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昂贵的失败——谈精益创业如何成就新创企业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灵丹妙药,创业的成功取决于太多的未知因素,仅一种方法论难以保证新创企业个体的成功。但是,

许多人一定还记得,冯巩和牛群10年前在春晚舞台上表演的那段脍炙人口的相声——《点子公司》,相声里提到了很多令人捧腹而又拍案叫绝的创业点子。设想如果那些点子最终都成功创业的话,那相声真是功德无量了。而现实中,一个好点子转化为一家成功的企业的概率是多少呢?听了别太悲观,不到25%。根据哈佛商学院教授Shikhar Ghosh的研究显示,在美国风险投资进入的新创企业中,四分之三会以破产告终。

产品出色≠创业成功

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创业失败如此多?每个新创企业的失败原因不尽相同,但综合国内外众多案例,的确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其中一条便是—产品虽好,市场不要。结论看似矛盾,但现实往往如此。很多新创企业有了"好点子"之后,就开始卷起袖管,按照一套传统的创业流程公式开工—制订一份雄心勃勃的商业计划,推荐给投资人,组建团队,打造产品,然后开始努力销售。而直到销售四处碰壁的时候,才恍然发觉,原来市场根本没有料想的这么大,原来你想推销的产品特性并不是消费者真正想要的。

北大高才生李路经历过这样一次失败。在新浪工作期间,李路被任命主导一个音乐社区项目,这个项目原本希望凭借新浪广泛的用户群,引导消费者下载音乐,同时满足用户各类社交需求。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后,产品特性很多也很酷,但上线后才发现,用户基本只下载音乐,不使用其他社交功能。对于新创企业来说,本身资源极为有限,如何减少亡羊补牢的成本,更精准地推出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已成为攸关创业成败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美国硅谷企业家埃里克·莱斯(Eric Ries)提出了精益创业(Lean Start-up)

创业浪费也可耻

精益创业的精髓,简而言之,就是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推进速度,推出真正有需求的产品。在谈及减少成本和加快速度时,精益创业提出一个概念叫做"最小化可行产品"(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传统的产品开发流程非常耗时,每个阶段均按照线性过程执行,并持续数月时间。而精益创业倡导的MVP仅包含关键特性,随后从客户那里收集反馈,作相应调整后开发出更新版的MVP,直到有足够多的人对你的产品产生真正的兴趣,再投入正式的规模生产。MVP尽可能地减少了创业过程中的时间和金钱浪费,而且开启了一个学习的流程。MVP的要义是,它不仅仅是用来解决产品设计或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是验证商业模型的假设。

我们看一下全美最大的网上鞋店Zappos。十几年前公司起步时,Zappos创始人不知道消费者是否愿意在网上买鞋。如果放手一搏,精心打造一个通过全面服务的网站,万一消费者不愿意买,失败的成本太大了。如何低成本地精确验证这个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呢?创业者就想办法去实体鞋店拍照,原价卖鞋,在这平台上的测试没有存货和仓储的成本,结果消费者反应很好,于是公司开始加大对网站系统的开发以及后期业务的拓展,销量从2000年1200万美金增长到2011年的21亿美金。

精益创业三法则

如何具体做好精益创业呢?

  1. 与其做一份复杂的商业计划书,不如总结一下自己在商业模式图中的各类假设。这个框架里包含价值主张、客户关系、客户细分市场、渠道、关键资源、关键合作伙伴、关键活动、成本结构和收入分类9大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假设,将帮助解析你的价值和你为客户所创造的价值。
  2. 走出你的办公室或仓库,深入现实市场去了解购买者、潜在客户和合作伙伴,检验你的商业假设。如果客户反馈意见证明原先的商业假设条件是错误的,那要么修改这些假设条件,要么直接转用新的假设条件。在商业模式得到验证后,初创企业即开始实施该商业模式,并正式组建组织机构。
  3. 在测试商业假设时,需制定出具体的衡量标准和目标。现实中的消费者不会直接告诉企业产品问题出在哪里,通过所谓的问卷调查无法获得答案。但消费者的行为却是真实的,在目前的互联网普及的基础条件下,消费者的行为数据才真正能代表它们的态度,所以分析这些消费行为数据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灵丹妙药,如果某人宣称有,他必定是个骗子。所以精益创业概念的提出者莱斯也提醒大家,说精益创业能让一家新创企业更容易获得成功,那是夸夸其谈,因为创业的成功取决于太多的未知因素,仅一种方法论难以保证新创企业个体的成功。但他认为,在同一类型企业中,引入精益创业的企业可减少失败的几率。

注重实验文化

对此,我还想针对性地向中国的创业家们友情提示:精益创业的方法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实验的文化——做科研需要以实验为基础,而做企业同样需要基于实验结论。不少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和产品开发还往往通过开几次会,头脑风暴一下,然后作出决定,有时甚至就凭借某些高瞻远瞩人士的"突发灵感"而仓促上马,结果很可能就是"十分完美地做了一件没有意义的事"。精益创业就是要尽可能避免这种的浪费,秉承实验的精神去创造市场真正需要的产品。

精益创业这个术语其实来源于当年丰田提出的"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它倡导在生产过程中应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并不断改进生产流程。受此启发,2011年美国硅谷企业家Eric Ries著书首次提出了"精益创业"的概念。近两年,精益创业已引起了西方学界和企业界广泛讨论和应用。如今,包括哈佛、斯坦福、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等20多家高校都已经开设了正式课程。在中国大陆,这个话题也受到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的热议。

常见问题

什么是精益创业的核心思想?

精益创业的精髓是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推出真正有需求的产品。它提出“最小化可行产品”(MVP)的概念,即先推出仅包含关键特性的产品,从客户处收集反馈并调整,以此验证商业模型的假设,减少创业过程中的浪费。

精益创业中MVP的作用是什么?

MVP(最小化可行产品)的作用是尽可能减少创业过程中的时间和金钱浪费,并开启一个学习流程。它不仅仅是解决产品设计或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来验证商业模型的假设,通过收集客户反馈来迭代产品,直到市场产生真正兴趣。

Zappos是如何应用精益创业理念的?

Zappos创始人为了验证消费者是否愿意在网上买鞋,没有直接投入大量资源建网站,而是去实体鞋店拍照,在网上原价卖鞋。这个测试没有存货和仓储成本,结果消费者反应很好,验证了商业模式可行后,公司才开始加大投入进行业务拓展。

实施精益创业有哪些具体步骤?

实施精益创业有三个主要步骤:第一,总结商业模式图中的各类假设,而非做复杂商业计划;第二,深入市场检验商业假设,根据客户反馈调整;第三,制定具体的衡量标准和目标,通过分析消费者行为数据来验证假设,而非依赖问卷调查。

精益创业与传统创业流程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传统创业流程是制定商业计划、找投资人、组建团队、打造产品、然后销售,往往直到销售碰壁才发现市场问题。精益创业则强调先通过MVP快速验证商业假设,根据市场反馈迭代产品,从而减少“亡羊补牢”的成本,更精准地推出市场需要的产品。

精益创业能保证创业成功吗?

精益创业不能保证新创企业个体的成功,因为创业成功取决于太多未知因素。但它的提出者埃里克·莱斯认为,在同一类型企业中,引入精益创业的企业可以减少失败的几率。这种方法论体现了一种实验文化,旨在避免“十分完美地做了一件没有意义的事”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