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如何拥有痛苦人生?我有4个秘诀

逆向思维宝典: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在大学毕业典礼上,诞生过很多著名的演讲,如斯蒂夫·乔布斯 2005 年在斯坦福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如 JK·罗琳 2008 年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大多数毕业演讲者会选择描述如何获得幸福的生活,而今天的作者查理·芒格(Charlie Thomas Munger)使用逆向思维的原则,令人信服地从反面阐述了一名毕业生如何才能过上痛苦的生活。

痛苦人生的药方

在我听过的 20 次哈佛学校的毕业演讲中,哪次曾让我希望它再长些呢?这样的演讲只有约翰尼·卡森的那一次,他详述了保证痛苦人生的“卡森药方”。所以呢,我决定重复卡森的演讲,但以更大的规模,并加上我自己的药方。毕竟,我比卡森演讲时岁数更大,同一个年轻的有魅力的幽默家相比,我失败的次数更多,痛苦更多,痛苦的方式也更多。我显然很有资格进一步发挥卡森的主题。

那时卡森说,他无法告诉毕业的同学如何才能得到幸福,但能够根据个人经验,告诉他们如何保证自己过上痛苦的生活。

卡森给的确保痛苦生活的处方包括:

  1. 为了改变心情或者感觉而使用化学物质
  2. 妒忌
  3. 怨恨

我现在还能想起来当时卡森用言之凿凿的口气说,他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了这些东西,结果每次都变得很痛苦。

要理解卡森为痛苦生活所开处方的第一味药物(使用化学物质)比较容易。我想补充几句。我年轻时最好的朋友有四个,他们非常聪明、正直和幽默,自身条件和家庭背景都很出色。其中两个早已去世,酒精是让他们早逝的一个因素;第三个人现在还醉生梦死地活着 —— 假如那也算活着的话。

虽然易感性因人而异,我们任何人都有可能通过一个开始时难以察觉,直到堕落之力强大到无法冲破的细微过程,而染上恶瘾。不过呢,我活了 60 年,倒是没有见过有谁的生活,因为害怕和避开这条诱惑性的毁灭之路而变得更加糟糕。

妒忌,和令人上瘾的化学物质一样,自然也能获得导致痛苦生活的大奖。早在遭到摩西戒律的谴责之前,它就已造成了许多大灾难。如果你们希望保持妒忌对痛苦生活的影响,我建议你们千万别去阅读塞缪尔·约翰逊的任何传记,因为这位虔诚基督徒的生活以令人向往的方式展示了超越妒忌的可能性和好处。

就像卡森感受到的那样,怨恨对我来说也很灵验。如果你们渴望过上痛苦的生活,我找不到比它更灵的药方可以推荐给你们了。约翰逊说得好,他说,生活本已艰辛得难以下咽,何必再将它塞进怨恨的苦涩果皮里呢?

对于你们之中那些想得到痛苦生活的人,我还要建议你们别去实践狄斯雷利的权宜之计,它是专为那些无法彻底戒掉怨恨老习惯的人所设计的。在成为伟大的英国首相的过程中,迪斯雷利学会了不让复仇成为行动的动机,但他也保留了某种发泄怨恨的办法,就是将那些敌人的名字写下来,放到抽屉里。

本杰明·迪斯雷利

查理·芒格的四味药

好啦,卡森开的处方就说到这里。接下来是芒格另开的四味药。

第一,要反复无常,不要虔诚地做你正在做的事。

只要养成这个习惯,你们就能够绰绰有余地抵消你们所有优点共同产生的效应,不管那种效应有多么巨大。如果你们喜欢不受信任,并被排除在对人类贡献最杰出的人群之外,那么这味药物最适合你们。养成这个习惯,你们将会永远扮演寓言里那只兔子的角色,只不过跑得比你们快的不再只是一只优秀的乌龟,而是一群又一群平庸的乌龟,甚至还有些拄拐杖的平庸乌龟。

我必须警告你们,如果不服用我开出的第一味药,即使你们最初的条件并不好,你们也可能会难以过上痛苦的日子。我有个大学的室友,他以前患有严重的阅读障碍症,现在也是。但他算得上我认识的人中最可靠的。他的生活到目前为止很美满,拥有出色的太太和子女,掌管着某个数十亿美元的企业。如果你们想要避免这种传统的、主流文化的、富有成就的生活,却又坚持不懈地做到为人可靠,那么就算有其他再多的缺点,你们这个愿望恐怕也会落空。

说到「到目前为止很美满」这样一种生活,我忍不住想在这里引用克洛伊斯的话来再次强调人类生存状况那种「到目前为止」的那一面。克洛伊斯曾经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王,后来沦为敌人的阶下囚,就在被活活烧死之前,他说:哎呀,我现在才想起历史学家梭伦说过的那句话,『在生命没有结束之前,没有人的一生能够被称为是幸福的。』

我为痛苦生活开出的第二味药是,尽可能从你们自身的经验获得知识,尽量别从其他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中广泛地吸取教训,不管他们是古人还是今人。

这味药肯定能保证你们过上痛苦的生活,取得二流的成就。只要看看身边发生的事情,你们就能明白拒不借鉴别人的教训所造成的后果。你们若要寻找那条通往因为不小心、没有创意的错误而引起真正的人生麻烦的道路,我建议你们牢牢记住这句现代谚语:人生就像悬挂式滑翔,起步没有成功就完蛋啦。

避免广泛吸取知识的另一种做法是,别去钻研那些前辈的最好成果。这味药的功效在于让你们得到尽可能少的教育。如果我再讲一个简短的历史故事,或许你们可以看得更清楚,从而更有效地过上与幸福无缘的生活:

从前有个人,他勤奋地掌握了前人最优秀的成果,尽管开始研究分析几何的时候他的基础并不好,学得非常吃力。最终,他本人取得的成就引起了众人的瞩目,他是这样评价他自己的成果的:如果说我比其他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人的骨灰如今埋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里,他的墓碑上有句异乎寻常的墓志铭:这里安葬着永垂不朽的艾萨克·牛顿爵士。

我为你们的痛苦生活开出的第三味药是,当你们在人生的战场上遭遇第一、第二或者第三次严重的失败时,就请意志消沉,从此一蹶不振吧。

因为即使是最幸运、最聪明的人,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失败,这味药必定能保证你们永远地陷身在痛苦的泥沼里。

为了让你们过上头脑混乱、痛苦不堪的日子,我所开的最后一味药是,请忽略小时候人们告诉我的那个乡下人故事。

曾经有个乡下人说:要是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就好啦,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大多数人和你们一样,嘲笑这个乡下人的无知,忽略他那朴素的智慧。如果我的经验有什么借鉴意义的话,那些热爱痛苦生活的人,应该不惜任何代价避免应用这个乡下人的方法。若想获得失败,你们应该将这种乡下人的方法,也就是卡森在演讲中所用的方法,贬低得愚蠢之极、毫无用处。

以避免失败为目标而成长

卡森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把问题反过来想。就是说要解出 X,得先研究如何才能得到非 X。伟大的代数学家雅各比用的也是卡森这种办法,众所周知,他经常重复一句话: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雅各比知道事物的本质是这样的,许多难题只有在逆向思考的时候才能得到最好的解决。例如,当年几乎所有人都在试图修正麦克斯韦的电磁定律,以便它能够符合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然而爱因斯坦却转了个 180 度大弯,修正了牛顿的定律,让其符合麦克斯韦的定律,结果他发现了相对论。

作为一个公认的传记爱好者,我认为假如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是哈佛学校 1986 届毕业班的学生,他的成绩大概只能排到中等。然而现在他是科学史上的大名人。如果你们希望将来碌碌无为,那么千万不能以达尔文为榜样。

达尔文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主要是因为他的工作方式。这种方式有悖于所有我列出的痛苦法则,而且还特别强调逆向思考:他总是致力于寻求证据来否定他已有的理论,无论他对这种理论有多么珍惜,无论这种理论是多么得之不易。与之相反,大多数人早年取得成就,然后就越来越拒绝新的、证伪性的信息,目的是让他们最初的结论能够保持完整。他们变成了菲利普·威利所评论的那类人:他们固步自封,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永远不会去了解新的事物。

达尔文的生平展示了乌龟如何可以在极端客观态度的帮助下跑到兔子前面去。这种态度能够帮助客观的人最后变成「蒙眼拼驴尾」游戏中惟一那个没有被遮住眼睛的玩家。

如果你们认为客观态度无足轻重,那么你们不但忽略了来自达尔文的训诲,也忽略了来自爱因斯坦的教导。爱因斯坦说他那些成功的理论来自「好奇、专注、毅力和自省」。他所说的自省,就是不停地试验与推翻他自己深爱的想法。

最后,尽可能地减少客观性。这样会帮助你减少获得世俗好处所需作出的让步,以及所要承受的负担。因为客观态度并不只对伟大的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有效,它也能够帮助伯米吉地区的管道维修工更好地工作。因此,如果你们认为,忠实于自己就是永远不改变你们年轻时的所有观念,那么你们不仅将会稳步地踏上通往极端无知的道路,而且还将走向事业中不愉快的经历给你带来的所有痛苦。

这次类似于说反话的演讲应该以类似于说反话的祝福来结束。这句祝语的灵感来自伊莱休·鲁特引用过的那首讲小狗去多佛的儿歌:一步又一步,才能到多佛。

我祝福 1986 届毕业班的同学:在座各位,愿你们在漫长的人生中,日日以失败为目标而成长。

常见问题

查理·芒格在演讲中提到的保证痛苦人生的四个秘诀是什么?

查理·芒格开出的四味药方是:第一,要反复无常,不要虔诚地做你正在做的事;第二,尽可能从自身经验获得知识,别借鉴他人经验;第三,遭遇失败时就意志消沉、一蹶不振;第四,忽略那个‘知道死在哪里就永远不去’的乡下人智慧,即避免使用逆向思考。

为什么查理·芒格主张使用逆向思维来解决问题?

芒格认为许多难题只有在逆向思考时才能得到最好的解决。他引用代数学家雅各比的话‘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并举例爱因斯坦通过修正牛顿定律而非麦克斯韦定律发现了相对论,说明逆向思考能带来突破性见解。

查理·芒格如何评价达尔文的工作方式?

芒格认为达尔文能取得巨大成就,主要归功于其工作方式——他总是致力于寻求证据来否定自己已有的理论,无论这理论多么珍贵。这种极端客观的态度,使他能像‘蒙眼拼驴尾’游戏中唯一没被遮住眼睛的玩家,不断修正观点,超越固有认知。

约翰尼·卡森提出的痛苦生活处方包括哪些内容?

卡森提出的三味药方是:1. 为了改变心情或感觉而使用化学物质(如酒精);2. 妒忌;3. 怨恨。芒格补充说,这些行为会必然导致痛苦的生活,并以他朋友因酒精早逝的例子警示其危害性。

在查理·芒格看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可能导致持续的痛苦?

芒格指出,如果人们认为‘忠实于自己就是永远不改变年轻时的所有观念’,那么将会稳步走向极端无知,并承受事业中不愉快经历带来的所有痛苦。他强调减少客观性、拒绝新信息和证伪性证据,是确保痛苦人生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