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是社会学思维模型的边界?

用深度思考探索你的思维模型,再让这个时代的思想家拓宽你的边界。

我的主要思维模型由于我以往受到的社会学思维训练的影响,我的主要思维模型是社会学的,而非物理学的。已故社会学家Otis Dudley Duncan(1921-2004)说过:“社会学不像物理学。世上唯有物理学像物理学,因为对世界上的任何物理学的理解都已成了物理学的一部分。” 可以说,社会学为代表的社会科学思维模型与物理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思维模型是有一些本质的不同的。

从科学哲学史上来看,对于真理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源头:一个源头来自柏拉图,这个源头带来的思维方式是类型逻辑思维;另一个源头来自达尔文,这个源头带来的思维方式是总体逻辑思维。

柏拉图的类型逻辑思维

柏拉图对科学和哲学一个很重要的贡献就是区分了本质的世界和形成的世界。对柏拉图而言,真理存在于普遍且永恒的法则之中。在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中,真理是永恒的而不是变异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哪怕柏拉图自己也知道变异是存在的。柏拉图把变异理解成是对本质的世界的拙劣复制。本质的世界是一个真理,它排除了差异,但是我们复制的时候总会出现变异。

物理学中的伟大成就就是遵循柏拉图的类型逻辑思维的结果。类型逻辑思维就是说类型是最重要的,真理存在于物与物之间的类型的差别上,而不是存在于量化的差别上,也不是存在于具体的物的差异上。在类型逻辑思维中,偏差是不好的东西。只有通过抽象思维把这些偏差忽略掉之后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

从统计学上讲,对于这些偏差的认识,可以通过测量解决。19世纪伟大的统计学家Quetelet认为,我们知道社会数据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理论来解决。Quetelet的办法就是取平均值,他认为平均值就是社会科学追求的那个不变的、永恒的真理。任何一个社会现象的量数都是有差异的,但是这些量数的平均数是永恒的,这些量数都遵守正态分布。

达尔文的总体逻辑思维

从柏拉图的类型逻辑思维到Quetelet的平均数理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们是西方科学的主流,但是这个主流思想受到达尔文的总体逻辑思维的挑战和修正。对达尔文来讲,变异是真实的,并不是对本质的世界的拙劣复制。达尔文的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观念就是变异。在类型逻辑思维中,平均数代表着真理。在总体逻辑中,平均数只是总体的一个特征值。

基于达尔文的总体逻辑思维,正如社会学家谢宇教授所归纳的,我认识社会的主要思维模型可以细分为三个:

  • ① 变异性原理变异性是社会的本质。我会从差异性,而不是共性,入手去了解和研究社会。类型之间的差异也只是差异的一个特例而已。
  • ② 社会分组原理社会分组可以减少组内差异,从而便于人们认识社会。个体之间是很不一样的,但是个体可以分成组,比如年龄组,性别组。分组的原则是组间差异越大越好,组内差异越小越好。这样的分组能够解释的社会变异越多越好,哪怕组内差异是永远存在的。
  • ③ 社会情境原理群体变异性的模式会随着社会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社会情境常常是由时间和空间来界定的。也就是说,社会情境不一样,变异性就不一样。

我的思维模型所铸就的边界

1. 社会学思维的结论都是来自对样本的研究,所以抽样很重要。社会学想要认识的对象总是一个总体的特征或者一组人的特征。我不可能认识、测量所有的个体。所以需要抽样。

2. 对事物的认识多是源自描述性的研究的,而非逻辑推演的。这并不是说我的思维模型里没有推理,而是说要认识一个总体,需要很多描述性的数据,让我对这个群体首先有一个描述性的认识。

3. 随机试验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因为随机试验总是对样本的实验,而不是对总体的实验。要把在一个样本在某种特定社会情境下进行的随机试验得出的认知推广到总体,总是需要很多很强的假设。

4. 高度依赖统计学。统计学虽然不完美,但确实刻画异质性的目前为止最可靠的工具。所以统计学的边界也就成了我思维模型的边界。

5. 我所认知的因果关系总是概率性的。不像类型逻辑思维,靠的是理论逻辑推演。我的思维模型是建立在统计推断基础上的。比如我认知吸烟会导致癌症,也并不是说每个人吸烟都会导致癌症。

6. 社会学的思维模型只能研究原因的结果,而不是结果的原因。因为一个事情发生了,它可能是由不同的原因造成的。社会学的思维模型可以解释比如教育对你的生活、婚姻、收入的影响;但是没法解释你为什么有钱。

如何打破我的认知边界

重视我得到对社会认知的手段和方法,而不是我关于社会的认识本身。由于总体逻辑思维的种种边界,我必须充分认识到,我知道什么并不重要,而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什么是对的,什么是衡量知识的标准,才是最重要的。必须更加专注地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知识是变化的,社会是变化的。我想我必须充分认识到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差异,并从这些差异中来了解我的基于社会科学的认知边界,然后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自然科学思维能力。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本体论差异

如柏拉图的分类,自然科学是研究“本质的世界”,而社会科学是了解“形成的世界”。为了打破自己的思维边界,我需要多学习数学和物理学的思维方式,多训练自己靠纯逻辑推演来认知关于“本质的世界”的真理的能力。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差异

自然科学追求的是永恒的、真理性的东西,它的关注点在于典型的现象。而社会科学关注的点在于具体的现象,在于所有个案组成的总体的状况。从认识论上讲,社会科学的思维模型更关注对于总体的了解。要打破我的思维边界,我必须加强锻炼自己抽象思维的能力,了解典型的能力,通过对抽象的典型的认知来了解一个类别的东西。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差异

自然科学家在可能的情况下都希望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他们的结论,通过实验的方法,自然科学家会尽量隔离外来因素的影响。而社会科学家通常会用一定社会环境下的数据,而观察数据必然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这些外来因素往往也可能解释我的数据。统计的方法可以帮助社会科学家排除一些外来因素,但并不难排除所有外来因素。

要加强自然科学方法论对社会的认知,最佳的手段可能是多看实验心理学和实验经济学的东西。这一类在社会科学中对实验法的运用,把外来因素排除的获得知识的方法是我可以训练自己思维模型的方向。这将有助于我打破自己习惯基于观察数据了解社会的方法之一。

常见问题

社会学思维模型与物理学思维模型有什么本质区别?

社会学思维模型基于达尔文的总体逻辑思维,认为变异是真实的,关注具体现象和总体状况;而物理学思维模型基于柏拉图的类型逻辑思维,追求永恒的真理,关注典型现象和本质世界。

什么是社会学的三个主要思维模型?

社会学的三个主要思维模型是:变异性原理,认为变异性是社会的本质;社会分组原理,通过分组减少组内差异来认识社会;社会情境原理,群体变异性的模式会随社会情境变化。

社会学思维模型存在哪些认知边界?

社会学思维模型的边界包括:结论来自样本研究高度依赖抽样;认识多源自描述性研究而非逻辑推演;随机试验不能完全解决问题;高度依赖统计学;认知的因果关系是概率性的;只能研究原因的结果而非结果的原因。

如何打破社会学思维的认知边界?

打破社会学思维边界需要:重视认知手段和方法而非认知本身;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习数学和物理学的纯逻辑推演能力;加强抽象思维能力了解典型现象;多看实验心理学和实验经济学运用实验法排除外来因素。

柏拉图与达尔文的思维方式对社会学研究有何影响?

柏拉图的类型逻辑思维认为真理存在于物与物之间的类型差别上,偏差是不好的;达尔文的总体逻辑思维则认为变异是真实的,平均数只是总体特征值。这两种思维影响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不同研究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