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挖掘机”周亚辉:企业该如何高效融资?| 报名

与资本相处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武术”。

如今突然死亡的企业,不论大小,多数是死于资金断流。而开开心心拿钱,哭哭啼啼离场,这种反差巨大的情节也在现实中反复上演。

也就是说,资本对于企业,有时可以“救命”,有时却很“要命”。所以,对于创业公司来说,第一要务就是要学会高效融资。

不同的钱,有不同的性格与脾气。严格讲,与资本相处既是一种艺术,同时也是一种为保护公司权益而必须要去学的“武术”。

11月25日,昆仑万维(A股上市公司)创始人,并且是“独角兽挖掘机”(趣店、映客、达达、一亩田)的周亚辉,将登上混沌大学讲台,带来一场“实战”分享《创业融资——独角兽企业的必备要素》,深刻阐释资本运作内核,真实还原融资决策场景细节,帮你建立高效融资的思维模型,让你不要成为“越努力越让人心疼”的那个人。一面是上市公司掌门人,一面又是投资高手,周亚辉的分享是紧张、刺激、有趣、酣畅淋漓,欢迎你来。戳图,点击中部黄色按钮领取,限额100,先到先得。

估值一亿、十亿和百亿美金的公司,分别应该如何创业?

以下是周业辉的全文演讲,转载自微信订阅号创业邦(ID:ichuangyebang )过去一段时间我写了四篇与投资有关的文章,阅读量超过1200万。在我目前的工作当中,很多精力是花在研究非标品上。不管哪种工作,这个世界的本质是把非标品变成标品。把经验和知识变成标品后,在市场上花钱就可以买到。可惜,花钱就能买到的东西其实是不值钱的。包括类似创业的多少条军规,我认为这些东西都是标品,其实没什么可看的。

一个公司、一个团队、一个创始人,他想要创业成功就需要把大量精力花在非标品上,而非标品是没有被其他人所认知到的经验或者技术。过去几年,我花大量精力寻找创业和投资的非标品,所以今天的演讲主题就是:估值一亿、十亿和百亿美金的公司,分别应该如何创业?这是三个级别的公司,其实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大家不可能都成为百亿美金。实际上,只要拥有一亿美金的公司,就会把日子过得很好,这类公司才是社会基石。

一亿美元秘诀:跟对人,会说话

怎样创造一家一亿美金的公司?我们做了一些有趣的研究,结果发现做一亿美金公司最重要的是跟着牛人走。分享一个有趣的研究现象,过去5年成功的创业主题不是O2O、不是出海、也不是企业服务——成功率最高的公司群是小米生态链。在2015年底前,创业公司能够进入小米生态链的话,有很高几率进入1亿美金的行列。这是因为,如今的百亿美元、千亿美元公司的创始人不像以前那么独了。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创造出一个开放的生态,就无法成为百亿、千亿美元的公司。创造出开放生态就是为了解决掉它不想做的事,那些很苦很脏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对一亿美元的公司来说,商业模式或者壁垒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把“爷”伺候好。比如小米,它就是“爷”,让你干嘛你就干嘛,这样做一家一亿美元公司难度就不大。

一亿美金公司的创始人,他们最大的能力就是BD拓展能力。我们又做了个有趣的统计:所有行业的一亿美元公司,创业成功率最高的人做的是BD和销售。所谓的BD能力,就是要想办法把小米投资部的人搞定,让他投你。再拉上几个能够搞定工作模块的人,这样成功率就比其他创业的成功率高太多了。

然后,要有极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如果做一家一亿美元的公司,融上个三五百万美金,每个月烧掉一百万美金,这样有太大概率死掉。其实从融资策略来讲,一亿美元的公司很容易被并购,或许在美元市场比较难退出,买家太少,但是在A股市场上喜欢一亿美金公司的买家太多了,所以人民币是最好的退出渠道。

除了小米生态量,另一个特别适合一亿美元创业的就是微信公众号。刚才很多投资人说投资不好做,这可能是之前的回报率太高了,都是十倍甚至百倍的回报。这个时代,人都被政府控制、被美联储控制。他们发这么多货币,导致所有行业的回报都不高。如果PE和VC都把心态调整好,低估值投进去,等公司达到一亿美元后卖给A股上市公司,这么算来回报也不会太差,同时也不用投那么多钱。

十亿美元秘诀:抓潮流,做产品

什么样的人做十亿美元公司成功率最高的?应该不再是BD和销售,而是产品和技术的牛人。对十亿美元的公司来说,外部的边际条件完全变了。

首先,市场切入点要足够大。更多需要瞄准增量市场,而不是存量市场。因为存量市场会让现有的企业反复竞争,还会把利润压低。结果大家都挣不了钱,纯靠烧钱,这样要成为十亿美元公司也是很难的。

然后,要符合商业的本质。一亿美元的公司要抓住短暂的机会,甚至是项目,但是十亿美元的公司要有长期的商业价值。要具备规模效应、商业壁垒、网络效益,具备可复制性。所以说,要做一家十亿美元公司的CEO,产品或者技术出身的人的成功率比较大。

我们发现,每3-5年总有一个新的潮流,做一家十亿美元的公司就是要把握住新的潮流。A股的话说就是板块,不同的板块会出现不同的潮流。重要的是在合适的时间点把握住机会,在潮流涌起的前一年进入才有可能成为一家十亿美元的公司,做晚了没戏。

对融资而言,创始人一定要找那些之前投过十亿美元公司的投资人。实际上,如果你想做一亿美元的公司,那么投资人对公司的帮助没有那么大。不如找政府官员,他能帮你要到政府补助,摆平好多事情。但是投资人对十亿美元的公司帮助是非常大的。公司里面一定要有这么个人。这在美国尤其非常明显,为什么很牛的创业团队一定要找到这些投资人?因为在成长为十亿美元过程中,没有经验的创始人有太多学费要交,包括缺乏足够的战略格局、缺乏足够的前瞻力等等。而投资人则见过太多,他们可以帮助创始人快速交完学费,补完课。这些非标品在市场上是找不到的,或者根本不会有人说出来。因为如果他把这些知识给标准化了的他就不用干了,基本上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在过去几年的趋势下诞生了很多十亿美元的公司

百亿美元秘诀:看历史,念“博士”

怎样做一家百亿美元的公司?这实在太难了。通过研究,我发现自己可能做不了一家百亿美元的公司,这使我非常悲观。

我们的研究认为,未来百亿美元公司的CEO不再是BD、销售;也不是产品和技术,更多应该是科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历史家。为什么这么讲?因为百亿美元公司如果仅仅跟随眼前两三年的趋势走是做不起来的。科技革命是最近400年的事情,甚至只是最近300年的事情。在这前,几千年来人类生活没有什么变化的。这300年来,历史在不停地发生巨大变化。总结来说有三个circle。煤的发现带来蒸汽机,维持了100年的发展;石油的发现带来一系列工业的发展,维持了第二个100年;从计算机的发展带来了信息革命、生物革命,这是目前还在进行的circle。

做一家百亿美元公司需要比所有人早看5年,甚至10年以上。100亿美元的赛道是BAT、Facebook、亚马逊、微软等所有人都不会放弃的,他们一定会想办法干死这类创业公司。因为它们可以放弃一亿美金、可以放弃十亿美金,但是百亿美元的市场它一定不会放弃。那我们就需要去深度思考、深度研究,要像科学家一样去看到人们看不到的东西,并且拥有专业能力。这个专业能力很难通过日常的社会工作训练出来,这种深度思考能力只有在MIT或者斯坦福读博士,跟着一个超级牛的科学家做科学训练的时候才能得到。

我认为,未来30年能做百亿美元公司的CEO都是科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他们的思考能力足够深度,优势很明显。但是同时短板也很明显——社交。他们的性格极其内向,外向占极其少数。另外,一般来说这类人的情商都不太高。情商是怎么训练出来的?就是你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时,难堪的时候你就在训练情商。如今90后从小到大受到的训练非常好,换句话说,90后的科学家情商会非常高。

百亿美元公司一定要找到历史性的circle进入其中,一定要再造原有的价值链条,需要非常深度的思考能力、融资能力。做百亿美元的公司,只有能与科学家的对话才能打动很牛的投资人投钱。因为他们见过所有类型的创始人,只有科学家才有可能让他们买单。

本文为周亚辉在2016创业邦100未来领袖峰会上的演讲,原题为《一亿、十亿、百亿美元的公司应如何创业》。

课程介绍

如果你看过周亚辉发布在昆仑万维集团公众号上的系列文章(详情可戳 趣店 映客 一亩田)那你一定会意识到这节课也许是本月金融创新模块中与创业公司关系非常紧密的一节课。这节课的信息量将大的惊人,实用性也将强的骇人。因为:

  1. 这节课将是周亚辉对资本运作内核与实质的直接展示;
  2. 这节课也将包括周亚辉对众多融资决策场景的细致还原;
  3. 这节课更会对融资决策的逻辑与思维模型进行提炼归纳。

适宜人群

  1. 处于早中期阶段创业者;
  2. 未来1—2年内有意愿创业的人;
  3. 投资行业从业者或独立投资人。

你将得到

混沌大学的课程一定不是让你只来听故事的,这节紧张、刺激、有趣、酣畅淋漓的课程之后,我们希望你能获得:

  1. 至少一个在融资决策过程中可以借鉴的思维模型;
  2. 至少三个可用于辨别潜在高价值公司的典型特征;
  3. 至少一套如何让自己公司激起投资人兴趣的思路。

这节课的价值绝不仅限于上述的1/2/3,但是能获得这些,这节课的价值就足够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领取周亚辉听课资格

常见问题

不同估值级别的公司应该如何创业?

根据周亚辉的观点,估值一亿美元的公司应跟随牛人、具备BD拓展和成本控制能力;十亿美元公司需抓潮流、做产品,由产品技术牛人领导,瞄准增量市场;百亿美元公司则需科学家、经济学家等具备深度思考能力的人,看到比他人早5-10年的趋势。

一亿美元公司的成功关键是什么?

一亿美元公司的成功关键在于‘跟对人’,例如进入小米生态链,创始人需具备极强的BD拓展能力来‘伺候好爷’,并有极强成本控制能力,融资策略上容易通过并购在A股市场退出。

十亿美元公司的创始人应具备哪些特质?

十亿美元公司的创始人最好是产品或技术出身的牛人,成功率较高。他们需要把握3-5年出现的新潮流,在合适时间点进入,并找到曾投过十亿美元公司的投资人,以获得战略格局和前瞻力的帮助。

百亿美元公司的CEO需要什么背景?

百亿美元公司的CEO更多应是科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或历史学家,他们具备深度思考能力,能比所有人早看5-10年,看到历史性的科技循环,并拥有专业能力,通常通过博士阶段的科学训练获得。

创业公司如何高效融资?

高效融资需要学会与资本相处,这是一种艺术和‘武术’。不同钱有不同性格,创始人需建立高效融资的思维模型,避免‘越努力越让人心疼’,具体策略因公司估值级别而异,如十亿美元公司应找有经验的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