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品牌要一鸣惊人,必须遵守哪些原则?

无论是苹果、星巴克、耐克或哈雷,这些耳熟能详已经进入品牌天堂象限的“明珠”们,我们可以观察到它们有一些共同特

无论是苹果、星巴克、耐克或哈雷,这些耳熟能详已经进入品牌天堂象限的“明珠”们,我们可以观察到它们有一些共同特征,传达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可以让我们反向推演——一个初创品牌如果要生而不凡,至少应该遵守哪些原则。

原则一:分化一个新品类,并牢牢占据

如果说生而不凡可以有很多原则的话,我认为这是第一原则。

  1. 在苹果iPhone出现之前,诺基亚代表手机。从手机技术发展路径,苹果顺势分化了一个智能手机的新品类出来,并且以平台模式成功颠覆了以往的领导品牌。
  2. 在王老吉之前,凉茶仅仅是居于广东一囿的地方传统饮料,这个品类并不为广大消费者所知,但王老吉成功地分化成为“去火植物饮料”,并主导它成为饮料之冠,年销售额达160亿。
  3. 星巴克是在“家用咖啡”和“传统咖啡店”饮用场景中,分化出来的“第三居所咖啡”,从而成为很多人工作与家间的缓冲喜好。

品牌战略大师里斯深刻的洞察了“品类”是品牌之源这一规律。并且指出,人类的品牌文明本质上就是一部品类不断分化的历史。就像一颗不断成长的树,不断的分化枝桠。饮料是品类主干,可以进一步分化植物饮料,植物饮料又可以分化出茶饮料,茶饮料又可以分化出红茶饮料……如此类推,理论上,只要符合认知习惯,这种分化的空间是巨大的。

每一次有价值的分化,都创造了造就领导品牌的机会。而事实上,已经成功的领导品牌也确实都是品类分化的高手,并且牢牢地占有着这个分化品类。

原则二:一个好的品牌命名

品牌名称其实是品牌创建最重要的资产,无论如何强调起一个恰当的品牌名称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但商业现实中,这个原则往往对人们忽视。

一些好的品牌名让人朗朗上口。好名字是心智认知的钩子,它牢牢地把你的品牌挂在用户心智认知的品类栅格里,从而让你的品牌认知建立效率提升,进而长线降低成本。

好名字应该与品类关联,暗示产品属性,能与视觉锤(后文会谈到)呼应,并引发高价值联想。

原则三:一套视觉锤

视觉锤是由里斯父女提出的,意思是强大的品牌往往会有卓越而差别化的主视觉识别图形来辅助。例如,耐克的钩子,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星巴克的绿色海妖、肯德基爷爷、依云的阿尔卑斯山……等等。

一个绝佳的视觉锤是与语言的钩子相互配称的。语言定位本身已具有画面感时,视觉锤会成为自然的呼出。

里斯深刻的揭露了一个规律,语言的钉子影响左脑;视觉的锤子影响右脑。这两者双管齐下,从而影响品牌认知。

请注意,视觉锤可以包含在常说的品牌视觉识别体系(VI)中,但一般常见的品牌视觉识别体系中却未必会有视觉锤。对于初创品牌,找到语言的钩子与视觉的锤子,都是极经济的做法。

原则四:设计一个好的品牌故事

好的故事最容易打动人。事实上,经典的好莱坞电影都有一个接近标准的英雄式叙事逻辑。它们往往从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开始,最开始过着平静顺利的生活,在意外中被夹裹到一场困难中,主人公恐惧,但不得不迎难而上,它似乎克服了困难,但其实后面还有一个或几个更大的更大的困难等着他,他要绝望了,但最终他战胜了。

这个英雄式的故事模板被披上了很多衣裳,成为不同的故事。即使是古希腊神话,或中国古代神话,也经常是这样的经典叙事。它符合个体自身成长的诉求,人们看故事时会带入自己,从而成为读故事的人的一场奇妙的个体体验。

任何一个品牌都是要去解决一个问题的,不要去介绍你的企业,应该去介绍自己在解决什么问题,并从问题引发故事。那些最引人入胜的叙述结构中有着大量的隐喻。故事会带着观众踏上一段旅途。一个成功的品牌故事是一个小小的奇迹,人们由此看到不同的世界。

品牌故事可以理解成要带用户去作一段旅途,最重要的是找出从哪里开始、在哪里转折,独特的问题解法,以及到哪里结束。想想观众们对你的故事可能已经有了哪些了解、他们有多关心它,以此找到合适的起点。

社交媒体兴盛后,讲故事的高手涌现的比较多,西少爷的肉夹馍,雕爷的牛腩,黄太吉的煎饼,叫个鸭子的鸭子……等等。姑且不说其是否美味好吃,但它们的品牌故事本身,已具有吸引力了。

原则五:与定位配称的产品等用户体验

有人说品牌是体验,但归根结底,体验也会归元到大脑心智对体验的认知,所以最后都是认知。产品是认知,价格是认知,渠道是认知,品牌形象也是认知……,这些认知的设计需统一配称。

一辆QQ使用功能的汽车不应该是宝马的价格,因为这不配称。所谓质高价低,并非价格与产品不配称,而是在配称的前提下,让消费者有价格折扣的惊喜。

如果说,通过分化品类,找到定位基准是战略,那么让产品、价格、渠道、推广等与定位配称则是战术安排。所有这些经营要素的合集,会成为推动改变用户认知的多米诺。

原则六:基于社交媒体与用户连接

营销的要素还原到最简,就是三个:产品——渠道——用户。即回答:什么产品,通过什么渠道,到达用户。其他价格、品牌在这个基本三原型中都可忽略。

由此,营销的目标就是改变产品与用户间的关系,从弱关系向强关系转化。

我个人认为,移动互联对用户与产品间关系的改变有着革命性的意义,这表现在因为移动+社交媒体的出现,用户第一次与产品(或品牌)可以通过“关注”按钮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闭合。

移动前时代的营销也可有“闭合”,基于数据库,通过广告、邮件、短信、活动等路径可以到达,但这种连接还是支离的。移动社交媒体的“关注”式连接则让“支离”的闭合变成“完整”的闭合。

这是因为移动的天然属性是人的器官的延伸(PC还谈不上)。人的天然属性是社交。移动互联的天然属性就是人与人的社交连接,即社群。人与品牌的连接,基于移动互联社交平台,在“关注”式连接上,有了物理上的落脚点。

如果说传统的品牌营销焦点是通过推广,建立认知转化,获得成交。那么移动互联网+品牌的营销焦点则变成了建立连接,获得用户,进而转化。

常见问题

初创品牌要一鸣惊人需要遵守哪些核心原则?

初创品牌要生而不凡,至少应遵守六项原则:分化一个新品类并牢牢占据;一个好的品牌命名;一套视觉锤;设计一个好的品牌故事;与定位配称的产品等用户体验;基于社交媒体与用户连接。

什么是品牌创建的第一原则?

品牌创建的第一原则是分化一个新品类并牢牢占据。例如苹果iPhone分化了智能手机品类,王老吉分化出“去火植物饮料”,星巴克分化出“第三居所咖啡”。每一次有价值的分化都创造了造就领导品牌的机会。

一个好的品牌名有什么重要性?

好名字是心智认知的钩子,它能把品牌挂在用户心智认知的品类栅格里,从而提升品牌认知建立效率,长线降低成本。好名字应与品类关联,暗示产品属性,能与视觉锤呼应,并引发高价值联想。

视觉锤在品牌建设中起什么作用?

视觉锤是卓越而差别化的主视觉识别图形,如耐克的钩子、苹果的被咬一口的苹果。语言的钉子影响左脑,视觉的锤子影响右脑,两者双管齐下影响品牌认知。视觉锤可包含在品牌视觉识别体系中,但并非必然存在。

如何设计一个好的品牌故事?

好的品牌故事应采用经典的英雄式叙事逻辑:从平凡开始,卷入困难,恐惧迎难,克服小困难后遭遇更大困难,最终战胜。品牌应介绍自己在解决什么问题,并从问题引发故事,带用户踏上一段旅途,找出起点、转折、独特解法和终点。

移动互联网如何改变了品牌与用户的关系?

移动互联通过社交媒体的“关注”按钮,使用户与品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完整闭合连接,改变了以往支离的闭合方式。营销焦点从传统的通过推广建立认知转化获得成交,转变为建立连接获得用户进而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