你花更少的钱,学更多的知识,并且学的更好。
知识付费平台没有好坏之分,而是看谁的模式更适宜学习——准确地说,是否符合你的学习特点、求知心理和消费习惯。
混沌一直努力的是:
- 降低学习成本,帮助用户省时间,降低学习门槛和成本。
- 增强学习体验,快速地满足人们消费知识内容的各种动机,并带来感官愉悦等各种附加享受。
- 提高学习深度,满足系统深入的学习诉求,利用碎片时间、进行持续连贯地学习。
- 提供精良的内容,打造丰富的课程生产体系——从头部到长尾细分,知识更加非标,不断自我迭代。
李善友先生说:“好课程,是混沌大学存在的唯一理由。”是以为然。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答案不证自明。
混沌大学双十一4重福利
福利有效期:11月9日20:00至11月11日24:00
- 第1重:老同学续费直接延长3个月学籍,多次续费上不封顶。
- 第2重:老同学邀请新同学加入混沌大学,老同学可以获得3个月学籍。
- 第3重:新同学入学,立即获赠3个月延长学籍。
- 第4重:放心大胆地邀请朋友加入混沌大学吧——新同学入学1个月内,不满意全额退款。
详情戳:双11混沌感恩季,超级福利提前大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