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巨头的颠覆启示:任何一个价值网都存在实效的边界【一页一菩提】

为什么对手们无法撼动的IBM最后被DEC颠覆?苹果如何成为PC之王,让DEC死在沙滩上?守着摇摇欲坠的PC,

我们颠覆式创新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克里斯坦森的《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在《乔布斯传》中出现了两次,乔布斯本人对这本书高度赞誉,事实上,硅谷的高科技企业全都受到这本书的影响。不过,这本书也有正反两方面的声音。理解颠覆式创新,我们从计算机发展进程中的例子说起,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对手们投入巨大资源,依然无法撼动IBM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在 IT 世界里最重要的产品是大型计算机。 在大型计算机时代,领先的企业是 IBM——IBM 独自称王。当时, IBM 有七个竞争对手,但是 IBM 的利润占了整个行业的 90% 以上,另外七个竞争对手加起来不到 10%,所以 IBM 在当时独领风骚。然而,在那个时代 IBM 就没有竞争对手了吗?答案是:有。所有人都知道要进入计算机时代了,所有大公司、小公司都想挖这座金矿。通用电气、美国无线电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RCA)、AT&T(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投入了巨大资源,却无法取胜。1970 年,RCA 公司花了 2.5 亿美元投入计算机的研发,结果输得一塌糊涂。《定位》里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任何公司向 IBM 业已占据的领先地位直接发起挑战都无望获得成功。”

DEC凭借小型机替代IBM,成为行业新王

这句话表明在 IBM 体系中,一旦 IBM 成为市场霸主,任何竞争对手想做同样的事情,通过同样的方法,战胜它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对小公司而言,当你向大公司挑战的时候,永远不要从正面发起挑战,不要做与大公司同样的事情,用同样的办法战胜它,这是不可能的。

ibm是否有边界?

那么,IBM 体系是否有失效边界?事实上是有的。大型计算机之后是小型计算机。在小型计算机里称王的不是 IBM,而是DEC(美国数字设备公司,1998 年被康柏公司收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事实上,IBM 的领先优势是在大型计算机领域。当时大型计算机主要是卖给科研机构。DEC 公司发明了小型计算机,主要销售给公司里的工程部门。在小型计算机的新兴市场中,DEC 居然战胜了 IBM,成为该领域的行业王者。

输在决心,而非能力

1986 年麦肯锡为 DEC 写了一本书——《追求卓越》,书中这样描述当时的 DEC 公司:“现在的数字设备公司犹如一架高速 行驶的列车,与它竞争无异于螳臂当车。当大多数竞争对手深 陷计算机行业衰退的泥沼无力自拔的时候,这家市值 76 亿美元的计算机生产商仍在加速前进。”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时 DEC 的辉煌。请大家思考一下:IBM 有没有能力做小型计算机?有!有没有技术做小型计算机?有!有没有资源做小型计算机?有!有没有决心做小型计算机?没有!这就是大公司的窘境,是大公司的逻辑边界,是大公司的黑洞。

历史重演,苹果干掉DEC

小型计算机之后,紧接着就是PC时代。在 PC 时代,我们惊奇地发现,DEC 居然衰退了,而苹果、IBM 公司兴起了。DEC 是否有能力、有资源进入PC领域?有!但是因为大公司窘境,它不会进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后来苹果成为这个领域的王者,DEC 死掉了。让DEC 死掉的并不是小型计算机的竞争对手,而是 PC,以及后来的便携电脑。

守着摇摇欲坠的PC,联想将被谁颠覆?

2013 年第四季度,联想发了一个公告,说联想无可争议地成为全世界 PC(台式个人计算机)的王者,成为第一,并且说 PC 是一台永不沉没的船。然而,PC 已然是一条沉没的船。过去十年,其实是去 PC化的十年,IBM 把 PC 业务卖给联想,方正把 PC业务卖给宏基,惠普关闭了硬件业务。2014 年,全球 PC出货量下滑。一些大公司退出了 PC 行业。今天我们进入到手持智能设备时代,手持设备的出货量已经超越了 PC 的出货量。同时,智能手持设备也成为我们每个人 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启示:任何一个价值网都有边界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发现两个现象:第一,在某个竞争环境之下,领先企业总能保持长胜不衰, 无人可敌。第二,在另一种竞争环境之下,领先企业总是输给新兴企业, 虎落平阳。我们把这两个现象再往下深究,其实对应的是两种逻辑第一,在某种逻辑体系内,领先企业总是能赢。第二,在这个逻辑体系之外,或者说在另外一种逻辑体系中, 新兴企业机会更大。

在《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提到了“价值网”概念,即一种大环境, 企业正是在这个大环境下确定客户的需求,并对此采取措施, 解决问题,征求客户的意见,应对竞争对手,并争取利润最大化。用这个理论来解释前面的例子,我们发现,与其说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还不如说是这个企业所在的价值网和另外一个企业所在的价值网之争。你身处任何一个价值网的时候,它都是逻辑自洽的。但是我们发现任何一个价值网都有边界,比如说大公司的价值网之外有一个巨大的黑洞,这个黑洞就是“创新者的窘境”。

在旧版的《创新者的窘境》的封面上有这样两句话:“就算我们把每件事情都做对了,仍有可能错失城池。面对新技术和新市场, 往往导致失败的,恰好是完美无暇的管理 。”也就是说,在新技术、新市场和新的价值网里,如果你仍然用旧的价值网逻辑来做,即使每件事情都做对了,也会面临失败。

(选自李善友《颠覆式创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法则》)

常见问题

为什么IBM在大型计算机时代无人能敌,却在小型计算机领域被DEC颠覆?

IBM的领先优势在于大型计算机,主要客户是科研机构。DEC发明了小型计算机,主要销售给公司里的工程部门。在这个新兴市场中,DEC战胜了IBM。IBM并非没有能力、技术或资源做小型计算机,而是缺乏进入的决心。

DEC为什么在PC时代衰退并被苹果取代?

在PC时代,DEC虽然有能力、有资源进入该领域,但由于大公司的窘境,它不会进入。历史重演,苹果成为PC领域的王者,DEC则被PC以及后来的便携电脑所颠覆。

什么是‘创新者的窘境’?

‘创新者的窘境’指的是,在新技术、新市场和新的价值网里,如果企业仍然用旧的价值网逻辑来管理,即使每件事情都做对了,也可能面临失败。旧版《创新者的窘境》封面指出:‘面对新技术和新市场,往往导致失败的,恰好是完美无暇的管理。’

如何理解‘价值网’的概念及其边界?

‘价值网’是一种大环境,企业在此环境下确定客户需求、解决问题、应对竞争并争取利润。企业竞争本质上是不同价值网之间的竞争。任何一个价值网都有其边界,当企业身处其中时逻辑自洽,但边界之外存在‘创新者的窘境’这一黑洞。

从计算机巨头的发展史中能得到什么核心启示?

核心启示是:第一,在某个竞争环境(价值网)下,领先企业总能保持长胜不衰;第二,在另一种竞争环境(新的价值网)下,领先企业往往输给新兴企业。这表明,任何一个价值网都存在实效的边界,企业需要警惕所处价值网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