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教你如何找到用户需求

在上周六(5月9日)的研习社课程中,混沌大学邀请了百度首席信息官(CIO)、百度地图事业部总经理李莹为学员带来了一场《新一代AI地图:从洞察到实践》精彩课程。(点击查看课程笔记:《找到用户需求,百度地图是怎么做的?》)

在课程中,李莹一共讲解了5部分内容:

如何发现用户需求

需求的来源一共有六种:行业积累、大数据、用户调研、技术推动、基础功能衍生和情感需求。

行业积累是在长久的产品运营下积累的对用户的理解,例如,准确就是地图的生命线。

大数据是在地图使用过程中,积累的用户反馈,反哺产品进行优化。

用户调研,通过对用户长期的跟踪、访谈、调研,去识别出很多的用户需求。

而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可以引领用户需求的,例如随着语音的识别合成、自然语言理解、AI能力的不断发展,地图能更好的去听清、听懂和满足用户的需求,也自然带动了用户对语音交互的需求。

如何评估用户需求

找到了用户需求之后,如何对需求反馈进行优先级排序也是一大问题。

百度地图一般会有两套体系去构建它需求反馈的优先级,一套叫做客观评估,一套叫做主观评估。

关于客观评估,例如,偏航率的计算,它的评估就是看偏航率到底有没有提升,比如说地图最主要的需求是去检索一个地点,那么它有没有第一时间找到这个地点就是一个评估指标,百度地图会有一套完整的客观评估的体系,来衡量出产品出了哪些问题,同时再进一步回归,是不是解决了这些问题。

另一套就是主观评估,会通过用户调研、净推荐指数、一些大规模的用户访谈问卷去分析出来现在用户的痛点。

同时百度地图提供了非常多的入口,让用户来提交他所遇到的问题。

在APP端内就有用户反馈和上报的通道,也会在微博收集用户的主观反馈,然后归类、分析,去决定升级和开发的优先级。

个人用户需求及满足

对于地图来讲,用户大概有四方面的需求:

第一是真实,百度地图的愿景就是要刻画真实世界,地图其实就是把物理世界上跟位置、地理位置相关的信息呈现出来,能否把真实世界的东西在地图上呈现,是地图的第一任务,真正的真实是地图给予的信息能跟现实世界看到的信息,甚至服务相一致。

第二是准确,对于地图来讲,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果我们出行时导错了一条道路,它可能会浪费我们的时间,也可能会让我们付出更多成本和代价,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安全。所以对于地图来讲,准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要求。

第三是时效,其实现在的地图已经变成了越来越具备时效性的产品,比如说我现在出发几点到,这是大家最常用的一个地图的功能,是用户非常强的刚需。

第四是交互,手触使得电子地图的交互成为可能,而语音交互的需求则是近年来越来越重要的需求,无论从安全角度还是便捷角度,地图的交互都是很重要的。

行业客户需求及满足

除了C端,百度地图在G端和B端也有发力。

在智能交通方面,百度地图跟很多的交管部门合作,能够做到优化交通管理、资源配置,提升交管部门的管理效率。

停车难已经成为了困扰城市发展的一个特别大的难题,城市的拥堵很多时候也跟停车相关,百度地图也在落地停车解决方案。

在特别依赖地理位置的物流行业,百度地图提供了货车导航,比如说像限高、限重、限宽、限轴、限行以及限型等等这样的货车出行的限行的规则,在货车导航的时候就可以让货车司机更好地出行,安全地出行。

而对于物流公司,可能需要货车的轨迹的位置记录,来了解和管理车辆的运行情况、运行位置,百度地图的鹰眼轨迹可以提供给物流公司这样的服务,使得司机的发车率和准点到达率都可以有据可依。

网约车行业也是极度依赖定位行业,百度地图为网约车行业提供了基础能力的解决方案,比如轨迹纠偏、里程计算、精准计费等等。

同时百度还接入了多家运力,大家可以在打车的时候可以选择更多不同的组合、不同价格的网约车,也可以选择不同档次的车。

百度地图在智能穿戴方面也有发力,例如跟小天才手表的合作,百度地图在全球首创了亲子同险,家长不管在什么位置都可以看到孩子的位置,同时还设计了一个叫做地理围栏的提醒,家长可以设定孩子的区域范围,如果他出了这个区域的话,就会立刻收到报警的提示,用来保障儿童的安全,也解决家长的一些难题。

不只这几个行业,作为中国最大的智能化位置服务平台和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础设施,百度地图赋能了各行各业,驰骋产业智能化升级战场。

AI助力减本增效

在AI的赋能之下,百度地图的道路生产方式就可以结合全景采集车的信息、用户的脱敏的轨迹信息、在互联网上发布的一些信息等,进行综合的处理,就可以把生产效率提升30倍,也就是全景采集一天的数据,一个人只需要0.25天就可以完成,并且这个效率很高,而且质量也更加的稳定和可控。

到目前为止,百度地图已经有80%的数据采集环节已经完全实现了AI化。

在位置信息变化验证、更新上,百度地图实现了以AI智能打电话的能力来替代人工拨打电话查证,效率显著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语音的识别、语音的合成以及语意的理解技术来实现人工能实现的效果。

疫情期间,百度地图已通过AI打电话的方式验证了上百万家商铺的信息。

李莹结合百度地图发展史的产品经验分享非常详实,她在本次研习社课程中分享的内容比文中介绍的更全面而系统,为让大家快速理清课程逻辑,混沌大学制作了本次课程的思维导图。

常见问题

百度地图如何发现用户需求?

百度地图通过六种来源发现用户需求:行业积累、大数据、用户调研、技术推动、基础功能衍生和情感需求。例如,行业积累是对用户理解的长期沉淀,大数据是用户反馈反哺产品优化,用户调研通过跟踪访谈识别需求,技术发展则能引领新的用户需求。

百度地图如何评估用户需求的优先级?

百度地图通过客观评估和主观评估两套体系来构建需求反馈的优先级。客观评估通过指标(如偏航率)衡量问题并回归解决效果;主观评估则通过用户调研、净推荐指数、访谈问卷以及APP内反馈、微博等渠道收集用户痛点,归类分析后决定升级开发优先级。

个人用户对地图的核心需求有哪些?

个人用户对地图主要有四方面需求:真实(刻画真实世界,信息与现实一致)、准确(避免导错道路带来的时间成本和安全风险)、时效(提供实时出发到达时间等刚需功能)以及交互(手触和语音交互带来的安全与便捷)。

百度地图为哪些行业提供了解决方案?

百度地图在G端和B端均有发力,例如为交管部门提供智能交通优化管理;为物流行业提供货车导航(考虑限行规则)和鹰眼轨迹管理服务;为网约车行业提供轨迹纠偏、里程计算等基础能力解决方案;并与小天才手表合作推出亲子同险和地理围栏提醒,保障儿童安全。

AI如何助力百度地图提升生产效率?

AI赋能下,百度地图结合全景采集车、用户脱敏轨迹、互联网信息等进行综合处理,将道路生产效率提升30倍(一人0.25天可完成一天采集数据),且质量更稳定。目前80%数据采集环节已实现AI化,并通过AI智能打电话验证位置信息变化,疫情期间已验证上百万家商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