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友:你的产品功能强大、制造完美,为何还是不成功?

产品=功能×情感。功能是前面的1,情感表示倍数关系。互联网时代,一款好的产品,功能已经成为标配,而情感则成为强需。这里不是说功能不再重要,而是说功能好仅是基础,情感体验超过功能体验。这有两层意义:第一,做出好产品是应该的。第二,好产品的竞争力已经从“硬”变“软”,从“实”变“虚”,情感成为核心。

产品=功能×情感。功能是前面的1,情感表示倍数关系。互联网时代,一款好的产品,功能已经成为标配,而情感则成为强需。这里不是说功能不再重要,而是说功能好仅是基础,情感体验超过功能体验。这有两层意义:第一,做出好产品是应该的。第二,好产品的竞争力已经从“硬”变“软”,从“实”变“虚”,情感成为核心。

颠覆式生存是当下企业的优势

企业凭一款产品可以横空出世这是当下企业的优势。今天的企业凭一款产品就可以横空出世,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小米手机、微信、余额宝就是例证。大家想想,微信出来以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日子好过吗?早期微信团队只有60人,移动公司两万多名员工,微信那么少的人做了一款产品,却几乎颠覆了整个电信行业,你不觉得这很残酷吗?对比可想而知!阿里巴巴支付宝旗下的余额宝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基金,但凡阿里巴巴去做银行业务,各位认为中国的银行是否能做过阿里巴巴?没有任何可能性。小米在短短四五年的时间,居然已经超过了三星。

今天,如果我们不能对这个时代有深刻理解,就不能理解为什么产品是王道。颠覆,以产品为颠覆成为今天这个时代的常态。在这里,我们发现,不是战略和产品哪个更重要,其实是一回事。战略是围绕产品的,成为产品战略,是因为技术的进步,才导致产品从原来的基础被推上顶点。

制造不等于产品

产品是怦然的“心动感”成为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出发点我们回顾一下。营销和产品哪个更重要?产品更重要。从更高维度上来讲两者是一回事。技术和产品哪个更重要?产品更重要。从更高维度上来讲两者也是一回事,因为恰恰是技术加速进步,使得产品周期快速变化,产品本身也必须有技术属性。战略和产品哪个更重要?产品更重要。从更高维度上来讲两者还是一回事,因为战略是关于产品的战略。总而言之,产品成为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出发点。

那么,什么叫产品?其实对于产品本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日本人写的文章,他在三星工作过二十多年。退休后,他总结了为什么三星打败了日本的制造业,他说:产品不等于制造。在工业时代,我们说产品时,其实我们说的是产品制造。而他认为这四个字应该分为两部分:制造和产品。制造是指与工厂、生产和材料相关的部分;产品是指设计思想、创造附加值的能力,是那种令人怦然心动的东西。他说,“产品制造”应该看作是思考怦然心动之处的过程,与制作、制造的结合体。把前者也就是“心动感”叫做“产品”,把后者叫做“制造”。这样划分之后,三星电子最为擅长的地方就可以归纳为“产品”。而在日本,说起“产品制造”基本是指“制造”,极少有人意识到“产品”。当今的日本企业不是输在“制造”上,而是在“产品”上一败涂地。“制造”虽然经受了千锤百炼,但应该制造什么,也就是对“产品”却很少思考,甚至“产品”概念都很淡薄。正因为如此,日本企业才会始终徘徊于本质之外,坚持认为技术先进就应该畅销。

我再举一个例子,对比一下产品和制造,哪一个能够带来利润。iPhone的组装和制造100%在中国,但只有1.8%的利润留在中国,苹果攫取了58%的利润,剩下的部分留给了三星等配件供应商。你说制造和组装哪个更有价值?一台iPhone6的部件和劳动成本是200美元,流水线劳工成本是4.50美元。因为苹果把产品抓在自己手上,只做两件事:品牌和设计。

从看重功能、技术和价值转向单点极致、超出预期

好产品要强调情感而非功能对好产品的理解必须发生重要的变化。在工业时代,好产品的标准是功能、技术、价值;而在互联网时代,好产品是单点极致,超出预期,给用户惊喜,然后产生超越商业价值的强烈情感关系。

罗振宇说:“产品的本质是连接的中介,工业时代承载的是具体的功能,互联网时代连接的是趣味和情感。”

乔布斯1997年重返苹果前说:“苹果的产品糟透了!它们没有灵魂!” 注意,他不是说制造糟透了。 乔布斯是我的偶像,他对产品的理解是什么?灵魂。强调的是情感,而不是功能。乔布斯对产品的理解,全盘没有提功能。他说:“只有当我的产品打动人心的时候,我们的设计工作才告结束。” 所以,产品的目的是打动人心。就好比:如果我的PPT没有先让我自己感动,那么听者也一定是无感的。

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吗?美国有一个排行榜,“依靠情感附加值带来利润”,全世界TOP20里,苹果占了四个——iPhone、苹果、iPod、iPad。这就是产品的重要性。在产品的时代,如果大家对产品的理解都不准确,何谈做一个好产品?产品是打动人心的,是前面提到的“心动感”。如果你的产品没有感动你,又怎么能感动别人?

工业时代是以技术、功能为主要指标,强调功能体验,而互联网时代,产品强调审美,强调情感体验。这是源于时代的不同。互联网思想者段永朝写过一篇文章叫《工业思维批判》,他说工业时代是一个巨大的“甩干筒”,因为标准化,使得工业时代总体上是“杀死灵性”的过程;而互联网是一个文明史上的千年大事,它可能会迎来灵性的回归,并认为未来的互联网会日益变得有“温度”、有“情感”、有“味道”。按照工业化的预制灌装的方式,所生产出来的文本、意义,弥漫着塑料、机器的味道,其实是通向威权、集权之路的定制品;而信息时代显然需要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未来会变得小而美。

吴伯凡做了一个产品魔力公式:产品=功能×情感。功能是前面的1,情感表示倍数关系。互联网时代,一款好的产品,功能已经成为标配,而情感则成为强需。这里不是说功能不再重要,而是说功能好仅是基础,情感体验超过功能体验。这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性能特征的重大变化。这有两层意义:第一,做出好产品是应该的。第二,好产品的竞争力已经从“硬”变“软”,从“实”变“虚”,情感成为核心。

颠覆式创新是当下企业生存的优势

但是,如何进行颠覆式创新?猎豹移动CEO傅盛说,关键是要把领先者的优势变成劣势。

常见问题

互联网时代好产品的标准是什么?

在互联网时代,好产品的标准不再是工业时代的功能、技术、价值,而是单点极致,超出预期,给用户惊喜,产生超越商业价值的强烈情感关系。功能已成为标配,情感体验超过功能体验。

产品与制造有何区别?

产品不等于制造。制造是指与工厂、生产和材料相关的部分;产品是指设计思想、创造附加值的能力,是那种令人怦然心动的东西。日本企业常输在‘产品’而非‘制造’上。

为什么情感在互联网时代产品中如此重要?

因为互联网时代,一款好的产品,功能已经成为标配,而情感则成为强需。产品=功能×情感,功能是前面的1,情感表示倍数关系。好产品的竞争力已经从‘硬’变‘软’,情感成为核心。

乔布斯如何定义好产品?

乔布斯认为产品的目的是打动人心。他强调产品要有‘灵魂’,是情感而非功能。他说:‘只有当我的产品打动人心的时候,我们的设计工作才告结束。’

什么是颠覆式生存?

颠覆式生存是当下企业的优势,指企业凭一款产品就可以横空出世,一出生就风华正茂。例如微信、余额宝、小米手机,它们以产品为颠覆,成为这个时代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