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新消费泡沫破裂了;也有人说,中国消费市场仍大有可为。新消费为什么如此“热”、但品牌表现为何又不尽人意?消费起起落落,不变的规律是什么?创新创业的困局是什么?消费赛道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调整和变化?又有什么机遇和挑战?本周六,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做客混沌,带来课程《消费起落,如何洞察变与不变?》,从资本、流量、供给等视角,梳理消费赛道变化背后的本质和原因,洞察消费的“变”与“不变”!涉猎消费及TMT、高科技、生物医药等领域,峰瑞资本投资了超过150家创新企业,其中有三顿半、三只松鼠、可啦啦、信良记等知名消费品牌。
点击海报,扫码预约周六首播课《消费起落,如何洞察变与不变?》
本节课你将思考和收获:
- 如何从9年后中国的新消费市场,倒推现在的创业目标?
- 零售vs服务,有何本质不同?
- 今天三顿半等诸多品牌,为何选择把零售服务化?
- 各平台间“防火墙”拆除,对品牌力和产品力又有什么影响?
- 未来十年,将诞生哪些中国新需求?
三顿半和冻干咖啡的升级“秘密”
上个世纪60年代,雀巢发明了冻干咖啡。在过去三年里,以三顿半为代表的升级版的冻干速溶咖啡迅速打开中国市场,目前中国成为普及冻干咖啡的主要国家。世界上其他国家采用的多是烘干咖啡,其成本相对更低,尽管如此,冻干咖啡为什么依然可以在中国迅速普及?
峰瑞资本在三年前投资三顿半的时候,线上速溶咖啡还远不够大,并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中国的咖啡市场是一个增量,为什么在当时咖啡销售量增长的时候,线上速溶咖啡反而不太增长?
三顿半是怎么从口味、到消费体验、到独特理念,一步步占领新一代用户心智、并培养忠实用户的?
三只松鼠和一个“孔”
在中国零售这盘大生意当中,线上销售迅速成长。10年前人们的消费方式是线下搜索想体验、购买的商品,到线上来比价。今天人们的消费行为多半变成了线上被种草,线下进行体验。
对任何一个创业者,尤其是到了中型公司以后,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只做线上不够大;只做线下跟用户的接触不够多,也不够大。虽然线上线下的用户重叠越来越多,但这两个流通渠道的形态却完全不一样。
三只松鼠刚开始拓展线下零售的时候,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居然是它所有的包装上没有可以挂在货架上的小孔,这在线上渠道根本不成问题,因为线上货物不需要挂着销售。
线上线下用户的购买习惯、品牌效率、价格、产品类型、销售策略等全都不一样,这些变化对于零售和服务的本质起到怎样的改变?怎么同时做好线上线下?
大牌平替,机遇几何?
中国化工在上世纪90年代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生产具有巨大的加工端产业链优势,同时在2000年之后开始了第一次相对整体的消费升级,于是中国内地市场出现了第一次大牌平替——各种各样的国产日化家清用品与当时的皇冠品牌宝洁竞争。
看起来几乎要成功了,但后来这些国产品牌大多数都失败了,一是因为宝洁的降价。二是因为在金融危机前三四年,化工产品的原料石油价格成倍上涨。因此在做平替的时候,原料成本占售价比较高,当宝洁把产品价格下调时,有些国产产品的盈利空间被挤压,最后被挤“死”了。
这件事在今天也能看到了一些特殊的映射。2020年和2021年双十一,天猫美妆品类前10中,除了中国品牌薇诺娜,剩下全都是雅诗兰黛、欧莱雅这些国际大牌,它们重新霸占了双十一的化妆品榜单。
国货美妆品牌如何与国际大牌竞争?国潮还有没有机会?如果想要成功,需要怎么做?
更多新消费洞察,点击海报,扫码预约周六首播课
【不容错过的5个理由】
- 分析大视角:作为投资人,李丰老师非常擅长结构化思考。他会从现象出发,放眼于整个大市场的商业演化,对长期经济趋势,他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和判断?给大家带来哪些启示和建议?
- 详实的案例:三顿半、三只松鼠、海底捞、盒马等品牌,占领用户心智的终极秘密是什么?通过案例细节的分析,你将获得答案和启发。
- 终局思维:中国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本节课将带你从9年以后往今天看,判断该面向谁,解决什么问题,从哪儿开始,又能有多大的市场规模。
- 看清本质:透过新消费专题,练就自己洞察现象背后本质的能力。来与大咖们一起纵观新消费的前世、今生和终局,找到新消费的底层规律,厘清中国市场上那些五花八门的商业现象。
- 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是这场消费战争的参与者和共创者,如何构建一个健康的新消费生态,如何正确识别、满足和重塑每一个个体的需求,与你我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