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思辨型团队,是团队每个成员都认可思辨的理念、并且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一个人人都强调“执行力”的年代,重视思辨精神就显得尤为可贵。爆款游戏 《刀塔传奇》缔造者王信文老师将和大家分享如何打造“思辨型团队”。你将发现准确描述事实,就能解决一半的工作问题。
一、创造平等的沟通氛围
腾讯是一个中国公司,但腾讯的员工入职的时候都要取一个英文名,同事之间称呼也常用英文名。比如马化腾在公司就被叫作“Pony”,英文里是“小马”的意思。而阿里的员工基本都有一个花名,比如马云叫“风清扬”,现任CEO张勇叫“逍遥子”。
这么做有道理么?有道理。如果没有花名,下级对上级就会称呼“马总”、“张总”。一旦带上这种称呼,沟通就很难平等。沟通一但不平等,信息的传播就会不通畅。
很多硅谷公司的CEO都选择开放式办公,也是为了营造平等的沟通氛围。因为一个超级豪华的老板办公室,会造成强烈的不平等感。
二、要直接的信息,不要噪音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其实并不推崇“有话直说”。如果我们要批评一个人,也常常习惯先表扬一番,再说缺点。
“有话直说”有两个要求,一个是不铺垫、不饶弯子。二是尽量精简、明确的呈现信息,而不把想说的话隐藏在噪声之中。
三、心态开放地接受批评意见
从人性的角度讲,没有人喜欢批评意见。但是一旦突破这个障碍,思路就会被大大打开了。
有一次,我遇到一位离职去了supercell(业界一流的公司)的同事。我问他:新的公司,有什么地方比我们公司做的更好?问完这个问题,我心里其实有点忐忑,因为人总是害怕尖锐的批评。
这位同事思考了一会,给了我一个答案。听完他的答案,我发现我竟然真的收获很大!从此,只要遇到离职的前同事,我必问这个问题。不仅如此,我还让所有入职满半年的同学回答:你之前的公司,有什么工具、流程、方法,比我们的更好?
心态开放,意味着我们也要容忍某些明显错误的意见。因为如果我们对错误意见施予打压,那就没有人敢提意见了。
四、准确地描述事实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很多时候,会议室里的争执不休,是因为大家对事实的了解不一致。所以在开始讨论后的第一句话,我常会问:目前的现状是怎么样的?如果能够准确、毫无粉饰地描述事实,那问题常常就解决了一半。
中文有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我们常常把“表达能力”和“文学”这两件事混淆。江州祭酒陶渊明,礼部尚书苏东坡,左都御史纪晓岚……这些大官吏,都是吟诗作文的一把好手。而他们的政策观点是否深刻、是否行之有效,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判断标准是:文学性是否够强,比如是否押韵。
毫不夸张的说,这样的现象,在今天依然存在。所以在进行高水平讨论的时候,我们要警惕用“文学表述”作为战斗武器的情况。
五、追求正确的结果,而不是想尽办法证明自己正确
这点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极难。因为中国人特别讲“面子”。当面承认自己错了,或者当面接受他人的观点,需要极高的修为。
我还是个新人的时候,曾经待过一个团队,团队成员的水平都还不错。但有个很大的问题:每次开会,大家很难达成共识。特别是大老板在的时候,形成共识就更难,因为人人都想在老板面前表现得很厉害,结果就是讨论的效率极低,无法形成合力。
六、判断论点(argument)的强弱
这条是跟Google的朋友学来的。跟他们开会,他们经常会评价说:“你刚才的那条argument很强(或者不强)。”强,就是逻辑上有说服力的意思。判断论点强弱,就是在尝试接受对方的观点,可以形成很好的讨论和互动。
举例说一些论证方法的强弱。
- 举例证明一个观点是比较弱的。举例和类比的作用是帮助他人理解,而不是证明。
- 举反例证伪一个观点的时候是很强的。
- 统计数据是比较强的,但是要分清“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 用户调研是比较强的,但是要看调研方法是否严谨。
- A-B Test是最强的论证,但是取得数据的过程往往不容易。
七、有人最终拍板并承担责任
思辨型团队,并不意味着要民主决策。实际上,如果内部争执不下,需要投票才能做出决策,往往说明决策的质量不高。
所以,有人拍板并承担责任,就会显得很重要。拍板的人,并不一定是职位最大的人,而应该是决策的责任承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