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读懂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仿佛一年比一年更难。很多企业在时代的洪流中逐渐退出舞台,但也有企业在每一次挑战后变得更加有韧性。

特别是传统制造业企业如何提升效益,不落后于时代?

数字化成为一条必经之路。

施耐德电气,作为一家在工业自动化与能源管理领域有着深厚经验的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布局由来已久,以“数字化领导者”为目标的战略转型已经小有成效。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上,施耐德电气有怎样深入的思考?又是如何助力企业实施转型的?

上周六,混沌大学研习社为大家请到了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他为大家详细分享了数字化转型的4个维度融合、3大挑战、2大举措及一些典型案例,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完整笔记请见《为什么很多公司上了ERP、MES等系统,仍效率很低?企业数字化3大挑战》)

传统制造业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 | 背景

第一个是能源变革。

工厂要做数据化,对能源的需求最起码还要翻一倍。但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所以能源效率必须提升50%,做到未来20年、50年,总能耗和今天一样。

第二个是数字化。

现在如何把机器和人链接起来,做好机器与人,人与人之间的交互。现在数据有点多,但是光有数据,不懂专业没有用。人工智能最终目标也是技术和专业领域的结合。

整个能源和数字化的结合,实际上是IOT带来最根本的技术推动,同时也是整个社会最大的需求。

| 四维融合

第一是能源管理与自动化融合。

第二是纵向的终端到云端融合。

第三是横向的全生命周期融合。

第四是从分散式管理到集成化的企业管理。

| 三大挑战

第一个挑战肯定在管理上面,其实最根本的还是战略。

第二个是能力挑战。

第三个数字化真的要成功,要以效益为第一位。

| 两大举措

第一抓管理,改革企业文化,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组织灵活性要改变,更好的适应变化。最后你的流程必须再造,千万不要只是把现有的流程用代码重新映射到数字空间,那就糟了。

第二提高能力。搞清楚要建设什么能力,哪些先建,哪些后建,哪些是可以请别人帮忙。其次要吸引人才,而且关键是能够让现有的人才也能学习新的东西。

| 小结

制造型企业做数字化转型,得先医后药、先软后硬、小步快跑、效益第一。从举措来讲,肯定是从管理、能力、效益入手。

施耐德电气过去184年的转型,也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看上去很长,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也是自我革命的过程。一旦你有持续转型的文化,一个信念和能力,那你应对整个变化的世界、变化的竞争态势、变化的客户,就会立于一个不变不败的境地。

常见问题

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三大挑战是什么?

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三大挑战包括:首先是管理挑战,最根本的是战略问题;其次是能力挑战;第三是必须将效益放在第一位,数字化才能真正成功。

施耐德电气提出的数字化转型四维融合具体指什么?

数字化转型的四维融合是指:第一是能源管理与自动化融合;第二是纵向的终端到云端融合;第三是横向的全生命周期融合;第四是从分散式管理到集成化的企业管理。

制造型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应采取哪些关键举措?

制造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举措包括:第一抓管理,改革企业文化,改变组织灵活性,再造流程;第二提高能力,明确建设优先级,吸引人才并让现有人才学习新技能。

数字化转型为什么要以效益为第一位?

数字化转型以效益为第一位是因为数字化真的要成功,必须以效益为导向,这是确保转型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避免盲目投入而忽视实际回报。

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总体原则是什么?

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总体原则是:先医后药、先软后硬、小步快跑、效益第一。这意味着要从管理、能力、效益入手,循序渐进地推进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