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混沌最高纪录,蒙牛是怎么抓住《哪吒2》150亿风口的?

提问:今年最火的国产电影是哪部?尽管今年还剩下9个多月,80%的时间,后面会出什么电影都不清楚,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个问题已经没什么悬念了。今年最火的国产电影,一定是《哪吒2》。如今,电影票房已经超过150亿,闯入影史前5,创造了数不清的记录。

而只要你去看了《哪吒2》,大概会对这条视频有印象:没错,这是蒙牛和《哪吒2》合作的贴片广告,在电影开始前播放。和观众那种紧张、期待的心情,奇妙地产生了共鸣。最终,在《哪吒2》成为现象级电影的同时,这次合作也成为了现象级营销案例。微博品牌视频获得超5.8亿次观看,抖音话题曝光量超过50亿。

3月15号,也就是上周六,蒙牛CMO赵兴继在混沌学园做了一场公开分享。有超过50万人观看这场直播,直接破了混沌学园直播的历史记录!作为这次营销活动的总操盘手,他对蒙牛与《哪吒2》合作的方方面面,做了像素级的复盘与拆解。

营销理论常见,而优秀的营销案例不常见。今天,我迫不及待地想把赵兴继的分享总结给你,希望,也能对你有所启发。

互相信任、提早布局

这次合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前面那条贴片广告。但赵兴继却说,如果要他总结,蒙牛这次做的最正确的事情是什么?那可能就是一个字:早。早布局、早准备、早官宣。

到底有多早?赵兴继说,绝大部分品牌,都是在大年初一电影上映当天,甚至是上映之后,才官宣合作。这非常可以理解,毕竟距离《哪吒》第一部上映已经过了5年时间。很多人都有担忧,假如大家已经忘了哪吒是谁,营销重点岂不打偏了?

然而,蒙牛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战略决策:他们在12月13日,离电影上映还有整整一个半月时,就官宣了合作,成为《哪吒2》首个合作品牌。

赵兴继说,等到电影上映的那一波,虽然流量大,但众多品牌也会一齐官宣。同时,那时正值最热闹的春节假期,对观众注意力的争夺,简直是刺刀见红。胜出的难度难以想象。而早官宣,占据首个身份的好处实在太大了。电影上映前这一个半月的时间,几乎就是蒙牛独占的宣传期。

然而,另一个问题来了,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为什么蒙牛能做到这么早?赵兴继总结出了两句话:信任深、反应快。

先说信任深。赵兴继说,他们和《哪吒2》的制作方光线传媒相识已久。早在2019年,双方就合作了另一部动画电影大制作《姜子牙》的营销传播。蒙牛对光线传媒,以及饺子导演的专业能力,有着充分的信任。

而更重要的是反应快。赵兴继说,当去年年底,光线传媒联系蒙牛,告知电影将定档大年初一,咨询合作意向时。猜猜看蒙牛从收到合作邀约,到敲定合作,花了多长时间?2天。蒙牛第一天收到邀约,第二天就拟出了一版合作方案,带着方案去找光线传媒以及饺子导演讨论,说蒙牛大致想这么合作,你们觉得可不可行?

要知道,蒙牛是一家年营收近千亿的大型上市公司。和这类公司打过交道的读者一定明白,公关、市场、法务,不知道多少部门要走,不知道多少领导需要签字审核。光是合同盖个章,可能都要几个礼拜。

不仅合作敲定的快,对于片方和导演的专业意见和习惯,蒙牛更是给予了充分的尊重。赵兴继说,这次合作中,大火的好几条广告片,都是由饺子导演亲自操刀策划的。为什么能获得这样的资源?就是蒙牛这份快速决策、充分尊重的诚意和信任,打动了饺子导演。

同时,蒙牛的几条广告片都保持着极高的水准,也是因为提早反应,给团队留出了充足的时间制作、打磨、不着急、不赶工。

赵兴继说,这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点:如今很多大公司在寻求合作时,还带有着强烈的"甲方思维",这千万要不得。什么叫"甲方思维"?就是我赞助你,我是甲方,应该你出方案,我端着架子审核。然而,时代变了,在好的作品、好的IP面前,品牌方要求贤若渴,双方是平等的合作关系,不要摆甲方架子。

这就是这次营销活动中,蒙牛做对的第一件事:互相信任、提早布局。

高频投放、以小撬大

前面提到,虽然电影的上映是大年初一,但营销活动可不能等初一再开始做,到时候电影一爆炸,不知道多少人排队等着上热搜,根本轮不到你。而蒙牛通过提早布局,争取到了一个半月的窗口期。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一个半月时间,该如何利用?

赵兴继说,这涉及到一个非常关键的用户洞察:你能否深刻地理解,这段时间里,你的主要用户究竟在哪里?农历的最后一个月,大家都在哪里?都在写字楼里。大家都在密集地处理一年最后的工作,为回家过个好年做准备。

于是,蒙牛在分众传媒电梯广告,密集投放了洗脑短视频。那段时间,大量的写字楼电梯内,都是蒙牛×哪吒的海报与视频,说不定你也看到过。这样海量的投放,只有一个目的,让大小白领们留下这样一个印象:大年初一,哪吒上映,记得去看!

而且,对白领人群进行密集投放,可以起到"以小撬大"的作用。想想看,作为一部春节档的合家欢电影,最主要的受众,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团聚。而老人家经常会嫌电影票贵,或者出门看电影麻烦。他们怎么样才会走进电影院?当然是被过年回家的孩子招呼着一起去。因此,给白领留下深刻印象,当他们回家过年,就会带着全家老小一起去看。成倍扩大了广告覆盖的人群基数。

这就是这次营销活动中,蒙牛做对的第二件事:高频投放、以小撬大。

创意策划,承接流量

前面做了那么多的铺垫,终于,大年初一,电影上映。是成是败,就看这一哆嗦了。然而,电影上映,品牌的工作不是结束了,而是刚刚开始。如何接住流量,这是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步。

赵兴继说,很多人问过他一个问题:怎么在上映前就判断《哪吒2》会爆火?但其实,整个团队毫不意外《哪吒2》会火。要说意外,只是略微有些意外它会如此现象级爆火。有此前第一部的积淀,再加上提前对电影的了解,大家普遍认为,《哪吒2》的票房到50亿没有太大问题。即便如此,这也已经是中国影视前5名的好成绩了。而最后竟然跑出了超过150亿,这才是小小的意外。

因此,赵兴继说,他从不担心电影有没有可能不火,他只会担心一件事:电影火了以后,品牌能不能接得住?这是什么意思?赵兴继接着说,做电影IP营销,最惨的真不是电影没火。而是电影火了,品牌为火热的电影付了不少钱,却和自己的品牌没半毛钱关系。也就是说,所有人都在讨论电影,都在讨论哪吒多可爱,敖丙多帅,却没人讨论蒙牛。这泼天的富贵,完全没有转化成品牌的流量。就拿这部电影来说吧,到目前,《哪吒2》已经和超过20家品牌有了合作,然而想想看,你能说出来其中的几个?

而为了接住这波泼天的流量,蒙牛精心准备了一套"组合拳"。比如,在此之前,蒙牛已经签下了好几位代言人,张若昀、杨紫、檀健次、龚俊等。和一般品牌单发一张大头海报不同、拍一段宣传口播,他们精心策划做了这样一条创意,官宣哪吒成为代言人。怎么样?真的是创意十足。赵兴继说,很多大品牌都有多位代言人,但实际运营过程中,代言人之间仿佛是"割裂"的。可对于品牌来说,既然钱都已经花出去了,为什么不将资源拉通,让投资获得最大化收益呢?

然后,就是电影上映时,大家看到的那条最著名的贴片广告。赵兴继说,策划这条广告片时,他们只有一个目标:确保每一个走出影院的人,不仅记得哪吒,还能记住蒙牛。基于这种心态,团队创意性地选择了"等待开幕"的背景,和等待观影的观众心态完美契合。几乎所有人看到这条广告,都会相视一笑。因此,尽管这个资源位并不便宜,但还是一定要投,因为贴片资源位+精心策划的广告,才可以真正将电影的流量落地为品牌的流量。

果然,这条贴片广告直接爆火,在热搜上高居不下,连续刷新蒙牛品牌内的历史记录。数据甚至超过了此前的世界杯、奥运会等全球性赛事。

在分享中,赵兴继有一句话,真是一针见血:电影火不火,看的是饺子的功力。但火了以后流量能不能给到品牌,那就是品牌的功力了。品牌要做的不是预测风口,而是在风来时,准备好翅膀。说得真好。

这就是这次营销活动中,蒙牛做对的第三件事:创意策划,承接流量。

快速行动、尊重专业

电影上映后,不仅如大家预期的爆火,甚至远远超越预期,成为历史级别的爆火。这时候,品牌该做什么?在公司内部开庆功宴,准备发奖金吗?不不不,还是那句话,不能以为电影上映了,工作就结束了。在每一个环节,都有事情可以做。

比如,在《哪吒2》票房屡创新高的过程中,每突破10亿大关,蒙牛都会发布一张精心设计的庆功海报,不断夯实官方合作伙伴的身份,将电影与品牌强绑定。而在电影票房直破百亿,超越所有人的预料后,蒙牛又立刻反应,组织了一波"百亿补贴",接住持续走高的讨论热度。最终,这波补贴的核心产品在1个小时内售空,平台销售环比提升了20%。

赵兴继说,这一整套组合拳下来,让蒙牛真正抓住了《哪吒2》这部现象级电影的机会,将电影的流量,沉淀为了品牌的资产。

在分享里,赵兴继还有一个洞察,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很多品牌方,热衷于去判断电影会不会火,总想着押宝一个大家都不看好的小众电影,求一个爆火,用小成本博一个大收益。然而他觉得,这种思路很有问题。想想看,在电影行业,上映前抱着极高期望,但最终票房扑街的例子实在屡见不鲜。连电影业内的专业人士,都很难判断电影会不会火。你一个"卖牛奶的",为什么会觉得能比专业人士判断更准?

因此,赵兴继说,不要去"僭越"专业人士的领域,不要去刮彩票。而是要投大概率会火的优秀作品。那,品牌的能力体现在哪里?赵兴继说,就体现在如果电影爆火,你有没有本身把电影的流量,沉淀为品牌的资产。这才是品牌方真正要去打磨的地方。

可以预见,几年以后,当《哪吒3》上映时,哪怕蒙牛不再参与合作,大家依旧会想起《哪吒2》时蒙牛的优秀案例。你看,这就叫品牌资产。一次存钱,无限取出。

这就是这次营销活动中,蒙牛做对的第四件事:快速行动、尊重专业。

紧扣价值、长期坚持

在分享最后,赵兴继说,如果对这次合作做一个总结,有一个关键的要点,千万不能忽略。表面上看,蒙牛做了一系列活动,拿下了赞助、做了海报、拍了广告片、砸了投放。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表象。如果你直接去学这些表象,很可能学的一头雾水。这一切行动的背后,有一个真正的内核:双方在核心价值方面的契合。

我们都知道,蒙牛的核心价值叫"要强"。而哪吒的核心价值叫"我命由我不由天",愤然反抗命运的不公。这两者之间的契合度,简直天造地设。而这些年来,蒙牛在"要强"的品牌核心价值上,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投入,由海量预算建立起了深厚的壁垒。因此蒙牛与合作的一系列广告片,不会有任何的违和感。

赵兴继说,我再给你看一个例子,这是蒙牛旗下的儿童奶粉品牌瑞哺恩的一条广告片,同样由饺子导演亲自操刀。你看,这条广告紧紧抓住了产品帮助宝宝"长肉"的卖点,和哪吒重塑肉身的电影剧情,以及"要强"的品牌内核,简直是完美融合。在这条广告的推动下, 瑞哺恩奶粉的同期销量实现了翻倍的增长。

赵兴继说,很多品牌没有明确的品牌资产,或者资产三天两头就换,这两天谁的流量高就去蹭一下。他觉得这种思路短期或许可以,可一旦时间拉长,就会暴露问题。原因很简单,内核契合,最终的效果就是"1+1大于2"。而单纯的请代言人,那就只是花钱买流量。很多品牌花钱请代言人,却非常疲惫,明明是甲方,却像是花钱请了个祖宗。根源就在于此。

这就是这次营销活动中,蒙牛做对的第五件事:紧扣价值、长期坚持。

常见问题

蒙牛为什么能成为《哪吒2》首个合作品牌?

蒙牛在12月13日就官宣合作,比电影上映提前一个半月,这得益于信任深和反应快。蒙牛与光线传媒相识已久,曾合作过《姜子牙》,对导演专业能力有充分信任,且从收到邀约到敲定合作仅用2天时间。

蒙牛如何利用电影上映前的窗口期进行营销?

蒙牛在分众传媒电梯广告进行密集投放,针对农历最后一个月在写字楼工作的白领人群,通过洗脑短视频让白领们记住大年初一哪吒上映,利用白领回家过年带全家观影的特点,实现以小撬大的效果。

蒙牛如何承接《哪吒2》爆火后的流量?

蒙牛通过精心策划的创意组合拳承接流量,包括让哪吒成为代言人并与其他代言人互动创意官宣,制作与观众等待心态契合的贴片广告,确保观众不仅记得哪吒还能记住蒙牛,将电影流量转化为品牌流量。

电影上映后蒙牛还做了哪些营销动作?

电影上映后蒙牛持续行动,每突破10亿票房就发布庆功海报夯实合作身份,票房破百亿时组织百亿补贴活动,1小时内售空核心产品,平台销售环比提升20%,将电影热度沉淀为品牌资产。

蒙牛与《哪吒2》合作成功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成功核心在于品牌价值的高度契合。蒙牛的核心价值是'要强',哪吒的核心价值是'我命由我不由天',两者天造地设。蒙牛多年来在'要强'价值上持续投入,建立了深厚壁垒,使合作广告毫无违和感。