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之前,我只待过一家公司,就是腾讯,一待就是9年。我所在运营支持部,主要负责为腾讯成百上千的项目提供计费能力,后来也做数据分析、经营决策。在第9年的时候,我已经从一个毕业生成长为一个技术专家了。我想像Pony(马化腾)那样去感受一下创业的激情,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所以我很快就拉了6个技术骨干一起出去创业了。
做一款被需要的产品
小鹅通的诞生和吴晓波老师有着解不开的关系。2016年初的时候,吴晓波老师开始做知识付费,当时他请2个外包团队用H5小程序搭建了一个付费系统。做完之后,发现这个产品特别难用,于是他继续找技术团队,做这个系统,于是便找到了我们。
吴老师当时非常焦虑,每天都给我打电话,说千万不要把这个事当成外包,以后会有成千上万的人用的。我嘴上答应,心里想的却是这东西不可能成为成千上万人用的产品。但是,不能因为我是一个外包,就不好好做,作为一个技术人员,最想做的就是证实自己的技术能力。毕竟在腾讯还是专家嘛,一定要让吴老师感受到这一点。
经过一个半月的努力,我们把系统彻底重构了。所以,一开始是知识付费把小鹅通这个产品带动起来的,当时的小鹅通相当于是一个知识付费的SaaS工具。2018年,在线教育、在线培训快速崛起,2020年,疫情又爆发,小鹅通作为微信里的一个分享工具,被广泛应用。
为什么小鹅通能够脱颖而出?扫码预约本周六首播课,听详解。
同期有很多类似的工具,为什么最后小鹅通能够长这么大呢?核心原因是我们的产品在不断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只要客户一提需求,特别是说系统有Bug的时候,我们就来精神,响应非常快,因为我们大多是程序员出身,对这一点特别敏感。
那么我们怎么做销售呢?开始的时候没有销售,全靠产品的自传播。后来,我们逐渐建立起销售团队。我作为一个程序员,怎么带销售团队呢?每次销售回来,我问的不是卖了多少钱,而是问,他们为什么要买我们的产品?看中了我们什么功能?或者问他们为什么不买我们的产品?哪个功能不行?哪里有Bug?销售团队很无语。
别的公司拉横幅,都是月营收超过2000万之类的……,我们拉横幅都是打卡1.0要在哪天上线,会员2.0要在哪天上线……因为这些日期是我们承诺给客户的,要兑现。
不闭门造车,与客户共创
因为我们既不是知识付费领域的专家,也不是教育培训领域的专家,所以客户要的场景对我们来讲说是比较陌生的。我们要生存下去,就得不断地主动找客户,向客户请教。经过客户不断地"教育",甚至是责骂,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客户的需求。
为什么小鹅通能够一路挨骂,一路成长?扫码预约本周六首播课,听详解。
客户才是产品经理?我们的客户才是产品经理,很多功能都是他们提的,甚至是他们帮我们设计的。举个例子,打卡这个功能,以前没有,很多客户跟我们提,说随着知识付费的变化,督学功能越来越重要了,要打卡。但我们不懂什么叫打卡。
北京的一个老师实在受不了了,直接从北京乘飞机到深圳。我以为是过来给我们提需求,我立马过去跟他谈,结果他一声不吭地打开了电脑,把投影一放,哇塞,打卡的产品方案已经出来了,原型设计都有了!这样的客户太有诚意了,必须做,我立马叫来了程序员,说现在就做。那位老师干脆不走了,在深圳待了两周,直到做成打卡功能才离开。所以我们和客户是这样的一个关系,客户帮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
需求太多,做不完怎么办?
当我们决定跟客户共创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大难处——需求太多,做不完。我们欢迎客户提需求,结果客户提的需求太多了,每天有两三百个,太吓人了,就算我们有1000个程序员也做不完200个需求。这也是很多2B公司、SaaS公司遇到的共同问题。
最后,大家认为应该做定制化开发,这很难,因为每个客户的需求都不一样,怎么办?我们做了一个小鹅社区:首先,把客户的需求分解成几个功能点,放到一个大的池子里。然后,再告诉客户说,别人的需求对你也很有帮助,一起看一看,你觉得哪个功能重要,就给哪个功能点赞。最后,点赞量排在前面的我们就先做。
所以,我们只需先做那些大家都认同的功能点。等这几个功能点做完之后,这几个功能点可能已经有几千个人点赞了,相当于几个功能点满足了几千个人的需求。当我们完成这样的工作的时候,客户的参与感也有了,双赢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本周六首播间,快来扫码预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