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这个时代,大公司为什么必然会衰败?基业长青为什么将不复存在?《基业长青》这本书讲的是工业时代的,而我们已经进入一个颠覆式生存的时代,工业时代的思维方式、商业逻辑已然失效。今天想基业长青是不可想象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叫熵增定律
牛顿把宇宙当做一台封闭的机器,它跟外界系统是没有办法交换能量的,但是这个机器的零件和零件之间会摩擦,会把一些功消耗掉,那些本来在这个机器里边的热量,变成不能做功的东西,就叫熵。宇宙是一个封闭系统,宇宙的熵和混乱度将逐渐增大,终将达到最大值。宇宙将会走向热寂,所有的生命都将走向消亡。
把这个道理用到企业的组织上去,我们大多数公司是基于牛顿世界观而设置的科层式组织结构,公司就是机器,人就是零件,今天的公司就是个封闭系统,是有边界的,一个封闭的、有边界的系统就符合熵增定律。如果组织是个封闭系统,组织当然就有熵,也会不断增加。因此,封闭的组织一定有自己的生命和界限,熵增定律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大公司为什么必然会死亡。
比如,AT&T在美国早期的时候是个垄断型的公司,它垄断的历史长达60多年,后来AT&T的领导地位被IBM所取代,但IBM的领导地位仅持续了25年就被微软所取代,微软不过辉煌了15年就被谷歌所取代,我们坚定地相信谷歌会在更短的时间内被另外一个移动互联网公司所取代。
王东岳先生讲过一句话,“任何一个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变得涣散化、官僚化、失效化,并最终走向消亡。”
再来看手机行业。早些年在模拟手机时代,摩托罗拉是手机行业的霸主,但在1996、1997年的时候被诺基亚取代,诺基亚成了新的机王。而14年以后,诺基亚又被苹果所取代,在智能手机里边输了。苹果在坚守一个iOS系统,其实三星从收入、销售量上来讲已然超过苹果,而三星的地位又被中国手机在大面积地侵蚀着。可能你会说,苹果手机现在做得不错,但我认为苹果正在走向消亡,为什么?就是回到根本的道理上去,这件事情是人力所不可逆转的。
我曾问腾讯一个高管:腾讯怎么能够保证没有大组织病?他沉吟了良久跟我说,“我觉得这个问题无解。”所以今天这个时代你想做基业长青,想把公司做100年,那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情。
企业需要在失控中拥有自组织能力
但是,在悲观之余,科学家发现了希望的火苗,在大的宇宙里边,生命居然有自进化的现象。生命为什么会从低级一点点进化成高级,而不是往死亡里走呢?因为生命是一个开放系统。生命也会有熵,但生命可以跟外界系统进行交换,把自己不能做功的熵跟外界系统进行交换,然后从外界系统里获取自我生长所必需的一切,这是本质的原因。
不要管外界是多么封闭,你只要自己开放出去,你的生命就会比系统里的其他生命要长一点。整个生命世界最基本的方式是自组织的,不需要经典物理里边的他组织,就可以自己组织起来。万事万物生来就拥有的一个属性就是自组织。
那公司是否可以是自组织形态呢?有的公司正在做这方面的尝试,比如腾讯。马化腾说,“构建生物型组织,让企业组织自身在失控过程当中拥有自进化、自组织能力。”他提出生物型组织的灰度法则,一共有七个度:需求度、速度、灵活度、冗余度、开发协作度、创新度和进化度。生物型组织的这七个度,正是我们今天所强调的自组织方式。今天,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具备自组织的能力,否则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
从产品着手,附以社群,用自组织运转
机械论的简化思维是指整体由部分组成。在这个思维的指导之下,传统组织是怎么构成的?有销售部、市场部、生产部、人事部、财务部等,然后各部分组合起来成为公司。我们再看一个咨询公司,通常咨询公司背后的世界观是不是这个思维?麦肯锡到你的公司去咨询,会分成几个课题组,然后有人研究生产,有人研究销售,有人研究市场,有人研究组织文化。它认为整体可以分解为部分,这是机械时代的一个简化的思维。
而自组织的简化意味着,复杂的背后是极简的原则。但自组织的简化与机械论的简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简化方向,比如,人是从胚胎形成生命的,但我们不能把胚胎分成不同的细胞再组合起来。自组织的极简,是指在复杂事物现象背后有一个简单的基本原则。
这跟我们讲的精益创业背后的逻辑完全是一样的。精益创业就是从一个极简的东西开始着手,然后获得认知,然后反馈进去,再获得认知,再反馈进去,再获得认知……正如张小龙讲的话:产品是演化出来的,不是规划出来的。精益创业特别重要的原则是:第一,开始要极简。先找到一个最重要的东西,从那个地方着手就行了。第二,一定要有反馈,然后根据反馈去获得认知,再走下一步。所以精益创业就是自组织。
用极简的方式来推导一下我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如果复杂的商业现象是多维的,把它从多维降到一维空间,剩下唯一的维度就是产品。给产品插上一个什么样的翅膀,可以使之升华为一种高维文明?也就是说,如果再加一个维度是什么呢?是社群,你看,就这么简单。把产品和社群合起来,就是产品型社群,它的运作方式是自组织,产品的自组织方式是精益创业,社群的自组织方式是失控。我坚定地认为,如果你从产品着手,然后附以社群,用自组织的方式往下去运转,你一定可以在未来大有作为,这就是我对互联网思维的理解。
比如小米,没有KPI。但雷军说,“不,我们不是没有KPI,我们有两个KPI,第一个是用户是否为我们的产品尖叫,第二个是用户是否会推荐给他的朋友。”
最近《财经》杂志有篇文章叫《张小龙,孤独的艺术家》,文章中写道:张小龙用一种没有管理方法的方法塑造了一个团队,他们是当今中国互联网最骄傲的一群人。这个团队拥有相同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就是张小龙的价值观。张小龙拥有的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呢?第一,要简单;第二,只在产品细节上争论,不关心竞争对手。换句话说,在这个中国最牛的产品团队里边,他们唯一的指导原则也是两个字——产品。
傅盛说过这样一段话:“这个时代,简单是一个让人看不到甚至看不起的地方,却能迸发出巨大能量,这种能量很多时候会超出我们的想象。”你看,这里是不是都有自组织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