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自我介绍下。我以前在法律行业做产品和运营,现在转岗从事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一路上跌跌撞撞,也经历了杜国楹老师提出的"产品、销售、渠道、管理"商业四要素,现在就从这4个方面,谈谈我对葡萄酒行业的洞察。
行业洞察
行业现状
进口葡萄酒:进口葡萄酒品牌较多(达到上千种),等级制度均由原产国划定,虽然有些国家(如法国)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制度,但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由此普通国人对此优劣难分,真假难辨。
国产葡萄酒:国内葡萄酒等级划分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大都由企业自行根据葡萄年份、树龄、大师酿造等划分等级,且执行的标准也不统一,红酒品牌品类较多,国人较难做到优劣识别。
行业乱象
乱标价:一瓶「扫码价」是1399元的"进口葡萄酒",实际售价仅仅只有11.5元/瓶;
过度包装:为显得更高大上,惯用木盒、皮盒、搭配酒具、收藏证书等进行豪华包装,但实际上,葡萄酒本身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
乱象小结:
消费者辨别能力偏弱,很多酒商本身也并不专业,导致有些酒企重营销低品质,趁着乱象,通过美化包装等方式卖出高价。
用户场景拆分
用户分类:酒小白、入门者、专业人士;
消费场景:买酒、喝酒、送酒、收藏;
饮用场景:家庭佐餐、聚会社交、私人品鉴。
用户痛点分析
国产红酒没有统一的等级划分,优劣难分,价格难辨。
进口红酒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但专业门槛较高,选择有困难。
洞察核心问题
消费者辨别能力偏弱,葡萄酒行业缺乏标准化、识别度。
产品设计
基于行业的洞察,通过产品设计来解决用户痛点和核心问题,由此想出以下对策。
统一零售价
问题:一些酒商对价格遮遮掩掩,看人下价,让用户难分难辨。
对策:品牌方直接统一零售价格,维护市场价格稳定,让乱价者出局,让用户消费得明明白白。同时配合正面的品牌形象宣传,给用户的心智里植入「不坑人」的品牌形象。
锡帽颜色区分酒液等级
问题:进口红酒的等级划分各自为政,国内红酒的等级划分又没有统一标准,用户选择优质产品的门槛高。
对策:采用杜老师的「复杂守恒定律」:产品背后的复杂=用户的简单,把红酒标上葡萄年份、产区、等级、酿造工艺等复杂信息转化为一种颜色,通过锡帽的颜色来解决等级的问题。这样既保持了酒标的原貌,又增加了识别性。
酒标设计二维码,「红酒课堂」教人识货
问题:消费者辨别能力偏弱。
对策:通过3-5分钟的短视频,介绍葡萄年份、产地、等级、价值等问题,让用户买的放心。再辅以开酒、醒酒、倒酒、碰杯等礼仪,寓教于乐,让用户喝得开心。
市场布局
横向拓展
横向进行多品类布局,用不同的品类抓住不同用户群体,抢占市场份额,从而带来高价值的关联消费。
比如增加「半甜型起泡酒」来吸引年轻一代及女性消费群体。这款酒的特点是入口清爽、酒精含量低、价格低廉,使得年轻一代和女性消费者愿意享受泡泡和甜味带来的愉悦感。
纵向拓展
重新优化经销商渠道,引入"经销牌照制"。以地区总代形式控制经销商数量,将限量的"牌照"发放给优质的经销商,淘汰不守规距、乱降价、乱窜货的经销商,保护地区经销商及所属二级商、零售终端的利益,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传递到消费者手中,让每一个环节利益最大化,享受公司品牌发展带来的红利。
最后,我们用课程的精髓来做一次小结:洞察的结果是要找到定位,在用户心智里占据一个有利位置;成功源于产品,好产品自带流量基因,营销只是放大器;基于人性的弱点设计产品,挖掘需求;基于人性的优点建立信任,推广产品;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用户。
欢迎同学们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