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笔记】黄奇帆:新时代,中国开放新格局新趋势和中美贸易摩擦

“韬光养晦当然正确,但也绝不是没有底线的委曲求全。日本人几十年以来始终是美国的家丁,美国在跟日本贸易战的时候,一点没有手软,该怎么欺负就怎么欺负。在这个意义上,磕头求拜毫无意义。”——黄奇帆

授课老师|黄奇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在中国开放新格局的背景下,中美贸易摩擦发生,美国的目标就是想制衡中国、约束中国,给我们的开放带来压力。

那么,如何反制美国?首先,我们要意识到,中美贸易摩擦的发生,是有必然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

必然:修昔底德陷阱、中国的优势与美国的危机

必然性1: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这本书里,描绘了世界三四百年来,崛起的老二和守成的老大之间的关系。世界第一的国家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采取各种措施约束、制衡、打击第二名。这个过程中,一些国家原本可以做第一,结果被打压瘫痪了;但是,也有一些国家顺利越位,成了新的世界第一。

现在,对美国人来说,中国就是一个崛起中的、威胁它位置的老二。他们还不理解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世界的意义。

必然性2:谁更优越?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模式谁更优越这个问题,也使对方精神紧张。

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这40年来有5个明显优势:

  1. 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重要动力。任何一个制度,如果光有科技创新,在社会制度上没有与时俱进的改革,就会没落。我们按邓小平的理论,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中国发展的重要动力,这是100年不会变的基本路线。美国是对全世界开放,但是它在市场制度改革方面积累了很多矛盾,积重难改,很少看到他们通过制度性改革化解核心难题。比如社保制度改革,奥巴马执政时用整个执政期推进,结果特朗普一上台就推翻了。
  2. 始终重视社会公平。中国以经济为中心的同时,始终重视社会公平。所以,我们有城乡差异和贫富差别,但是不会积累成非常严重的阶级矛盾。最近几年7000万农民脱贫,是我们国家的体制所带来的必然结果。相比之下,资本主义国家私有制下的两极分化只会愈演愈烈。因为资本的增长远高于GDP的增速,财富集聚在少数资本家手里的比重会大大增加,穷人掌控的财产、资源大幅度减少。到一定阶段,这种社会矛盾必然反应到社会治理上,导致严重困难。
  3. 积极调控,保持经济40年持续增长。这40年来,欧洲、美国已经出现四次大规模的经济危机,每次都带来几万亿、几十万亿美元的动荡,多少财富灰飞烟灭。但是,我们国家40年持续增长,平均增长速度在9%以上,为什么?因为政府非常清醒地审时度势,始终在分析经济体内存在的各种问题,而且不回避矛盾、不回避问题,采取宏观调控和逆周期调控。这种积极调控就把各种积累的问题,每年小范围的释放,而不是积累成一个巨大的社会灾难,毫无作为等着它爆炸。
  4. 政治优势显著,一张蓝图画到底。中国有非常大的政治优势,虽然每五年换届,但是政府换届绝不会朝令夕改,始终是一张蓝图画到底,按照中央的要求,五年规划、十五年规划,建立长远的战略目标,然后持之以恒地推进。而在美国,每四年换一次总统,竞选上来的总统往往会把原来总统做的事情统统推倒。比如奥巴马搞出来的群,特朗普就都退群。奥巴马搞出来的改革措施,特朗普都反对。在这个意义上,它的政策不可持续,损失很大。
  5. 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大。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是大海,狂风暴雨能倾翻小池塘,但倾翻不了大海。我认为这段话是至理名言,把中国的特点给描绘到位了。

正是我们的这五个优势,让我们的对手感到害怕,阻断也好、封闭也好,希望让你开放的大门封闭——这是贸易摩擦发生的必然性之二。

必然性3:美国本身潜在新的经济危机风险

最近,美国的各种经济专家、大企业家、退休的前政要都在放出警报说,美国面临着比2008年经济危机更大一个级别的危机。

2008年以来,美国政府为了解决经济危机,采用了放水、发债的办法。美国政府发债,然后美联储买债,基础货币就印发出来了,把货币发出来以后使得股市里资金增加,股市就恢复了。所以,这十年,你可以说美国经济欣欣向荣,每年总有3%左右的增长,但是这背后其实是美国政府债务高举。

2008年发生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美国的GDP到了14万亿,债务只有GDP的70%。那么,现在美国政府债务是多少呢?去年年底,美国联邦政府债务22万亿,50个州还欠债六万亿美元,统统加起来就有28万亿,已经达到 了GDP的140%,很高了。

按照现在特朗普政府一年增加两万亿美元的债务,到2023年债务就会达到40万亿,届时GDP约为25万亿,差不多就是突破了150%的警戒线。

当债务超过GDP的150%时,国家就进入紧急状态,进入经济危机。因为政府的债有2年、5年、10年、20年的,平均一般就是10年期。40万亿债,10年期加上本息每年要还6万亿。一个国家20多万亿的GDP,20%多的税收全部收来也就是5、6万亿,全部还本息还不够。那么当年吃什么、喝什么?国家就进入泡沫崩盘。

所以,稍有理性的经济专家都在担心美国发生更大的危机。这种时候,美国政府肯定心里也有数,最好的办法就是往后退或者转嫁危机。转嫁危机最好的方式就是巧取豪夺,通过对中国采取措施,来减轻自己的负担。

复杂:中美两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则共生

理解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必然性,就应该清楚两个观点:

  1. 近几年来有一些“厉害了我的国”这类文章,文章中带有中国特点的民粹主义,不一定正确。但是,有些人说这些文章挑起了中美贸易摩擦,这是玩笑话!如果大国之间的较量因为这些文章或者观点就可以引发的话,就太没价值了。网上有各类观点,即使不确切,也不能说贸易摩擦就是这样挑起的。
  2. 又有观点认为,我们应该进一步的韬光养晦,甚至到委曲求全的程度。韬光养晦当然正确,但也绝不是没有底线的投降、委曲求全、磕头求拜。日本人几十年以来始终是美国的家丁,什么事儿都听美国的。美国在跟日本贸易战的时候,一点没有手软,该怎么欺负就怎么欺负,在这个意义上,磕头求拜毫无意义。

所以,这两种论点说磕头求拜就可以避免贸易战,委曲求全就能够使美国人高兴,不和你打架。其实不是,美国对欧洲怎么样、对日本怎么样,对我们更会怎么样。我们应该意识到贸易摩擦的不可避免性和必然性。

但是同时,中国和美国又有许多利益的相同互补处。

2007年,哈佛大学的一个经济专家和柏林大学的一个教授发明了一个词——G2,说世界进入了美国中国G2时代,美国作为世界金融经济最大的经济体和中国作为市场规模增长最快的经济体是互补的:

  1. 美国的金融资本必须找到投资的市场,而中国是最大的市场。中国这个大市场有资本投入当然也是好事,所以双方一定是互相支持互补的。
  2. 美国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最终要到大规模的制造业基地里去放大。科研有三阶段:从0到1的发明;发明成果转化为产品,就是1到100;最后是 100-100万的大规模生产。大规模生产这个阶段,必须是在中国,因为中国正好具有最强大的工程设计能力和产业链的制造能力。
  3.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业国,全世界农产品50%的跨国贸易量是美国人提供的。而中国是土地不够的国家,耕地的面积是全球可耕地面积的9%,人口却是全球的20%。所以,中国一定要进口一定的大豆、饲料、猪、牛肉制品。从这个角度,双方也是互补的。

应该说,这两个经济专家讲的G2概念,有他的道理。中国和美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犬牙交错,稍有理性就应该合则两利。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当然也不想打贸易战。但我们有我们的优势,对方要打则奉陪到底。

现在,我们说为什么叫贸易摩擦?因为,所有的纠纷、争论都已经出现,关税战等各类措施还处在酝酿、公示、说教方面,没有全面到位。一旦到位双方就会升级进入贸易战。

反制:中国要打好五张牌

在理解贸易摩擦的必然性和复杂性的基础上,中国应该如何反制?总体上,有四个原则:

  1.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磕头求拜,一味的搞好关系是没意义的。
  2. 保持定力,增强信心。定力来自我们的制度优势,我刚才说的五条,都是我们定力和信心的来源。
  3. 守住底线,灵活对策。有的地方让一步、有的地方寸土必争,绝不退让,这里面审时度势,要有底线的灵活性。
  4. 关键环节,自力更生。加强高科技、核高基领域的自力更生。

按照这四项原则的精神,反制贸易摩擦、贸易战的措施一共有五条:

第一条,市场是王牌。

中国每年要进口2万亿美元的商品, 7000亿美元的服务贸易,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在这个意义上,谁跟我搞贸易摩擦,谁想封堵我,我也一样反制于你。但是最终我是你的市场大户,你丢掉我的市场,经济就会受损失,或者老百姓也会增加各种负担。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美国仅仅叫停了华为的芯片购买3个月,高通和美国的一些企业已经发表声明说,我们可以不再封杀华为了。高通的50%芯片都卖给中国,这50%里面有两成是华为购买的。对于一个芯片企业,突然丢掉20%的份额,人家还没死,你自己先死了。

所以市场是王牌,不管对一个企业如此,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都是如此。

第二,产业链是王中王。

当今世界已经不是50年前的世界。现在的世界是一个产业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整个全球贸易中70%是中间品贸易,30%不到是成品贸易。在这样的产业链体系里面,谁是产业链标准的提供者,谁是供应链纽带掌控者,是价值链枢纽的管理者,谁就是龙头老大。

以苹果为例,其产业链涉及到500多个零部件,每一个零部件招投标,用2到3个企业供货,就形成了分布在几十个国家的一千多个企业,形成一个产业链、供应链。

在这样的一个体系里搞关税壁垒战,是损人不利己、吃力不讨好的:

  1. 比如,美国人把5500亿美元商品加了关税,特朗普说其中一千多亿美元是中国人支付的,这是在胡说八道——这一千多亿美元增加的关税是美国进口商支付给政府,然后一定会加价给美国老百姓,使美国人增加消费负担。
  2. 美国加了这个关税,如果中国的商品是别的国家无法供应的,那加关税的结果就会施加在美国人头上,美国企业受到损害。
  3. 美国人对中国断供,会使自己丢了市场。就像我刚才说华为、高通一样的道理。例如,中国是芯片第一大进口国,去年一共采购了全球3000亿美元的芯片。全世界去年一共生产、销售了5000亿美元的芯片,中国买了全世界生产量的60%。
  4. 中国政府一定会反制,也会对你的商品加关税。中国买美国的商品,跟产业链无关,基本上买的是粮食、牛肉、猪肉、大豆、小麦或者农产品。农产品都是最终的终端产品,如果1500亿加关税,那就美国一大批农民的确会进入困难。
  5. 在全球产业链的情况下,一旦贸易战把产业链打散了,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固然是受到损失的。但是,这产业链谁布的呢?谁是产业链标准的提供者,供应链纽带的掌控者、价值链枢纽的管理者?龙头老大几乎都是美国企业,把产业链打散,最痛的是辛辛苦苦经营十年、二十年的美国龙头企业,它瘫痪了。这就是杀敌一千,自损一千五。

第三,金融是盾牌。

在中国,制造业、市场都十分强大,直接可以与对方抗衡。但是金融一旦受损失,就是几百亿、几千亿、上万亿的。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方面做好,是我们的底牌、盾牌。这方面,我们有四个具体出牌法:

  1. 把跨境人民币交易结算的市场进一步开放。2009年,中国政府推出人民币跨境交易结算体系,第一年只有几百亿,五年前就突破了一万亿,现在已经有六七万亿的结算量。意思是说,中国产品卖到国外去,人家付我人民币;人家把东西卖给我们,我们付他人民币,人民币逐渐成为世界上可接受的贸易清算货币。如果进一步发展到十万亿、二十万亿、几十万亿,就等于世界接受了人民币。
  2. 推动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建设。2012年央行推出了CIPS,就是全世界用人民币清算的一个电讯交易网络,目前有30几个国家,全球800多个商业银行参与。美国人的金融战核心是SWIFT,SWIFT是二战结束时美国人组织在比利时注册的一个全球商业银行联合会,现在有一万多个全球商业银行构成。全球通过这个联合会网络,每年交易三百万亿美元的资金。因此,美国得以了解各个国家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什么时候交割、买了什么货、卖了什么货,什么价格,是贪污腐败的洗钱、还是走私贩毒的黑钱,它都一清二楚。当美国践行霸凌主义,跑到其他国家去执法时,为什么能知道那么多机密的事情?因为SWIFT。所以金融战也很重要, CIPS就是我们的备胎。
  3. 国内金融要去杠杆、防风险。做好自己国内要做的事,也就是中央定下来的去杠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我们资本市场供应不足、基础性制度不到位这方面进行改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4. 现阶段资本项下不要轻易搞自由兑换。因为我们资本项下没有自由兑换,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美国对冲基金就没能够冲击中国金融。美国可以冲击泰国、缅甸,冲击香港,当时,香港为什么守住了?是因为中国政府直接拿了资金参与香港保卫战,把索罗斯之类的人打退了。总之,我们现在资本项下不要轻易地自由兑换,我们要开放可能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当人民币成了世界硬通货,成了世界的储备货币,别的国家甚至把你当做锚货币的时候,资本项下也当然就自由开放,可以随意兑换了。

第四,加大“核高基”投入是关键牌。

这方面我们有薄弱环节。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的研发国家,研发投入是GDP的2.2%,差不多就是2万多亿。但是中美之间有一个区别,就是我们的两万亿里只有5%集中力量投资在核高基(核心产业、基础性产业、高科技产业),也就是只有1000亿人民币。美国人研发费投入是GDP的4%,约有8000亿美元,其中20%都投资在核高基产业。所以在这一块上,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结果往往研发的费用小。有的时候,大家搞形式主义,比如追求专利数,结果会导致虚胖。在这个角度,核高基的专利研发费不断提高是有必要的,不能等闲视之。

第五张牌,进一步开放是底牌。

我们绝不因为贸易摩擦、贸易战就关闭大门,要用开放来反制封锁。一边是跟美国人贸易战、贸易摩擦,一边我们要毫不停步跟世界各国更好地进行全球化合作。欧洲、日本、韩国、东南亚加上“一带一路”,占全球70%的经济体量、贸易体量。如果我们能够跟这些地方形成一体化,那美国还跟我们打什么贸易战?

常见问题

中美贸易摩擦发生的必然性有哪些?

中美贸易摩擦的发生具有必然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修昔底德陷阱,即崛起国与守成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二是两种经济模式的竞争,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展现出制度优势;三是美国自身面临潜在的经济危机风险,试图通过转嫁危机来缓解国内压力。

中国在应对贸易摩擦时有哪些优势?

中国在应对贸易摩擦时具备五大优势: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重要动力;始终重视社会公平,避免严重阶级矛盾;通过积极调控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政治优势显著,能够一张蓝图画到底;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大,能够抵御外部冲击。

中国反制贸易摩擦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中国反制贸易摩擦主要采取五张牌策略:市场是王牌,利用中国巨大的进口市场作为反制手段;产业链是王中王,利用全球产业链相互依存的关系;金融是盾牌,通过人民币国际化、CIPS系统建设等加强金融防御;加大核高基投入是关键牌,强化核心技术研发;进一步开放是底牌,以开放反制封锁。

为什么说产业链是应对贸易摩擦的王中王?

产业链之所以是王中王,是因为当今全球贸易70%是中间品贸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链体系。在产业链中,标准提供者、供应链掌控者和价值链管理者多为美国企业,贸易战打散产业链最受损失的是这些龙头企业,形成杀敌一千自损一千五的局面。

中国在金融领域如何防御贸易摩擦风险?

中国在金融领域采取四方面防御措施:推动跨境人民币交易结算市场开放;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国内金融去杠杆、防风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阶段资本项下不轻易搞自由兑换,保持金融体系稳定性。

中美经济之间存在哪些互补性?

中美经济存在三大互补性:美国的金融资本需要中国巨大的投资市场;美国的科研成果转化需要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进行大规模生产;美国作为世界最大农业国与中国巨大的农产品需求形成互补。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使得合则两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