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混沌大学2019年中答辩中,341位来自于全国20多个城市的同学们,聚集苏州参加答辩,用思维模型演绎自己多年的实战经验,真正将所学内化于心,学以致用,解决团队或企业痛点。
全程领教老师点评,深度反馈,热烈的学习氛围,让每个身处混沌这个能量场的参与者,都找到了久违的热烈学习氛围。
今年答辩,项目组在答辩现场采访了几位同学,我们看看答辩生们跟我们分享了些啥?
包子哥(乌鲁木齐分社)
我是乌鲁木齐分社,答辩进士学位的包子哥。我这次答辩最大的感受是与上次举人答辩相比,这回的标准严格了很多。严格的答辩标准是可以考察大家对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应用程度,也可以促进大家学习。我认为这次答辩提高门槛这件事是让我感受最大的一件事情。对于个人的收获,第一是对于混沌大学的思维模型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第二是在跟同学在跟我们的领教老师沟通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触类旁通的一种收获。在整个过程中,我认为最大的挑战实际上是时间。因为你像混沌大学同学都是创业者,其实当然我也是一个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去学习,去思考,然后去输出,尤其是要写论文,还有我们做答辩PPT这个时间方面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韩松 (大连分社)
我是大连分社,答辩举人学位的韩松。在答辩的过程的收获是看到了自己无论业务上和认知上的不足,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来到混沌大学给我最大的一个感知就是sb的速率,能够不断的有自己的沉淀,能够不断自己成长的方向和迭代的方向。这次答辩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对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想好好的洗了洗澡,最大的收获是检验了自己以前的业务的操作和自己以前的知识和行业认知的体系,同时也找到了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答辩过程中遇到最大的挑战是在评选为优秀举人之后,作为上台代表的内容打磨环节。这不仅仅从表面的考题上的打磨,而是真的真正的深入到行业底层的认知,行业的底层理解,去做进一步的打磨。有的时候就发现,原来表层中看得好像跑的通的业务,其实落到底层上,其实不OK。我觉得打磨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然后从第一轮的答辩到昨天晚上的优秀举人的打磨,到今天上午优秀学员的打磨,我们在我们打磨小组的同学,我们在戏称,我们就像是一个荷包蛋,昨天晚上是第一面煎,今天上午其实双面煎,越煎越成熟。和300多位高手同期答辩感觉还是特别爽的。因为听课是一个单向的信息获取,答辩的过程中,是一个反复互动,反复输出的过程,这种才是一个高效学习的方法。祝愿大家都能在混沌大学里不断的认知升级,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梦想的人。
冯俊锋(上海分社)
我是来自上海分社,答辩举人学位的冯俊峰。答辩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输出倒逼输入。我们在参加答辩的过程当中,要不断去学习新的东西。第二个最大的挑战是不断的打破自己,打破原有的认知去实现新的突破,这种自我的破界其实是非常痛苦的。所以这种迫切让自己可以有更好的成长。怎样克服的?用输出去倒逼,输入其实是很好的学习方式,你有一个答辩的机会,你就会不断去输入你新的认知,然后去跟很多人去PK刻意练习,来实现自我的突破。感受到了一次思维的碰撞,在平时的交流过程当中,可以看到很多人思想的火花,他们的这个思维,看到思维之美,从他们的眼睛当中可以看到那些光。让我们一起举起哲科思维的火炬,穿过这道窄门来达到认知的彼岸。
朱勇(北京分社)
我是北京分社,参加翰林答辩的朱勇。这次答辩主要是来观摩学习,因为混沌大学的学习主要还是向周围的同学、向老师来学习,也很开心我的答辩也顺利通过了。我是混沌大学的老学员了,刚开始是对混沌大学的感兴趣,到后来的慢慢的形成思维模型,其实也是经过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刚开始的时候只是抱着好奇的、新鲜的、认为比较好玩的一个东西来学,但是学了五年以后,系统的把这些课程进行了揣摩,也时不时的进行思考。所以说这些课程的模块,思维模型逐渐在自己脑中建立起来了。特别是创新院,有一些老师的课更给了我深刻的启发。我衷心的祝福混沌大学的同学。你们现在虽然开始了学习,但是一定要坚持下去。坚持五年后你才知道混沌的厉害,五年不到,你的功夫就不到。这是我一个老学员真心的对你们的一个希望和祝福。
卢毅(乌鲁木齐分社)
我是乌鲁木齐分社,答辩进士学位的卢毅。混沌大学的答辩,我觉得本身是一次对自我思维的一次提升,我们通过答辩来认真的反思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工作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我们的思想通过思维模型的打磨得到了提升,这是我最大的收获。答辩本身是倒逼我们思考的一种方式,我觉得对自己的思维模型的梳理和打磨,这个是最关键的,就是我们找到自己思维模型的基本的逻辑架构,到底我这是哪一个思维模型模型,它里面有哪一些关键要素,这个过程是最困难的。与高手一起答辩,一起交流,一起成长,这是一次非常愉悦的体验。就好像感到你每天都在快速的练级,快速的飞升。我是通过混沌大学改变了我的人生的命运和轨迹。善友教授说,认知升级是成长的第一性原理,我坚持在这个点上做了好几年的尝试。那么今年我也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曲线,我在这里想说,感谢混沌大学,祝愿咱们混沌的所有同学都能够通过思维模型的学习,提高和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帮助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高,更好。
欧荣锴(广州分社)
我是广州分社,答辩进士学位的欧荣锴。其实这次答辩也是作为一个近半年学习的一次检阅。收获就是看看全国各地的高手是怎么样在学习,怎样在应用这些思维模型。最大的挑战还是在输出的过程,因为你平时自己在运用的过程中,可能你学到的一个理论,结合自己的实际去应用就行了,但是答辩其实是另外一种方式的呈现,你不仅自己会用,还要用比较秒懂的思路,易懂的案例来给大家做一个分享,所以在输出的过程确实是会比较困难一点。全国各地300多位高手一起答辩还是挺爽的,因为每一次小组答辩包括打磨都可以看到对思维模型有同的运用,这一点我觉得是收获比较大的。希望所有混沌的同学都能够好好的利用混沌大学这个平台,好好的学习,好好的复盘,把真正的思维模型应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的实际中去。
张先铃(南京分社)
我是南京分社,答辩举人学位的张先铃。我觉得通过了这次答辩对我的整个思维模型的学习得到了一个提升,然后也是通过这次答辩,听了其他选手的答辩的内容,让我发现自己对思维模型的认知还是有一些边界的。通过这次答辩,包括领教老师的梳理,让我对自己的知识体系又形成了一次新的破解,得到了一次提升。在这次答辩中,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选题,因为我跟大部分的混沌同学不太一样,我是一名公务员,而大部分的混沌同学都是企业的同学,而且这次12个商学院的模型也可能更适用于企业一些,然后我当时选择要去答辩的时候,也是在直播的时候咨询过老师,就是这个模型到底能不能用于政府的管理。后来老师给我了一个肯定的答复,我又通过参加南京分社组织的线下思维模型训练营,还有长沙站的高手成长营,领教老师和助教老师们帮我进行了重新的梳理,让我在找到了一个正确的选题方向,从而很顺利的完成了此次的答辩。和全国300多位高手同期答辩,这个体验的是非常的好,因为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业视角,每个人对思维模型的认知也是不一样的,通过围观他们的答辩,和聆听老师们的点评,让我对思维模型的认知有了多角度全方位的认识,应该是更近了一步。我认为这个从"知道"到"做到"有非常巨大的鸿沟,那么怎么迈过这个鸿沟,是要通过我们的刻意练习,答辩就是很好的一次刻意练习检验的过程,希望大家每个人都能通过答辩遇见更好的自己。
马永刚(太原分社)
我是太原分社,答辩进士学位的马永刚。在答辩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对很多问题的认知还是相对表层,还应该有很大的挖掘的空间,可以用更深更广的角度去看这次答辩的内容。这次答辩最大的收获,我觉得可以分两点去阐述。第一,成年人的学习确实是需要一些节点来控制,让我们在这个节点中去交付一些内容,这样的话收获就比较大。第二,是我们在过往的学习中针对一个问题,我们会经常陷入一个思维的黑洞,或者说思考的单一方向。但是通过这次答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同学从不同的维度,从不同的深度来进行解析,看到了很多更深更有深度的对思维模型的理解,这应该是一个破界的过程。
王婷(上海分社)
我是上海分社,答辩举人学位的王婷。这次我来苏州答辩,最大的收获是觉得自己成长了。在最后的关头我逼自己进步了。在答辩当中,我逼问自己对这个问题究竟怎么看?一定要给自己一个结果,这是我本次答辩最大的收获。本次来答辩的过程当中,我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在非常有限的时间里面要急速的输出,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我经常觉得自己使用模型已经自洽了,反复的逼问自己,也获得了很多同学的帮助。祝混大的同学都能够克服种种困难,跨越非连续性,拥抱不确定性,通过混沌的理论的力量支持你走出困境,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