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防尬聊指南 | 这些话题让你carry全场

外界越混乱,越变化,你越能从这种思维方式中受益

新年好,混沌的朋友。谢谢你在新年的第一天,选择花10分钟阅读本篇文章。你沉浸在守岁的宿醉中,留恋着家乡被窝的温暖,还是已被喧嚣的爆竹声吵醒?这或许不是一个适合总结或思考过去的时刻。喧嚣或者失落,焦虑或者期待,当你翻开年历的全新一页,你可能希望关上手机,与多年不见的老友聊聊,或是跟父母介绍,这一年你都忙了什么?2018年,你所看到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哪些不同寻常之处?今天,混沌君为你准备了一些有趣的话题和现象。思考之余,希望你能和朋友聊得开心。:)

沟通里的“祝英台陷阱”

对事不对人,所以只要逻辑正确理由充足,就能说服别人?《奇葩说》总冠军黄执中说,他非常不同意“对事不对人”这句话。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所经历的、所见到的、所作出的每一件事,都是偏好与选择的结果,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困惑都来自于人。

祝英台的妈妈在劝祝英台嫁给马文才的时候,不断强调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你还年轻不懂事,男人有钱很重要,所以女人不要老是相信真爱。你要信妈妈,妈妈看过的男人比你看过的多得多……她每讲一句话,祝英台心中都会有一万句吐槽,她的既有原则是“我喜欢的是梁山伯”,而她妈妈的每句话都意味着,她的选择和偏好是错的,因而肯定无法接受。

所以,善于沟通的人,需要避免祝英台陷阱。那么,人是如何形成对他人的看法的?又是如何改变的?如何依据对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沟通策略?

黄执中总结了说服人的三个逻辑:

  1. 没有人想要被改变。说教让人没有选择权,感觉自己被打败。所以如果能把“你应该”改成“我需要”,气氛会好很多。
  2. 没有人喜欢不知情。一个人在不了解状况的时候,很少会乖乖配合。告诉别人理由,是最简单的说服方式。
  3. 所有人都希望有退路。“没关系,你随时可以反悔”,也是最有说服力的一句话。

希望你在春节假期里,也能说服别人。

《奇葩说》冠军黄执中:说服人的三个底层逻辑

书店正在消亡?这家数据驱动的公司逆天开起1400多家书店

不论是在北上广还是在小城,你或许早已注意到,身边的书店越来越少,也正在变得越来越无趣。然而,有这样一家日本书店,不仅逆势开起1400多家备受欢迎的书店,实现盈利,还吸纳了50%的日本人办理他们的“借书卡”T-Card。它是怎么做的?

“传统书店的问题就在于它们卖书。”它的创始人增田宗昭这么说。他眼中的书店,是一个生活方式推荐的场所,跟咖啡馆、酒馆、DVD、唱片等结合,成为了人们眼中的旅行目的地。

茑屋书店就是这样做的:

  • 创造一个让人度过一段美妙时间的旅行目的地,而不是促进销售:走近料理区,这里不光摆了推荐你学习料理的书籍,甚至书里面提到的锅也会摆在旁边,让你可以在做饭的时候听的音乐CD也摆在旁边。
  • 卖生活方式,而不是卖书:日本人喜欢咖啡、看书,所以“书+咖啡”自然就成了运营这个人群的产品。还有的书店,更像一个老年人活动中心。
  • 每个店都不一样:比如附近有孩子的人多,这个店里面就会有一个小的儿童中心;不同人群的不同店里面推荐的主题也完全不同。

这还不是这家书店最神奇的创新点,想一想,一张借书卡,可以用来做什么?

茑屋书店打造了一个神奇的积分体系——T-card,这是日本最大的通兑积分,连接了百万家日本的商铺,约50%日本消费者使用,用户去便利店也可以积累T积分。通过借书卡,这家书店已经发展起了牢不可破的数据联盟。

了解这家书店经营用户的秘密:李叫兽:品牌之后,下一代的用户经营工具是什么?

成功就是颠覆别人?这家拍电影的科技公司通过“颠覆自己”来变得更强

“我们必须进取到让自己毛骨悚然的程度。”Netflix创办人哈斯廷斯这么说。它的增长曲线,也的确让看客们觉得毛骨悚然——2018年,它的市场占有率超过所有其他视频网站,超越亚马逊成为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公司。

另外一个“进取到毛骨悚然”的原因是,它不惜通过“自残”来提升自己。2008年,Netflix的基础技术架构全线崩溃,导致了一次危机。这之后,为了让系统更健壮,这家公司建立了一个“混乱猴子”的系统。这些猴子会在工作日制造一些混乱,来测试系统稳定性。每当猴子开始骚扰,相关的工程师们就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工作,手忙脚乱地寻求应对之策。

自己开发出一个混乱的军团,来攻击自己,这就叫反脆弱能力:面对混乱,不是去防守,而是主动制造混乱,来提高自己的反脆弱性。

除了技术层面,这家公司在业务、组织上也是这么做的。“外界越混乱,越变化,你越能从这种思维方式中受益。”

看Netflix如何反脆弱:增长教科书Netflix:进取到让自己毛骨悚然

讲故事的目标是生动有趣?孩子们最喜欢的“凯叔”说,他被投诉了

王凯说,他为儿童打造的知识付费音频产品刚上线,就收到了接连的家长投诉。被投诉的问题听上去有点像“幸福的烦恼”——“你讲故事能不能不那么生动啊?”

家长们为什么要投诉?王凯反思发现,错误在于,在打造产品的时候,他根本没去想用户在什么场景使用你的产品。“凯叔讲故事”这款产品的使用场景晚上睡觉前,家长给孩子们讲故事。所以,如果他讲得太生动、太鲜活,会耽误孩子睡觉。

于是他们开始做尝试,每天换一个新故事,但是每个故事后面会缀上一首生涩但是极其经典的古诗,越读越轻,一直到最后似有似无。第一次实验的时候,微信后台都炸掉了。很多家长留言说:凯叔你这招真好,不但孩子睡着,我都快要睡着了。

这背后是什么?王凯的结论是,不为场景打造出来的产品与垃圾无异。每个领域的极致产品都不一样,极致点也不一样。一定要通过研究自己的用户,研究自己的产业和领域,来找到场景,并以此推动产品设计。

看“凯叔讲故事”是怎么对自己狠的:凯叔:对自己狠的人,身边都是蓝海

这个时代,产品思维最重要?猫眼CEO郑志昊说,他觉得“产品已死”

产品思维的重要性,已经被提过太多次。不过,做好一款极致的产品,就能实现产品、业务和平台的突破吗?

郑志昊说,10年前的互联网产品,只要产品做到极致,服务能保证渠道顺畅,口碑能出去了,就可以快速实现闭环、快速实现红利的爆发。当时他所参与的QQ农场,通过产品游戏细节和体验的提升,实现了DAU突破3、4个亿,QQ空间在线拉升一倍的效果。

但在今天,你还能精益求精做出一款更牛的Facebook,或是微信吗?概率非常低。

所以,产品思维是有瓶颈的,今天我们需要有一个产业思维视角,要去关注产业链里面的供求关系以及实现的细节,关注资本、技术、流量对这个产业的助推作用。

一个简单的例子,猫眼在2017年开始涉足演出行业,一开始,大家都以为要更多地给观众卖票,才是最重要的。但仅凭这一点是无法实现产品爆发的,后来,猫眼开始深入到整个演出行业的上游,针对剧院进行效率提升,针对周边和粉丝人群产生增量价值,而不是只盯着卖票这一个环节,演出业务在2017年比2016年有了二、三十倍的增长。

这就是这位产品经理出身的总裁所说的“产品已死,产业方兴”的概念。

如何避免死得很惨?猫眼郑志昊:为什么说产品思维已“死”?

卖别墅要贴尊贵/豪华标签?他说,可以靠“鸡毛蒜皮”的小服务,把房子卖给年轻人。

你所习惯的豪宅地产广告是怎样的?是 “皇家园林旁”、“贵胄之地”,还是“至尊金贵”、“依山傍水”?不论是哪一个,背后的价值观无非是四个字:富贵逼人。权力、金钱、炫耀、虚荣心,传统的地产都是沿着这个逻辑打造的。

如果说,有一个建在海边的度假社区,走红是因为“孤独”的标签,卖出去是因为提供那些“鸡毛蒜皮”的服务呢?

在阿那亚度假社区的创始人马寅的理解中,这个时代,只有“爱”是稀缺品。所以,阿那亚的产品体系,是围绕满足用户的物质、情感、精神三个维度的价值需求来搭建的,逐渐长成了地产里的一个全新另类物种:

  • 率先提供一些服务,满足客户痛点需求。比如建一个食堂,不用在家做饭;成立儿童托管中心,帮忙照顾孩子……
  • 有年轻父母需要一进门就给孩子温奶,研发团队就思考,在进门处牺牲一部分面积,作为行李安置空间,并配以插座。业主进来后,可以方便地将行李打开,赶快插上温奶器;而不是将行李随意放在地上,蹲在某处插座旁尴尬操作……

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事,意义巨大。很多人去了阿那亚的食堂吃饭,吃完一顿甚至就把房给买了。

所以,阿那亚是不是一个地产项目?马寅说,在五年的经营中,从卖房子到卖服务,又从卖服务到卖生活方式,再从卖生活方式到卖价值观,它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地产项目,是一个伟大的生活方式的品牌。

为什么说只有“爱”是稀缺品?赚快钱的时代已结束,用户才是关键 | 阿那亚地产经营方法论

消费降级?复旦教授孙金云说,消费从来只有升级,降的,是市场。

前段时间“消费降级”这个词非常火,但孙金云老师说,这个词是有问题的。在他的概念里,消费从来只有升级,没有降级。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所谓的“消费降级”现象背后,一定是发生了另外一些事,什么呢?市场下沉。它与消费降级的区别在于:消费降级,是固有群体的消费水准下降了;市场下沉,是原有的市场和消费习惯没有太大改变,只是把原有市场的经营模式和产品服务组合放到一个全新的市场。这个新市场与原来的市场相比,其消费能力可能没有那么强,但却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和爆发式增长可能。

那么,怎么在三四五线市场,去抢夺还有50%甚至更高增长空间的流量呢?首先,要对这个人群进行用户画像总结。经过对三个城市的用户调研,孙金云说,下沉市场的用户可以简单的分为四类:生意人、小城青年、即安男、广场舞大姐四类。每一类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征和需求。

那么,他们有哪些共同特征?对产品设计可以有哪些指引?以下是几个例子:

  • 社交范围窄,说明下沉市场人群面对的都是周围特别亲近的人群,如果是做社交软件,就需要做去中心化的裂变,让普通的消费者成为扩张的基点。
  • 产品要满足海量低价的特征,因为他们的支付能力比较弱,但是人群的总量非常大,扩张可能高。
  • 兴趣集中度高意味着,做产品需要非常聚焦,没有必要把产品做得特别丰富。

一款新闻产品是如何通过“送钱”来抢占市场的?为什么无法“复制”趣头条?

科技是刚需?硅谷鬼才祝铭明说,科技是过剩而不完善的

祝铭明是连续创业的天才极客,业界称他 Misa。他说,科技里有一个有意思的词,叫「白象」——白色的大象,非常华丽,但没什么用。为这个「白象」,每个人都在付出额外的代价。

举个例子,比如电脑,有人用 Surface,有人用 Lenovo,也有人用 Macbook,可你们有没有想过,你真正用到的能力有多少?非常非常少对不对?实际上,你为很多多余的东西,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人类简史》写道,人的弱小导致我们对借助外界能力而完善自己,有一种紧迫感,并慢慢发展成贪婪。这种贪婪导致一个非常有趣的结果,一种技术产生后,人类往往追求通用性。所以,科技往往是过剩的。

对于技术过剩,人们一般有两种反应:

  1. 认为值得
  2. 感觉恐惧

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研究历史,你会发现,从来没有一个技术是等到非常完善后再被使用的。所以说,科技永远是不完善的。

那么,对于那些过剩的技术,如何让人们不觉得恐惧?对于那些不完善的技术,如何让人们做好期望值管理,不怀抱不切实际的过高期待?

祝铭明的宗旨是,要「把科技关起来」,意思就是说,不把科技赤裸裸地扔给大家。他是怎么做的?

「硅谷鬼才」祝铭明:有一种"刚需",是不被社会抛弃

闲暇之际,不妨回顾2018混沌好课

编辑:无药

投稿:[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企业团报咨询:[email protected]

如需转载请在微信后台输入“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外界越混乱,越变化,你越能从这种思维方式中受益

常见问题

如何避免沟通中的'祝英台陷阱'?

要避免'祝英台陷阱',关键在于改变说服人的逻辑。黄执中总结了三个要点:把'你应该'改成'我需要',给予对方选择权;告诉别人理由,让人了解状况;提供退路,表示'没关系,你随时可以反悔',这样更有说服力。

茑屋书店是如何在传统书店衰败中逆势发展的?

茑屋书店创始人增田宗昭认为传统书店的问题在于'卖书',而茑屋书店是创造一个让人度过美妙时间的'旅行目的地'。它卖生活方式而非书,将书籍与相关商品(如锅、CD)结合陈列,每家店根据周边人群(如孩子、老人)定制不同主题,打造个性化体验。

Netflix是如何通过'反脆弱'能力提升自己的?

Netflix通过主动'自残'来提升反脆弱性,例如建立'混乱猴子'系统,在工作日制造混乱测试系统稳定性,迫使工程师应对突发问题,从而增强系统健壮性。这种思维方式让公司在技术、业务和组织层面都能从外界的混乱和变化中受益。

'凯叔讲故事'产品设计如何适应使用场景?

'凯叔讲故事'发现产品使用场景是睡前讲故事,因此调整策略,不再追求过于生动(以免影响孩子入睡),而是在故事后缀上一首经典古诗,越读越轻,帮助孩子和家长放松入睡。这体现了为特定场景打造产品的重要性。

为什么猫眼CEO郑志昊认为'产品思维已死,产业方兴'?

郑志昊指出,过去产品做到极致即可成功,但今天仅靠产品思维难以突破(如再造一个微信概率极低)。现在需要产业思维,关注产业链的供求关系、资本、技术、流量助推作用。例如猫眼涉足演出行业时,不仅卖票,还提升剧院效率、挖掘粉丝价值,实现业务增长。

阿那亚地产如何通过'鸡毛蒜皮'的服务吸引年轻人?

阿那亚摒弃传统地产的'富贵逼人'标签,围绕用户物质、情感、精神需求搭建产品体系,提供如食堂、儿童托管等基础服务,甚至细节到在进门处设计温奶空间。这些'鸡毛蒜皮'的服务解决了用户实际痛点,许多人因体验良好而购房,从卖房子升级为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消费降级与市场下沉的区别是什么?

复旦教授孙金云指出,消费从来只有升级(由俭入奢易),所谓'降级'实为市场下沉——将原有市场的经营模式和产品服务组合应用到消费能力较弱但潜力巨大的新市场(如三四五线城市)。下沉市场用户可分为生意人、小城青年等四类,需针对其社交范围窄、支付能力弱等特征设计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