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创新院主理人玫洁:2024,我和100位创始人聊了聊

混沌创新院从2017年创院至今,8年时间已经有2000多名企业家、创业者和高管校友。2024年开年,回望与100多位同学的对话,我发现每个企业每个人都是时代的缩影。我选择了其中四个有代表性的片段,希望能够以小见大,以商业照见时代。

以下访谈内容太过真实,出于学员企业品牌安全考虑,故隐去姓名。4位同学分别来自:智能制造、AI、MCN、大健康领域。

4个真实的创业故事

1智能制造行业

产业红利褪去,向内看核心能力,组织同频聚焦

过去五年,我们的业绩很好,因为特殊时期,骑行、室内健身等赛道非常火,我们的国外大客户订单非常多,有钱有预算,自己也雄心勃勃地探索大众健身业务,觉得形势一片大好。一位来自智能制造业行业的创新院老同学讲。

过去一年,外部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占我们收入比重很大的一个客户,与我们的订单锐减,业绩下降到一个很低的水平。同时,我们对新业务大众健身的探索也不顺利。

混沌讲本质认知,这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我们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更多的还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或者说是整个行业的红利。但是在行业形势好的时候会迷失,误以为都是自己的能力,我们什么都能做。比如你要从头做一个大众健身品牌,对营销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是你有产品,有大客户订单就可以。

原来在走入低谷的时候,才能倒逼我们真正去看自己的核心能力究竟是什么。在探索过程中,不难发现,组织同频非常重要。核心团队不仅要知道共同的目标,更重要的是一起参与目标的产出,这样才能有逆风翻盘的底气和实力。

什么是现阶段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力?像一种能量,真正能够调动起大家的心力,使大家齐心协力,在产出的过程中,不同视角激发出更多的可能性。在下一个企业生命周期,如何让大家共同利用集体智慧去创造,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战略策略如何调整?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2AI科技行业

资本泡沫消逝,回归价值创造,组织心力唤醒

一家已经完成多轮融资的高科技公司创始人同学说:在资本市场遇冷的情况下,忽然之间做事的整个逻辑都变了,以前只要不断增长就行了,‘都是别人求着你要给你钱’,但现在必须要回归‘自造血能力’——自己赚钱养活自己的逻辑,回归到基础价值的创造,好好探寻“什么才是对你有意义的增长,什么才是真正有利润的事”。

我们经历了公司并购、重组、收购、裁员,组织层面遇到了很多挑战,团队是灰心的,对外部环境是不适应的,士气Down到了一个极低的状态。

人工智能时代的大浪潮,其实我们是先行者,但早入局导致做得不精,亏了很多钱。等到我们很多成熟的业务也面临这个机遇的时候,我让团队拥抱AI,团队伙伴是犹豫的。怎么同时降本增效,又能做一些变革、转型?我们目前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之前业务好的时候,冲业绩有干劲,老板给员工讲话员工愿意听,老板给员工布置作业愿意做。在业务不好的时候,top-down(自上而下)就失灵了,阻力重重,大家心智涣散,决策接连受挫,员工不再信任指挥。如何唤醒大家一起打仗的心力?把战略扎实落地,这变成目前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

3MCN行业

流量红利退去,行业内卷严重,组织如何聚焦持续增长

你知道鼎盛时期全国有多少家MCN机构吗?30多万。抖音平台上比较活跃的就有1万多家(活跃的标准是年营收1000-2000万)行业头部MCN机构的同学说。

本来这是一个朝阳行业,但因为爆发得太快,暴富的人太多,太引人瞩目,短时间内卷到了这种程度,严重压缩了行业发展的时间。创业者要么迅速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夯实团队,要么就是在没有新流量的时候随之死亡。

现在平台流量也到了一定的天花板,意味着变现的机会变少了,MCN这个行业越来越不好做。

下一个阶段MCN行业会有怎样的新模式?怎么更好地孵化红人?怎样能够持续增长?如何确保培养红人的机制和方法论能沉淀为组织的核心能力?这些问题都是他和公司2024要深入思考的现实问题。

4大健康行业

人口结构化变迁,市场下沉,组织心智重建

全球知名健康消费品公司的CEO同学,过去三年自己带团队下一线,了解市场最真实的变化,听到用户的声音,她看到人口结构性迁移,她的组织和团队,不得不迎接新的挑战。

大城市新生儿骤降,以前在妇幼医院生孩子等床位需要排队,今天根本不需要,有大量的空床位嗷嗷待哺。年轻人更多地选择迁回家乡,在父老乡亲的共同养育支持下,反而有生活和生育的基础环境,新生儿在四五六线城市增加,儿童市场出现明显的下沉趋势。

而另一方面,城市极度老龄化,尤其是北京和上海属于深度老龄化,老年人的数量直线上升,未来如果做大健康领域,不理解老年人用户,没有为老年人提供产品及服务,就错失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而她的原有团队,都是一二线城市的精英,大家习惯了用过去的思维方式做事情,对下沉市场新生儿父母的需求、对一二线城市老年人的需求,真的可以说完全不懂,这个不懂并不是说不能靠头脑想象,而是没有体感。

组织面临的巨大挑战就是,团队如何能够根据市场变化、用户变化、区域变化,抓住新用户,创造新的价值。这个过程需要重新建立组织的核心能力,重新建立组织心智,这是一个知识和方法论累积的过程,组织需要具备应变的敏捷能力。

‍同学们的真实故事,是2024年企业和创业者共同参与的大时代缩影。共性是:人口红利、流量红利退去,所有企业都要回归商业的基本逻辑,都要回答以下几个终极问题:

  1. 企业所属的行业本质是什么?有没有不变的规律?
  2. 用户到底是谁?用户真实的新需求是什么?
  3. 你为用户带来独一无二的价值是什么?是否构成企业壁垒?

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好像每一个人都有答案,可时代在变化,往往是因为我们的供给没有与变化的需求匹配,才出现失洽,战略和组织都被卡住。

每一年都应该沉下心来,深度思考这些创业的核心问题,而这件事也正是混沌坚守10年的不变价值,用追问的方式,追问本质,找到更稳定的不变的规律,确定All in击穿的产品和服务作为单点,舍九取一,在一米宽的地方挖出一万米深,踩在哲科的基础上回答商业问题。

红利期只要创始人认知足够高,企业往往都能抓住机会。没有风口的时候,组织也带不动了,要推动团队行动,实在太难了……高速增长的时代,团队可以跟着增长快速奔跑,但进入稳定发展期,组织心智往往是怯懦的、保守的,团队是死气沉沉,无法自上而下敏捷落地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困境?这与组织的惯性、限制性心智有关。

把战略聚焦和击穿,创造独一无二的价值,就能活好。仅仅创始人一个人知道已经不足够了,团队需要深度参与战略共创和组织落地;仅仅知道也已经不足够了,更重要的是从知道到做到。战略落地,需要组织共同创造。

是时候从一个人的超级大脑,成为一群人的超级团队了。

呼应时代混沌创新院24级全新升级

彭特兰把企业的创造力分为两个步骤:一是获取新想法,二是新想法如何在组织内同步到每个人的行动中。

2024年,我强烈建议想要跨越经济周期的创始人带领核心团队一起来混沌创新院实战学习,跟团队一起找到笃定的战略方向、跟团队一起合力在组织内部落地,共同的思维方式、共同的语言体系、共同的情感连接,实现组织内同频。

而不同企业之间的认知与行动碰撞,则是打破认知遮蔽、获取可能性的最好方式。每个被录取的企业都有自己的独特方法论,大家真诚分享经验互帮互助,共同组成高浓度的实战学习场,不仅可以获得新的想法,更可以建立深度的连接,实现企业外部的联盟与共创。

混沌创新院是混沌学园创办人李善友教授亲授的实战学习场,是一所专注创新的商学院。面向企业创始人/CEO/合伙人/高管团队等核心决策者,旨在培养认知型创新者。我们寻找时代企业,用认知赋能实战,跨越经济周期。

开学前少量名额,请尽快报名占座。

混沌创新院24级,从一个人孤独推动,到一群人同频进化。

常见问题

混沌创新院主要面向哪些人群?

混沌创新院面向企业创始人、CEO、合伙人、高管团队等核心决策者,旨在培养认知型创新者,通过实战学习帮助企业跨越经济周期。

2024年企业面临哪些共同挑战?

2024年企业普遍面临人口红利、流量红利退去的挑战,需要回归商业基本逻辑,回答行业本质、用户真实需求以及企业独特价值等核心问题。

智能制造行业在2024年面临什么具体问题?

智能制造行业面临产业红利褪去、外部订单锐减的挑战,需要向内看核心能力,实现组织同频聚焦,避免在行业形势好时误判自身能力。

AI科技行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需要如何调整?

AI科技行业在资本泡沫消逝后需要回归价值创造和自造血能力,同时面临组织心力唤醒的挑战,如何让团队在业务低谷期保持战斗力和信任是关键。

MCN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如何?

MCN行业流量红利退去,行业内卷严重,全国曾有30多万家MCN机构,现在需要思考如何持续增长、沉淀红人孵化方法论,并将其转化为组织核心能力。

大健康行业出现了哪些市场变化?

大健康行业面临人口结构性变迁,大城市新生儿骤降而四五六线城市新生儿增加,城市深度老龄化,需要团队重建组织心智以抓住下沉市场和老年人市场新需求。

混沌创新院的学习模式有什么特点?

混沌创新院采用实战学习模式,强调组织内同频和外部联盟共创,通过共同思维方式、语言体系和情感连接,帮助团队实现从知道到做到的战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