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毁了我

有深度的思考和学习,必然能摧毁一切

第一次听说混沌,是因为前老板徐小平老师。

那一年,徐老师刚好60岁,从新东方功成身退之后二次创业天使投资,再次站上了行业巅峰。

所以,当听说徐老师去参加了某个商学院,而且是端正地坐在台下当学生的时候,我颇为惊讶。

当时,我负责徐老师的对外媒体邀约和部分行程安排,平时邀请徐老师讲课的机构和媒体数不胜数。

我很好奇,哪家商学院这么牛?居然把徐老师弄去... 当学生?

后来我才知道,这家商学院的名字叫"混沌"。

不久之后,我又认识了一位混沌的学员:创新院2018级的仇炼英,人称仇哥。

仇哥是做教育出身的,奋斗了几十年,公司被收购之后,已经成功在美股上市。

他对自我提升抱有极大的热情,热衷于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比如新书读书会、同学分享会等等。

在仇哥的介绍下,我陆续认识了一批混沌创新院的学员,比如微软加速器的檀林、米果文化的胡渐彪、艾佳生活的李想等等。

很诡异的是,他们平时经常探讨的一个话题是:明年要不要继续留级?

我参加过的商学院也不少了,这还是我第一次听说有人为了学习,要主动留级的。

这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混沌凭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让这帮惜时如金的CEO们如此趋之若鹜?

对于这个问题,仇哥给了一个答案:李善友教授虽然每年都讲创新,但每次的内容都不一样,他会不断推翻自己,快速迭代课程内容。

迭代速度有多快呢?

据说,半年内听善友教授讲同一节课,居然有五到八成的内容是全新的。

这让我对混沌产生了更加强烈的好奇。

02

于是,当混沌创新院开启2019级招生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拉上公司合伙人,第一时间加入了混沌。

加入创新院之后,才发现这真是一个极其"奇葩"的组织。

一般商学院都是吃饭喝酒搞关系的比较多,这几乎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

至于学习?混混就好,大家都懂的。

但在混沌,"只社交不学习"就是耍流氓,是混不下去的。

不仅如此,这里的学习强度之大,让人有一夜之间回到高考时代的错觉。

每次大课都是从早学到晚:上午听完几个小时的烧脑内容,下午就带你刻意练习。

晚上还有研习坊、分享会、私董会等环节。

当然,肯定少不了做作业、写论文,最后一天还有现场考试。

我第一次来混沌上大课的时候,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被虐到怀疑人生。

上了三天课,我在酒店旁边吃了三天的麦当劳——是真的没有时间大吃大喝,吃饭都要掐着表算时间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时间社交;只不过,社交的方式比较特殊而已。

那就是,一起熬夜。

每天的大课结束之后,每个班会选出一支代表队,参加第二天的全年级展示PK环节。

为了不在创新院全体学员面前丢脸,每个班会由领教和班委牵头,带着被选出来的学员一起打磨PPT展示的内容。

白天不可能有时间打磨,于是,就只剩下晚上了。

因为熬夜实在太凶,19级一班还自发成立了一个叫"熬夜小分队"的组织。

我司合伙人刘天义是"熬夜小分队"的主力成员,他每天基本在凌晨六点左右回到酒店房间,睡两个小时,早上八点继续去上课。

也正是因为这样不眠不休地并肩作战,"熬夜小分队"成员的感情都特别好。

03

说到感情,混沌同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真诚。

有一次大课期间的刻意练习,是以私董会的形式进行。

具体的流程是: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每组派出一名同学当案主,以自己公司作为案例,请同学们轮流提问给建议。

结果,被派出来的同学往往被批得体无完肤,痛不欲生。

来创新院的学员都是各个行业的翘楚,平常在公司里要不就是老板,要不就是高管,很少被人这么指着鼻子质疑过。

忠言逆耳的道理大家都懂,但被人当面揭穿商业逻辑的漏洞,被质疑团队能力、盈利模式、行业前景的时候,还是需要一定心理承受能力的。

反正,我司合伙人天义作为案主,当天晚上被批完之后回到房间,沉思良久,一宿未眠。

但冷静下来之后,更深刻的感受其实还是感动。

因为那些绞尽脑汁、苦口婆心为你出谋划策的同学们,都是真心为你好。

这也是为什么,私董会结束之后,同学们都会紧紧拥抱在一起,发自内心地感激彼此。

04

当然,创新院的"奇葩"远不止于此——从课程安排上,混沌就不太像一家商学院。

来参加商学院的都是老板、高管、投资人,他们既要花钱,又要花时间,对课程的要求自然不低。

为了给学员足够多的收获感,一般商学院的课程都会强调实用性,偶尔再谈谈家国情怀、国际大势,足矣。

但像混沌这样,教这么多与商业经济无关的内容,实在罕见。

在创新院,你能学到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心理学、美学、教育学、哲学...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些都是商业无关的"无用之学"。

但这也正是混沌最与众不同的地方。

这里所教的,不是如何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是:如何思考。

用善友自己的话来说:混沌教的不是what to think,而是how to think。

为什么how to think如此重要呢?

以混沌讲授的案例《计算机行业破界创新史》来解释:

计算机行业最早的公司不是苹果,不是IBM,而是一家叫做Univac的公司。

Univac市场部曾在1950年做过一个预测:到2000年,全球计算机的保有量将达到1000台。

他们预测的前提假设是:电脑是专为科研人员设计的,全世界的科研机构也只有那么多。

如果在传统商学院,Univac能学到的是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如何优化供应链、提高运营效率,让计算机的成本更低、利润更高。

而在混沌,Univac学不到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却能学到如何识别和打破原有的前提假设。

实际上,之后的公司也是这么做的。

有一家叫做DEC的电脑公司,它打破了Univac前提假设,认为电脑不仅可以用于科研,更能用于商业机构。

但与此同时,DEC也被自己的前提假设所禁锢,它认为:电脑只能用于商业机构。

不久之后,苹果横空出世。

乔布斯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台电脑。

这个结论在今天看来,稀松平常。

但在当时,这几乎是痴人说梦,迎接乔布斯的只有蔑视和嘲笑。

我们常说,创始人的认知边界,才是一家公司真正的边界。

但打破边界之后,往往是前人未曾涉足的地方。

所以,伟大的创新者通常是孤独的。

还记得善友教授在大课上引用过投资人周亚辉的一段话:

"一亿美金公司CEO靠BD和销售,十亿美金公司CEO靠产品和技术,百亿美元CEO靠什么?"

"我认为,未来30年,能做到百亿美元公司的CEO都是科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他们的思考能力足够深度,优势很明显。"

换句话说,普通创业者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痛点。

而创新创业者则是:通过打破边界,让问题本身变得无关紧要。

所以,混沌从来不讲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是通过学习哲科思维,去探寻人类思想底层的智慧之光。

05

过去一年,因为参加创新院,我自己的认知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我创业是做知识服务的,每年要读100本以上的英文原版书,自认知识水平还可以。

但听了善友教授的课才发现,自己很多书都白读了。

我只停留在了表层信息的积累,没有深入下去,挖掘到事物的本质。

庄子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翻译过来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是要失败的。

如果对"知识"的理解一直停留在"信息积累"的层面,那"知识"不仅无穷无尽,而且注定是低水平的重复。

举例来说,普通人读一本讲美国民主政治选举制度的书,只是积累了信息,增长了见识。

但如果把"知识"上升到"理论"和"思维模型"的层次,即是一次认知能力的飞跃。

比如,有企业家读完这本书,能把美国民主政治选举制度抽象成思维模型,运用到自己企业,通过这套模型来推选连锁门店的店长。

这让我想起善友教授讲过的一个案例:

1995年,"颠覆式创新之父"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文章,唱衰英特尔。

英特尔CEO安迪·格鲁夫把克里斯坦森请到公司,让他谈谈对英特尔的看法。

克里斯坦森的回答是:"我对英特尔没看法。但我有一套理论,我的理论对英特尔有看法。"

他很清楚,无论是行业经验,还是对产品、技术的了解,自己都不可能强于格鲁夫。

但克里斯坦森的理论却给了英特尔一个思维框架,让他们内部达成了一个反常规的共识,实现了第二曲线的增长。

这就是how to think的力量:用理论和思维模型打破经验的边界。

06

当然,混沌大学并不是全知全能,更不是完美无缺的。

实际上,李善友的口头禅是:"我说的,可能全都是错的。"

而这也正是混沌最amazing beautiful的地方。

有一本书叫《阈限思维》,书中的核心观点是:现实是不可知的。

人类对现实的认知,是基于一个叫做"认知金字塔"的模型。

我们所认知的现实和真正的现实之间,至少隔了四个层次:

最下面一层是"经验";倒数第二层是"注意力";接下来是"理论";再往上,是"判断";判断之上,才是你对现实的认知。

但我们通常会根据过往的观察、经验、理论,得出一个看似正确的答案,然后把这个答案当成是现实本身。

但实际上,真正的现实并不可知,我们只能通过不停地探求和追问,找到暂时最接近现实的答案。

这也是为什么查理·芒格会说:如果哪年你没有破坏至少一个你最爱的观念,那么你这一年就白活了。

桥水基金创始人雷·达里奥也说过:如果你现在不觉得一年前的自己是个蠢货,那说明你这一年没学到什么东西。

感谢混沌。想想一年前,我觉得自己的确像个蠢货。

新东方三驾马车之一、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王强老师写过一本书,叫做《读书毁了我》,书中有一段话特别打动我。

我把它改写了一下,送给混沌创新院未来的同学们:

"有深度的思考和学习,必然蕴含着摧毁一切的能量。无论这能量试图摧毁的目标是感知的愚钝,是诘问的苍白,是想象的匮乏,是思想的偏狭,是道德的伪善,还是自我的陈旧、呆滞、局限。它把我旧有的这些问题彻底地颠覆了,换之给我在新的基础上更大的力量。"

(完)

常见问题

混沌创新院的学习强度如何?

混沌创新院的学习强度极大,让人有一夜之间回到高考时代的错觉。每次大课从早学到晚,上午听课,下午刻意练习,晚上还有研习坊、分享会、私董会等环节,需要做作业、写论文,最后一天还有现场考试,吃饭都要掐着表算时间。

混沌创新院与其他商学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混沌创新院与其他商学院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不教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是教授如何思考。课程内容涵盖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心理学、美学、教育学、哲学等与商业看似无关的'无用之学',旨在通过学习哲科思维,探寻人类思想底层的智慧之光,打破认知边界。

李善友教授的课程有什么特点?

李善友教授虽然每年都讲创新,但每次内容都不同,他会不断推翻自己,快速迭代课程内容。据说半年内听同一节课,有五到八成内容是全新的。他的口头禅是'我说的,可能全都是错的',强调对现实的认知是不断探求和追问的过程。

混沌创新院的学费是多少?

混沌创新院2020年的学费为14万元/人。如果两人组成创新小组学习,学费为13万元/人;三人组成创新小组学习,学费为12万元/人。学制为1+6次线下训练营,从2020年3月到12月,平均1.5个月一次,每次三天。

混沌创新院的社交方式有什么特别之处?

混沌创新院的社交方式比较特殊,主要体现在一起熬夜。每天大课结束后,各班代表队需要准备第二天的全年级展示PK,由领教和班委牵头打磨PPT内容,经常通宵达旦。这种不眠不休的并肩作战,使得同学间的感情特别真诚深厚。

混沌创新院的私董会环节是怎样的?

私董会环节中,全班同学分组,每组派一名同学当案主,以自己公司作为案例,请同学们轮流提问给建议。案主往往被批得体无完肤,但同学们都是绞尽脑汁、苦口婆心地出谋划策,真心为对方好,结束后大家会紧紧拥抱在一起,发自内心地感激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