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健身、二次元、闲疯帝疫情突入其来改变了什么变化1:我们面对重大灾难问题时的内容生产传播和影响力和2003年的非典相比,面对今年疫情,有太多的人参与到内容体系搭建里。所以我们经常说,每个人的言论都是史记。传播影响力也非常惊人。如今,钟南山院士的任何一句话,都可以在一个小时之内传达到4亿中国人的手机上。
变化2:非公众内容(民意)对于社会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这一个月里,最轰动的莫过于武汉红十字会的舆情。网上非常多人关注和批判红会的工作,引起了政府关注。1月31号国务院召开了会议,暂时停止武汉红十字会的各项工作。这就是非公共内容的力量。
变化3:个人的传播力度和可信度可以比机构还要高这次,我们发现非常多英雄进入了视野。无论是钟南山,还是吹哨人李文亮,我们都需要有一些人站出来,他们的传播可信度比机构还要高。现在我们非常喜欢听钟院士的讲话,反而对一些机构不那么感冒。未来一定会有更多个人而非组织,能够站在公信力的顶峰。
变化4:网络生活习惯硬性养成今天我写PPT时,别人突然跟我说自己要崩溃了。为什么?因为突然有个谣言说,上海小学生开学的时间推迟到了5月1号。也就是说,宝宝和妈妈要再相处3个月。这让很多家长都信以为真,崩溃了,小学生的线上教学成为了当务之急。这一轮有个企业做得非常好,就是学而思,宣布免费向所有中小学生开放课程,于是很多妈妈群里大家奔走相告。我们自己内部做了调研,免费期过了以后有多少人还会继续买他的课程?答案大约是60%以上,名利双收。
变化5:健康习惯强制养成大家在家里基本上不超过十天,身体就会长毛了,所以很多人买了健身器材。但是我们还会去买传统的健身器材吗?不会了,现在年轻人都相信硬件和软件结合所能带来的方便和有趣程度。我身边很多家庭都用Keep的健身器材,因为可以和Keep的软件、内容打通。软件和硬件相结合,这是一个方向。
变化6:消费水平的降低会持续一段时间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即中国消费者对未来2—4个月之内自己经济收入和环境认知的指数,从2019年10月开始就暂停公布了。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指数一定会降的。工厂停产、企业停工、餐厅歇业,非常影响我们后面的产业工人和打工者,甚至是老板。还有漂在大城市的这些人,人在老家隔离,花在北京的钱,比如房租、花呗、信用卡一分都没少,这些都会影响到我们长期消费经济的信心。所以我们认为二季度、三季度消费者的信心都不会恢复,可能对产品越来越挑剔,并且优先购买刚需。
变化7:不扎堆也会持续一段时间疫情带给我们的心理阴影和习惯改变,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换句话说,一段时间或者是二季度之内,我们会很小心去一些人群聚集的地方。所以,相关行业都需要有所调整。举个例子,夜店是非常传统的行业,而且专营于线下。中国最大的夜店集团是我们的客户,前几天我们策划了一次云蹦迪,找几个最好的DJ,让他们在抖音上直播云打碟。有人说这有可能吗?数据结果是,上百万人跟我们一起云蹦迪,现场有300多万打赏。
变化8:二次元不再是亚文化春节期间,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直播监工火了。在雷神山、火神山的现场搭建的过程中,创新地放入直播概念,最多的时候,有7500万人在线云监工。人们吃饭的时候就在看,大黄在干嘛,宋灰宗在干嘛?可能有人不知道宋灰宗是个啥?是云监工们起的名字,宋高宗就是高层吊车,宋灰宗就是送灰的,我特喜欢的摄像头叫摄政王,电焊那个工作组叫汉武帝,打桩机叫楚桩王。这都是典型的二次元特征。据腾讯社交大数据的报告,2018年中国二次元用户规模3.7个亿,其中核心二次元用户1个亿。这个数据相当于,中国1/4的人口是二次元用户,这还算小众吗?我们的品牌是否未来和二次元结合呢?
妖娆自救,战“疫”中企业的“骚操作”
面对这么多突如其来的变化,我们来说几个“妖娆自救”的企业案例。
- 言几又:送书外卖言几又书店找到了创新的客户触达方式。他们基本上都开在商场里,商场不允许开工,他们也开不了工。怎么办?他们和饿了么合作,饿了么是送食粮,送食粮的时候顺便还可以送精神食粮,也就是把言几又的书外卖给用户。这是一次典型的自救,也是典型的互联网化过程。是把传统的书店加上外卖这样的行业,做了一次跨界的融合和尝试。
- 王健林免房租我们不得不说王健林,重塑英雄形象和口碑。以前,我身边很多人说万达老了没意思了,想去更新的商场。但是这次王健林承诺一个月免租,真是纳粉无数,很多人又重新决定入驻万达。虽然损失了30多个亿,但是这真的是挽回了万达在所有商户中的口碑,做得非常好。
决战疫情,然后呢?这两个方向,要深度融合
接下来讨论疫情之后的安排。我看钟南山院士的讲话,很多人认为,3月份之内疫情就可以得到及时控制。这个时候,那才是我们企业决战的时候。二季度应该大家都会最忙,因为一季度没做的kpi都要放到二季度。二季度有暑期档还有618,都是非常重要的营销节点。到现在如果你二季度的规划没做好,那真的要开始急了,因为二季度是所有品牌去争抢的一个方向。但也是从二季度起,我们将面对消费力下降,对非刚需产品的需求降低,对于品牌和产品的性价比要求变高的疫后经济环境,怎么办?我们认为有两个方向可以融合。
1. 深度融合互联网,但不要踩坑
坚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不只是产品和业务还包括组织和工作方式,更深的阶段在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如何高效地跟电商、直播、短视频、移动支付、网络娱乐、知识付费、内容付费、线上教育、外卖跑腿、在线办公等等完融合,产生新的商业模式甚至新的业态。互联网它大概只有两个重要的方向:一个方向是减少时间、节约时间;第二个是更好地浪费时间。
举个例子:佐大狮的新玩法
我们的合作伙伴佐大狮,这家2019年初刚开始创业的公司,截止到2019年底,短短一年时间已经覆盖全国239个城市,每个月服务700多万人次外卖就餐。这是调味品行业的尝试,深度融合外卖行业。以前在中国卖酱只有两个卖法,一个卖给消费者,一个卖给餐厅。但是这家公司玩了一个新玩法,帮助B去To C,赋能那些在饿了么和美团上的中小外卖店,让他们提升销售利润。所以现在有十万个商户,每天帮他们卖酱,这就是深度融合互联网的玩法。
也别走歪:没有明确复购,不要强制推留存
但是这条路里有一个坑。我们以前看到非常多公司过于强调互联网打法,在消费者没有长期需求或者复购的意愿下,他们就强行地使用互联网思维,使用低成本销售或者硬件免费的模式,期望从后面的增值服务赚钱,这种做法在现在经济条件下是完全不成立的。比如说电视送给你,我从后面的点播服务收回成本,这件事情在以前是说得通的,但是在现已经很难了。所以这件事情需要大家注意,不要踩这样伪互联网的坑。
2. 坚定地文化升级
有的人说我是否一定要跟互联网结合? 也不一定。很多产品不需要跟互联网结合,但是你可以和文化结合。如果你既没有互联网又没有文化,那日子才会难过。文化升级后的高品质生活和产品,一定是未来一个重要的方向。但是,一定是为有价值的高品质产品披上文化的外衣,而不是硬造需求。线下很多人说没有机会了,尤其是这次很多人养成互联网习惯以后。我再三重申,我认为线下的机会非常非常大,而且2020中国线下非常大的机会,在于沉浸式体验。比如说重庆的洪崖洞,搭上美国科幻片和日本知名动画片双结合的打造,变成了文化旅游创新的景点,通过抖音等方式让大家所熟知。
最后最后分享一句话,听说来自于武汉的街头。“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现在我们自己的行业里面,可能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也可能看到了非常好的机会,大家都在坚持着,希望能够通过努力,改变这个世界。所以,我觉得无论是钟南山还是李文亮,无论是西贝的贾国龙,还是熊猫的申晨,每个人都是凡人,也都是英雄。当然,改变之前你要想好一件事情,就是2020年请你活好。要活好,先活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