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鹤,国土无双影视工场创始人&CEO,就是带着这样的认知“偏见”成为混沌大学创新商学院3期学员的。
周末两天,每天朝七晚十,从东五环,到北五环,来混沌大学上课。
但没想到,30天之后,申鹤却感慨地说——
从小到大,我有很多段求学经历,中国传媒大学学习四年,清华大学学习三年,还短暂的在哈佛大学学习半年。我可以毫无夸张的说,在我所有的求学经历里面,混沌大学对我的认知方面的升级改造的帮助是最大的。
为什么?混沌大学30天,究竟发生了什么?
《混沌时光》第02期,我们从申鹤发布的一系列微信文章中(微信号:不在圈子里,ID:buzaiquanzili),梳理出一些片段,希望你能更深切地感受到混沌大学的独特魅力。作者:申鹤
很系统,更像大学
首先,混沌大学输出的是一整套企业创新增长的方法论体系,有一种“系统”的力量。
课程与课程之间,有着清晰的逻辑关系,层层递进和推敲,掰开了揉碎了,是一套真正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增长问题的战略方案。
关于这套战略方案,我曾反反复复的验证它的复用性,即它是否能解决所有企业的增长困境,抑或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所有困局。我先从我的企业入手,再找来同学、朋友,拿他们做实验,一遍遍通过实证来反复推敲,虽然现在还没有得出结论,但是在我们公司的试验中,截止到目前,它的确有效。
其次,独特的线下教学。
- 小班课的授课方式,每班36个人。
- 每次线下课,授课逻辑清晰,领教先串讲,串讲之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在小组中先独立思考,并在大白纸上落笔形成案例,每人再在小组中做presentation。
然后,领教再针对一个进阶的逻辑,做串讲,小组范围内再进行一波内部分享。在每一次小组内的互动中,因为每个人几乎都会剖析自己的案例,所以,这个剖析也是层层递进和深挖的关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把同构性的点迁移到自己的案例中。
这种不断去验证、追问的方式,帮助每个案例不断地打磨,这种极深的渗透,太有穿透力了。
这也是混沌大学一直坚持的“刻意练习”的理念,避免学生“一学就会,一用就错”。
- 在领教串讲之前,会有非常正式的闭卷考试,就像上学的时候答卷子一样,还会有得分,全班会有排名,所有分数全部公示。
这样做的作用,一方面,大家会很重视提前的预习,也就是对线上课程的学习;
一方面,混沌把它的这套理论体系当成了真正的知识系统来看待,并希望强势输出;
另一方面,考试的试题,领教还会做答案的串讲,同学们能再一次在研习案例的过程中,夯实理论知识,让理论体系成为实战的指导基础。
- 最后就是几个小细节了。
比如混沌要求所有人统一着装,极强的仪式感让学习这件事变得更加正式;
比如领教会带着做很多小破冰的游戏,让比较紧张和充满混沌的课堂氛围变得轻松和活泼;
再比如混沌也会有全班范围内的分享会,基于当日课程的知识和讨论,进行有针对性地分享,这样,彼此碰撞,动态互学,才能避免个人教条化的学习。
综上,混沌在课程设置上很适合迁移到企业中给员工做系统培训。
很煎熬越虐越痛苦,越虐越通透
混沌大学的领教团队太强大了,强大到一针见血、一剑封喉。他们能通过一层层看似随意的追问,迅速抓取出你的真问题到底是什么,核心矛盾又是什么。从他们身上,再一次深深地感受到,什么叫“你的顿悟,只是人家的基本功”。在这个动态互学的过程中,感受就变成煎熬了。
因为揭伤疤太痛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含假设和认知遮蔽,面对公司的真问题,我们往往是不愿意面对的,是本能抗拒和排斥的。要么是不愿意承认公司有这样的问题,要么是刻意给自己找一些看似讲的很漂亮的理由遮蔽掉这个真问题。但是高手就厉害在,他们通过追问,精准找到了你的伤疤,这还没完,然后,他们还会帮助你把这个伤疤一层层揭开,直到露出底层的让人不忍直视的伤口。
以下是只有混沌人才可以秒懂的“黑话”,你来感受下:你们公司目前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是真问题吗?是最痛的那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吗?是能带来增长飞轮的某个单一要素的问题吗?
这个问题的矛盾是什么?是谁与谁的矛盾?是否能列出所有穷尽的矛盾?那么,在这些矛盾中,按照重要性和紧急性排序的话,核心矛盾又是什么?
矛盾的左右两边,隐含假设又有哪些?为什么,为什么,还有吗?还有么?
针对每一个隐含假设,这是真的吗?总是真的吗?除非?
扎心了吧,老铁。正是这样的系统化的层层追问,让伤口一点点暴露,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血淋淋的伤痛。
然而,混沌的学生,应该是少有的面对这样的灵魂拷问不仅仅没有怒发冲冠,反倒是秒变“享受被虐型人格”的人。
为什么,为什么会享受被虐?只因为人家高手的系统一,就已经把大家击穿了。
这个被虐的过程让人很被动,然而,虽然越虐越痛苦,但在更大的尺度上,越虐越通透。
通透体现在,要么是领教帮我们找到了真正的那个能击穿阈值的“一”,要么就是当我们破掉自己的边界,直面我们身上的伤疤时,我们习得的“万能模型“就会真的发挥它的效力了。
就算没有通透,也无妨,混沌大学本身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动态的迭代的过程,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
和10倍速的快速成长比起来,每天一点小进步的力量,是更踏实的。
| 申鹤和她的小组成员,申鹤排在左/右四
很“默默”我们想一直陪着你走
我总结混沌有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可能他们内部的人都不会这么总结,可能我提炼的也没有多么准确,但这却是给我感受最深的一个词,就是“默默”。很多事情,都是“默默文化”在发挥着底层价值观的牵引作用。比如,助教们“默默”陪伴着一次次打磨;比如,每一期的线下课程都“默默”在迭代;比如,默默做好每一天上课时的各个环节的设置;比如,默默给你的桌子上放上一瓶写着你名字的可乐。混沌的周全从不在一时一刻,他们对陪伴精神的追求,是延迟满足的产物,一起走的时间越长,你好像就越能听到一个声音,“别人都只是陪你走一段路,我们想一直陪着你走。”
小结
如果要问我,混沌大学最牛的地方是什么?以我短暂的一个多月的求学经历来看,我认为是:混沌大学发明了一套语言。
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就是人类创建了语言的体系,才让同一语系的人有了表达的同一套规则、定理,而混沌恰恰也做了这样的一件事情。
只不过混沌发明的是一套思维模型的代码,是一套只要你玩得转,没准就能以不变应万变的即插即用的通用代码。基于同样的这套程序,所有人的讨论才是同频共振的。否则,人与人之间信息极不对称,那么当讨论一件事情的时候,必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就是极大的效能的降低。
感谢混沌大学。这是给予我人生中太浓墨重彩一笔的“道场”,我相信,在这里,我学到的所有底层的思维模型,我将会受用一生。(完)
延伸——我的五个底层思维模型
善友教授的一段话讲的特别好,他说:
这个貌似复杂的世界,其实是由一些极简的规则决定的,我们通常会看到这个世界的表象,你看到这个表象在流动,然后你以为这个世界需要用复杂去解释复杂。
但其实如果你往下挖,你会挖到一些极简的规则来解释所有大千世界一切牛逼的现象,而且我相信那些极简的规则可能不会超过10个,甚至可能不会超过7个。
我请你再想一下,如果一旦你掌握了那7个或者10个极少数极简的规则,你是不是就掌握了这个宇宙全部秘密的钥匙了呢?如果那样来做,这岂不是一件非常非常美好的事情。
Amazing Beautiful!
我的底层模型,有五个,总结如下:
-
大道至简
这是越长大越参透的一个人生智慧,当你变得简单,世界也就变得简单。
朴素定律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让你觉得眼花缭乱,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最了不起的人和事,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
夯实第一曲线,做分形创新,发展第二曲线
这是在混沌大学系统学习的理论,对我的帮助实在太大了,已经直接升级成了我思维模型的系统1,即不用再刻意调动就能自主启动的下意识。
先坦然接受熵增定律带来的所有的下滑和反复,然后永远先去做夯实的动作。
能够击穿时间的,从不是表面功夫,必须要不断夯实基本功,工作如此,自身的学习亦如此,然后,依靠分形创新继续夯实第一曲线,再从分形创新里,跑出第二、第三曲线。
-
相信迭代和进化
“如果要我选择一个最伟大的思想家,不是牛顿,不是爱因斯坦,而是达尔文”。
为什么这样说?
可以说,生物学思维比物理学更能解释世界运作的底层规律,包含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世间万物,都是进化出来的。
迁移到商业世界里,同样如此,公司就像一个生命或物种,能否生存下来要看它是否进化出适应环境的能力,进化出超能力,进化成超物种。也只有迭代和进化,才难以被模仿超越。
-
系统有了,一切自然发生
其实,人生的算法很简单,莫过于给自己建立一套又一套的系统——将零散的东西进行有序的整理、编排形成具有整体性的整体。然后,去丰富每套系统里面的数据。
有些系统,是要刻意而为去建立的,而有些系统,是“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建设起来的。
只有好的操作系统,才能流畅地运行安装在上面的软件和程序。
当然,系统也要不断升级迭代,才能不断抵御新的bug出现。
总而言之,“系统化”是我认为最好用的思维模型,但绝非一天能够练就达成,世间任何事,无他,唯坚持是矣。
-
高质量,高效能
追求所有的输出都要高质量,高效能(有效益加高效率),这已经成为了一直以来的习惯。
最近经常用的85、15、0.1的模型也符合对高质量、高效能的追求的底层逻辑,即先保证实现85分,再努力争取拿到15分,最后,再去够一够能够创造超预期的0.1。
这个逐步实现100.1分的过程,就是由对高质量的追求,但又必须保持高效能的逻辑带来的。
6. 稳定压倒一切
邓爷爷说:“稳定压倒一切!”
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同时,必须时刻维护稳定这个大局。
偷偷预告
9月5日,申鹤将在混沌直播·学员LIVE进行首场直播,面向百万用户,分享她自己的创业方法论,拆解如何选择合伙人,要讲缘分吗,还是要志同道合、理念相投?下周四晚8点,一起探讨《该怎么选择合伙人》,周四晚8点打开混沌APP,即可参与互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